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食品] 藥食兩宜的嶺南鳳眼果

5.39.217.76( e2 z! a* x) t0 m* q  E
/ M9 ~+ v7 @3 {/ X1 U8 X2 K, @
每年到了七、八月間的盛夏季節,在香港的街市就可見到有新鮮的鳳眼果售賣。香港出版的報刊書籍上也常見到以鳳眼果製作的多種美食的分享,堪稱香港最為應景的地方物產之一。
+ d% u  B7 I/ G; i  A0 f- \tvb now,tvbnow,bttvb. S+ T, H+ O# E* M4 w9 `! y7 i
鳳眼果是梧桐科(Sterculiaceae)蘋婆屬(Sterculia)植物蘋婆(Sterculia monosperma Ventenat)的果實(植物分類學者認為,過去一直使用的Sterculia nobilis Smith是一個存疑的學名,《中國植物誌》2007年英文版Flora of China對其學名作出了以上修訂)。蘋婆是常綠喬木類果樹和行道樹,樹冠濃密,樹形美觀。花期在4至5月,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雄花較多,雌花較少。果期在7至8月,蓇葖果鮮紅色,厚革質,矩圓狀卵形,頂端有喙,每個蓇葖內有種子1至4枚;種子橢圓形或矩圓形,黑褐色,直徑約1.5 cm。出產於嶺南地區,雲南南部地區和臺灣地區,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也有分佈。在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但在香港則較為少見,在荃灣和沙田有少量栽培。7 u2 h/ t; B: P. ]
# D# f- ^7 _8 k- u6 F
蘋婆是外來詞,源自梵文bimba,即「頻婆」,在中文中可以互相通用,佛教典籍釋其義為「赤色之果實」,「唇口丹潔如頻婆果」,也寓含「相思」之意,並認為是「吉祥果」。但要注意的是,頻婆也可能指的是薔薇科(Rosaceae)蘋果屬(Malus)植物蘋果(Malus pumila Mill.)以及葫蘆科(Cucurbitaceae)紅瓜屬(Coccinia)植物紅瓜(Coccinia grandis (L.) Voigt)等具有「赤色之果實」的植物。如果言明是嶺南的頻婆,則沒有歧義,是鳳眼果無疑。從歷代的古籍中可以找到不少有關蘋婆、頻婆果、鳳眼果的記載。例如宋代的《嶺外代答》記載,「頻婆果,極鮮紅可愛,佛書所謂唇色赤好,如頻婆果是也」。又如清代的《植物名實圖考》記載,「蘋婆,詳《嶺外代答》,如皂莢子,皮黑肉白,味如栗,俗呼鳳眼果」。清代的《嶺南風物記》也有記載,「頻婆果出廣州。樹極大,果如蠶豆莢,子圓如豆,藏其中,老則迸開如桐瓢狀,色大紅,土人取其熟食之」。頻婆種子的種皮有4層,第1層和第2層黑褐色,較硬,革質,第3層較薄,黃褐色,紙質,第4層,黃白色,肉質(煮熟後容易剝離),緊緊包裹著中央的種仁(黃色肉質肥厚的胚乳)。生食頗脆,味微甘,似板栗,但餘有淡淡的苦味;煮熟或蒸熟後(尤其是剝去肉質的種皮後),入口甘香軟糯,確為人間美味。清代的《嶺南雜記》記載頻婆果,「其皮有數層,層層剝之,始見肉,彼人詈顏厚者曰頻婆臉」。身為著名的地方物產,居然還可用於詈罵,倒也有趣得緊。公仔箱論壇% L- A4 q' y3 Y, X
tvb now,tvbnow,bttvb+ @* z7 N1 K: O& \
鳳眼果也是嶺南地區的民間藥物,果實成熟時採收,剝取種子,曬乾入藥,味甘,性平,有和胃消食,解毒殺蟲的功效。新鮮的種子水分含量很高(約佔總重量的50%),如果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處理不當,就容易霉變。蘋婆的種子富含澱粉、脂肪、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也含有少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種子還富含具有較強生理活性的多酚類(polyphenols)成分。動物實驗也證實,小鼠口服蘋婆種子的甲醇提取物能減少胃酸分泌,調節血清神經肽(neuropeptide)水平,增強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減少胃中丙二醛(MDA)的生成,從而對利血平(reserpine)導致的胃潰瘍有保護作用。tvb now,tvbnow,bttvb, N! {2 r3 e1 o1 b
0 _4 {' ?; F1 r+ R  q& X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清代的《生草藥性備要》指出,鳳眼果「有一種假的,殼更紅,子幼,肉腥悶」,這是同屬的另外一種植物:假頻婆 (Sterculia lanceolata Cav.)的果實,在香港郊野很常見,其種子較小,直徑約1cm,也可以食用,但是「肉腥悶」,是一些野生鳥獸的食物。
# V. a% x) U+ Y* m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