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電/微信、微博、QQ等網絡社交軟件的普及極大改變了現代人的交往方式。人們可以在屏幕上進行即時聊天、在網絡社區交友、還能選擇性地向他人公開個人生活。然而,在享用著科技發展便利的同時,社交軟件的使用者們也體驗著焦慮和困惑。
1 i6 W, L# T. L; y1 q- i/ I- q" m2 U9 Y9 R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使用網絡社交軟件,21.3%的受訪者坦言會隨時隨地刷屏,62.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比較強,48.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網上漫無目的“閑逛”屬於無效社交。
1 U( j+ g+ J5 u5.39.217.76/ ?# l, q$ }6 G2 g+ C* D# z2 m
受訪者中,00後占1.0%,90後占27.8%,80後占45.2%,70後占18.9%,60後及以上占7.2%。 0 Q& N9 F7 v; P. S- h3 L4 K8 R% i( p
* |% `/ R- S& E2 z8 t* D! F. P( a 62.8%受訪者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較強
8 G. N* t. S1 Q$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V8 Q# O7 U3 M0 J: ~+ o7 X% w
“早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先看看有沒有留言,再刷刷微信朋友圈和微博熱門話題,順手點幾個贊。平時每發出去一條狀態,我都要花時間關注點贊和評論的情況。如果那條狀態表達了我的觀點,或者是精心編輯過的,我更會特別留意。”對中國人民大學的大三學生秦雯來說,頻繁刷新社交軟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 P9 _3 A. C$ R" ?
2 z8 C% k5 T! o
調查顯示,62.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較強,其中15.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網絡社交的依賴程度非常強。 tvb now,tvbnow,bttvb5 M, F( `7 z( I+ t2 y, ]0 c
tvb now,tvbnow,bttvb% ~4 C' t8 v* S# @
調查發現,受訪者使用社交軟件的目的包括:維繫社交關係(63.2%),打發時間(46.5%),關注資訊、獲取知識信息(44.8%),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42.3%),跟上熱門話題(30.0%),塑造個人形象(17.4%),工作需要(10.7%)等。
: }* @2 q9 Q; \ a# ~0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e/ ~% b' G% r0 t5.39.217.76 廣州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韋志中指出,社交本身是人的一種社會心理需求,人們通過社交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依附感、歸屬感。在網絡環境下,人們偽裝自己、規避風險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更可能產生自主、主導的感覺。總的來看,安全感、歸屬感越低的人越會依賴網絡社交。
1 d7 L0 E# [9 A) c; o r, o! O& k5.39.217.765.39.217.76+ J. u+ T# Y/ _ t' i+ `( d
“如果互聯網上都是高質量的、高度定制化的東西,那多花時間在網絡社交上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現在的網絡充斥著無聊、虛假、浮誇的東西,它們抓取你的注意力,但卻不帶給你實質的收獲。”沈宇哲是傳播學方向的碩士生,他認為,社交媒體的出現一方面提高了社交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增加了“無效社交”。 & n" c3 V0 }. ^; G3 q
5 u/ @! \$ b# M4 s. J
在網友心目中,什麼樣的社交算是“無效”的呢?調查顯示,“無效”網絡社交的表現有:漫無目的在網上“閑逛”(48.7%);不停關注自己或他人的狀態得到多少個“贊”(45.8%);翻看好友的狀態,但僅限於“已閱”卻無實質收獲(42.6%);自己沒有參與的群聊,還是要點開看看記錄(35.2%);獲得的資訊質量低或毫無價值(31.0%);處理騷擾或垃圾信息(27.4%)等。
; Y. Y1 f! ^6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J6 Q9 j2 [7 ^(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無效社交為何增多?59.7%的受訪者認為應歸咎於人們在網上的“圍觀”時間變多、真正交往變少,45.9%的受訪者表示問題出在網絡信息量大而個人處理能力有限,45.1%的受訪者則指出,社交媒介的推送消息會讓人頻繁被吸引,造成時間浪費。 5.39.217.769 k- ?; t! h3 K3 F, F4 H* i
7 f* I) `% k# r7 d1 J7 a( g+ F& R公仔箱論壇 “人們都有獵奇心,而網絡讓‘圍觀’變得非常方便。”秦雯舉例道,“微博上不是常出現‘觀光團’嗎?譬如,微博上爆出了某個明星的醜聞,‘觀光團’就會先去‘問候’一下當事人,再去‘看望’一下事件相關者,最後‘關心’一下他們的親朋好友。這一切都非常方便,你只用不斷點擊鏈接就可以了。但事實可能是,你本來只想關注一個人,最後卻‘問候’了幾十個人,圍觀的規模就是被這樣一級、一級觸發出來的。”
" o$ E/ F _4 a ]& o! [6 B, w5.39.217.76
- c) {3 O% b: _8 `" x5 htvb now,tvbnow,bttvb 而在沈宇哲看來,人們的“無效”社交常常是被迫為之的。“如果你不刷朋友圈、不刷微博,那就可能失去和別人的談資、錯過一些資源。有時候,你明明知道用自己寶貴的時間去處理那些可有可無的雜事、看一大堆雞零狗碎的東西是在浪費生命,但你還是不得已做了,因為你不想掉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n2 {1 U2 |) a# d, P' n
/ ^8 X2 ^4 a5 N6 o: i6 i( V5.39.217.76 65.2%受訪者建議使用社交媒介時注意合理安排時間 5.39.217.76' N& k6 Y5 I4 c6 Z/ J( \0 d+ \
5 M' m4 E; t7 b) d$ o$ y5 d" ~) k公仔箱論壇 韋志中認為,“無效”社交的存在,與人們空虛、無聊的心理有關。“虛擬社交中那些表象化的東西,如點贊數、關注人數,它們帶來的滿足感,就像毛毛雨,僅能給人帶來短暫的濕潤,卻無法真正滋潤心田。當你越是追求毛毛雨,心底就越是乾旱、越是空虛,於是形成惡性循環,其結果就是人們不再注重與他人的深度關係”。
5 p2 _; u# ]/ U6 V5.39.217.76
1 g' O+ u: R/ T0 k, p& [ 面對“無效”網絡社交,如何應對?調查顯示,50.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會主動少用網絡社交軟件,36.4%的受訪者表示會借助外力約束自己,33.8%的受訪者選擇順其自然,另外,還有19.2%的人選擇關閉賬號。
+ h g o6 W$ X+ s. Y; a, n, f: U& y5 v公仔箱論壇
: p4 J& t" X7 w. {9 Ftvb now,tvbnow,bttvb 沈宇哲認為,理性的人在作判斷時總要講究優劣或說效用。“比如,當我評價網絡社交的效用時,我可能會看它的絕對效用,也就是我實際收獲了什麼。我也可以看它的相對效用,也就是網絡社交的機會成本——與做其他事情相比,我把時間花在網絡社交上是不是划算”。
6 J+ ~' [* D" R% ztvb now,tvbnow,bttvb$ r. f0 k( W9 p, Y" m4 o$ j# Q
韋志中建議,減輕對網絡社交的依賴和“無效”社交,關鍵要走入現實,培養起穩固、親密的人際關係。第一,不要舍近求遠,試著先改善自己身邊的關係,比如和父母的關係、和子女的關係,這樣會逐漸發現自己身邊就有著許多好風景。第二,有選擇地加強關係的深度。“人的社交容量是有限的,我們應先判斷誰是我們喜歡的人、誰是值得我們喜歡的人,然後用心投入、與他們真誠相待。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慢慢提高現實中人際關係的質量、充實自己的心靈而不會浪費時間到網上游蕩,也會減少受傷害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