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腦病解謎

很多人認為,人老了,會退化會無記性,實屬正常。事實正常老化 Ageing,人體腦部是可能有點萎縮,但未必會形成一個病。你我一定要搞清楚正常老化≠病態老化,中風、柏金遜及腦退化症等年紀愈大愈易發病的腦科病變,才有機會及早診斷。5.39.217.764 g- O5 u9 `, J) ~& p" s% M
8 t+ Y: `8 S/ F  d/ T
就以無記性為例,要分辨正常老化及病態老化,可簡單從「合理性影響」的原則出發。
2 ^5 m1 @$ E! q$ M
7 N$ I* l5 q6 h9 f2 S8 U5 i+ a「人隨年齡增長多少有點記性變差,例如長者平時無去開天水圍搞到迷路、手機銀包鎖匙忘了放哪裏等,這些都不是出奇事,而且正常老化的無記性一般不會影響日常生活。但像住了幾十年的樓下街口無端會不認得路走失、忘了放哪裏的手機銀包發現給放了入雪櫃之類異樣表現,則無記性行為明顯已影響生活,便很可能有病變傾向,理應要注意。」tvb now,tvbnow,bttvb' I0 I/ B1 `/ j' u

% P7 H# o5 y- m+ z1 M5.39.217.76腦科病變多誤解
6 D, i+ w5 r* e7 x% x
# ]% r9 ?2 C5 Y2 u) @8 G7 B5.39.217.76除了上述的老化誤解,盧醫生綜合診症所見,病人或家屬對於腦科病變,還常見有以下的誤解:
$ h' g- B/ i, U' Z5 `, ^0 A3 Q+ }( h$ ~% ^* x
誤解 1:腦病會遺傳
9 A% ~7 I4 y7 o; A3 h公仔箱論壇/ r+ v9 H, u, m* d5 e
腦科病變會「一代傳一代」,這思想幾根深柢固。但實際上,牽涉腦部病態老化的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遺傳比率並不高,像柏金遜症只有約 2%-5% 遺傳率,腦退化症的遺傳率更低於柏金遜,就是此症最普遍佔上 6 成病例的阿爾茨海默症,亦除非家族驗出有罕見的直接致病基因如 Presinilin-1、Presinilin-2,才會有一代傳一代、發病年齡低於 60 歲的可能。「其他如 APOE-E4 基因,只會增加年老罹患腦退化症的風險,即使真的有遺傳基因,而親人亦有患病,當事人也不一定會發病。」而中風牽涉遺傳的更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並不存在直接遺傳的可能。
" s: h- V* f) j- W2 ]- s  [tvb now,tvbnow,bttvb9 p: e% }. U" g7 v3 V0 ]
誤解 2:柏金遜實手震公仔箱論壇9 _3 O* x1 J: N" O' M/ H5 e

, v& x; k" ]* N6 \0 P; G在不少人心目中,手震徵狀跟柏金遜症幾乎劃上了等號,但原來柏金遜患者是「可震可唔震」的,況且飲咖啡、情緒緊張,或是病態的原發性震顛患者(通常伸直手才震)都可能引發手震,所以有手震不代表就有柏金遜,但沒手震亦不代表沒患此症,整體震 vs 不震的比例約為 7:3。# X) Z1 c' Z& G% b9 W& \% j

/ ~& P5 F+ k; x! p7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柏金遜症的手震模式會是手部處於放鬆狀態時,隻手會似捽藥丸般的手震,而因為不是所有病例都會手震,要辨識此症其實最重要是留意核心表現,包括有否動作緩慢、僵硬、人上身傾向『烏前』、表情麻木等,即如長者着件衫個動作可能緩慢到似慢鏡頭的狀況,已要小心,因為臨床的確常有因為老人家手腳慢的既定想法,家人不覺察到長者已慢動作了兩三年,要到其動作活動不協調到影響平衡,跌倒斷骨後才知原來關柏金遜症事的個案。」5.39.217.76) w3 T) {$ Y/ B) C7 F
tvb now,tvbnow,bttvb5 y6 f! _8 \8 X# w2 [. m
誤解 3:流口水就是中風
2 h: t2 @' d; ]8 W$ R% N& \: `
8 ^+ ~7 T5 F# J! X+ ztvb now,tvbnow,bttvb中風、柏金遜症等病變會牽涉控制口部肌肉及吞嚥機能轉差的表現,因此很多人都有個印象,覺得長者無端端成日流口水要抹嘴角,就是中招發病的表現。「臨床上,流口水甚少會被視為腦科病變的徵狀,反而是明刀明槍的歪咀、郁唔到個口等,這些直接的徵狀表現,懷疑機率才較高。」tvb now,tvbnow,bttvb4 e7 ^( W# f% _) v1 S

( D- {" f! @4 Y: O* U. e3 症可混雜徵狀重疊
' ]+ ^3 a7 ~9 e3 G+ p1 B$ g; y4 F2 b) J" z5.39.217.76
3 w6 O+ j$ b9 p4 v, P8 H- Z* V5.39.217.76.柏金遜症跟腦退化症看似較難分辨,而兩者又與中風的徵狀重疊,關係密切得來亦混亂,基本初期徵狀辨識可參考:8 {) b! G7 W( s
7 q" I) e# i  Y5 w. D0 l5 D7 t! `
‧柏金遜症:主要是引起身體活動不協調,患者會有手震、動作遲緩、面僵等表現,但思想、記憶力大致正常。! n+ E, E. i. k, [
; C5 u5 f/ W% h" R) h$ a1 c
‧腦退化症:記憶力和其他思考、認知、語言能力都可能受不同程度影響,其中柏金遜症兼腦退化症,或(中風)血管型腦退化症等個案,兼夾徵狀會更多變。而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個案在晚期時,都會嚴重影響智力及活動能力。
0 ?* J& {9 r2 L0 b# w1 O公仔箱論壇
2 V8 E* @; R3 t6 U% t2 B5.39.217.76‧中風:3 症中起病最急,患者可突然一日之內半身活動不良。一般建議可留意患者有否忽然出現以下 8 個徵狀:一邊身手腳發軟難發力、半身麻木及喪失知覺、喪失平衡、理解不到旁人說話、口齒不清、視力變得模糊(其中一眼看不清)、神志不清及劇烈頭痛。
( G1 {4 @; C* e: C6 J& _5.39.217.76
6 |2 G5 w9 k8 L公仔箱論壇「要家人可憑徵狀辨別病例疑似是哪種腦科病變,這其實不容易,尤其病症混雜個案,但家人平時的觀察,對診斷時間性的影響會很重要。尤其中風,能把握黃金 3 小時送院可接受溶栓治療,有望將堵塞血管打返通,可挽救存活下來腦細胞,令影響程度大減。」tvb now,tvbnow,bttvb$ `: s7 m# ^# x: N; |4 c
5.39.217.761 m$ @! r7 l0 G% l
至於腦退化症及柏金遜症因為是慢性退化病變,他老實指,延醫 1-2 周並不會有大分別。「但及早確診,處方合適藥物治療對柏金遜症病例幫助可以很大,因為此症病人手腳慢晒影響平衡,自自然會減少社交活動,變相愈早應用藥物改善活動能力,愈是能令病人增加活動量,在加強心肺功能之餘,情緒心態上亦會有助益,可減少抑鬱傾向。而腦退化症的藥物治療在情緒、認知方面都有適度幫助,且愈早確診,家人可愈早作訓練學懂照顧技巧,對減低紓緩壓力很有正面作用。」' Q0 V" ?- G& ^; h2 p' g

. d* m3 {7 v% [;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 p: n4 a0 |

$ k0 r" j) b, u1 z& e6 K; S! ^, Q頭部受創增腦退化風險
# b- d2 d) Y$ K" {6 u6 x,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m9 W2 S  V8 x6 r
跟血管硬化有關的疾病如三高、肥胖等,都有可能增加患上腦退化症中最普遍的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的機會,而同時這些徵狀亦可能導致中風及(中風)血管型腦退化症。但值得注意的是,頭部創傷也會增加患上腦退化症的風險,特別是因頭部重創曾不省人事達 30 分鐘以上者,就更高危,另外長期喝酒也可引起酒精性癡呆(Alcohol Dementia)。
% i4 y8 h5 k* X, X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 m' C5 A& N. u5 q( _, ]' I
﹏﹏﹏﹏﹏﹏﹏﹏﹏﹏﹏﹏﹏5.39.217.767 o& z& Y2 L  [5 h
' Q; x0 [& p3 I1 ^
書介:《不怕老退化》
5 A2 i6 s: S( I8 q4 {6 t( l公仔箱論壇  ?$ O6 ?& }, V( @2 y# R6 i
隨人口老化,大腦退化疾病危機亦有增無減,這書以 3 大常見腦科疾病:中風、柏金遜症及腦退化症為討論內容,由三者的徵狀辨識、發病進程、治療方向到照顧須知都有論及,為人子女的你,大可作為實用參考書,依書所指時刻觀察家中長輩的行為表現,實行防病未然。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7 V0 V  A0 {4 z2 W
1 c8 `& v; [) f8 F9 i
問心,腦病資料讀起來都幾「難哽」,幸好醫生作者盧文偉執筆時,盡量以病例個案方式表達,讀起來尚算易睇得明白。其中柏金遜症的章節,更以圖文形式解構可改善活動障礙問題的不同運動,由走路練習、肌力鍛練到平衡練習都有說明,對患者及家屬而言,相對於「此症要多做運動」的行貨建議,個人認為很值得一讀。
1

評分次數

  • soforle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