警犬殉職 引爆「同情心」爭議
; \' r5 O! I% _8 t' }- ]公仔箱論壇6 |5 d r4 s/ s5 y: Z
公仔箱論壇' g) ~3 z. C- [( v1 g7 ?- y
法國遭遇嚴重恐襲死傷枕藉,全球至今仍未走出悲慟,圍繞這場恐襲「意外」發酵出的「同情心」話題,已在東西方不同的輿論場域延燒。有人不滿一些網友向法國殉職警犬致哀,卻吝於對遇難者表達同情。這一現象引起心理學家的研究興趣。而無論如何,在災難面前保持同情心,是人類應當守護的善良天性,也是伸張正義的力量之源。: N+ o. \6 U! h6 l
; m0 o+ \6 B! Z% o0 \& stvb now,tvbnow,bttvb這隻引爆「同情心」爭議的法國警犬,是在一場突襲行動中殉職的狄塞爾。牠遭一名女性嫌犯引爆炸彈炸死,消息在社交網站傳開後,全球網友紛紛留言致哀,有人稱讚牠為國捐軀,也有人感歎牠是因人所引發的戰鬥而犧牲。隨着對牠的哀悼在網上不斷傳播,有不滿的聲音開始出現,質疑面對這樣一場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大災難,為何這些網友僅僅將注意力傾注在一隻狗身上,反而對那些倒臥血泊的受難者鮮表同情?5.39.217.761 q- ?# E% F# K: |" P! G& ^9 P
公仔箱論壇8 ]7 [& s1 V- N+ T F
狗原本就是人類的良伴,更何況這樣一隻在關鍵時刻救人於危難的忠犬,與牠捨命緝兇的壯舉相比,狄塞爾身後贏得的讚譽並不為過。那些質疑的聲音,並不聚焦於牠是否應該獲得關注或頌揚,而是從另一面向,提出了一個值得關注的心理話題:當人們面對空前嚴重的恐襲或災難打擊,或者面臨空前重大的壓力時,同情心為何常常傾注於某個特定個體,而非承受打擊或壓力的集體?tvb now,tvbnow,bttvb+ F* H: h; A& f6 h0 ~" I* R#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N" ~' s. J) V" e
與狄塞爾引發的話題頗為類似的,是早前伏屍博德魯姆海灘的一名敘利亞小童,當他的遺照被媒體曝光,歐洲社會掀起了人道主義巨浪,各國在民意壓力下迅速調整政策,大幅放寬收容敘利亞難民。
( j2 k! c* v+ _/ B- |*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v N! e; _' P6 B) Z
其實在此之前的兩三年間,敘利亞難民這一人道主義災難早已見諸媒體鏡頭與報端,希臘等國的海域也頻頻發生成船難民葬身怒海的悲劇,但卻從未像這幅小童遇難像那樣,如此撼動人心。5.39.217.762 {6 }2 O7 D% Z# `. q! ]- @, J# u
公仔箱論壇$ }7 H0 r/ B# ?7 n
是歐洲人「郎心似鐵」?還是那些跨域而來人「不速之客」不值得同情?顯然都不是。那為何大家在難民潮這樣明顯存在的事實面前,會選擇性地沉默,選擇性地「施恩」?這樣的問題,或許連心理學家一時都難以回答,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公仔箱論壇9 B; b/ N" Q6 }2 V+ z
5.39.217.76: S# w$ B y+ c( B7 b2 G& L7 m! t
人生而在世,會面對無數苦難與挑戰,當自己有能力戰勝它們時,多數會努力嘗試擺脫困境,畢竟未來意味着新的開始,而新的開始象徵著新希望的誕生。而當人自己富有餘力時,也多數會對身陷困境的他人施以援手,這一方面是出自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對善識與行善的教養,另一方面也源自人這一社會性動物,對生命個體之間、人與萬物之間所擁有的微妙聯繫的理解與認同。
# I9 G9 C" m @: B5.39.217.76
& Y5 y+ K4 [) k9 R-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然而,當人面對各種戰爭、恐襲等災難性事件的頻率越來越高,各國政府又對此束手無策之際,人們的神經一次次被震撼、被衝擊,卻看不到解決問題的曙光。在無法改變現實的無力感的重壓之下,同情心連連潰敗,對「常態」性的悲劇也會漸漸習以為常了。直到有像伏屍海灘的敘利亞小童那樣尖銳、生動、具象的個案出現,才可短暫擺脫同情心的「疲累」。
* P+ r' z! K8 b& [1 |( B公仔箱論壇* T/ V9 I8 v, m
當今一些人看似同情心「麻木」的現象,與各種災難性事件太多太密不無關連,這也讓人們深思:這個世界究竟是從何時變得越來越不太平,又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的?而不管世界怎樣變化,人始終應好好珍惜心中的善念,因為只有更多人心存善念,世界才能往好的方向發展;而同情他人,即是善念的重要表現形式。公仔箱論壇3 v6 D6 n9 ]' }3 b$ B7 J ]
$ D# ]$ b# Q1 x9 |: y5 @公仔箱論壇但僅有善念還不足夠,如果不將這些善念予以傳播,將同情付諸行動,對改變世界並無實際的益處。tvb now,tvbnow,bttvb. `5 @* X5 z0 f! l$ n6 u* x* b c
# ]7 ?0 u% \0 J6 l/ i5.39.217.76從這一點上來說,人們既同情和悼念恐襲遇難者,也同情和悼念殉職的警犬——全球各地網友對狄塞爾的哀悼,除了同情和悼念警犬對人類的忠誠,還藉此表達了反抗恐怖主義的強烈意志——狄塞爾的殉職行為,凸顯了在空前的恐襲危險面前毫不畏懼、毫不退縮的堅強戰鬥意志。而這,也正是許多不分國籍的民眾,認為在面對恐威脅時社會所迫切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