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一直都是用來控制債務人的工具,因為經濟本身必須借由債務推動。歐盟要的不是錢,他們從不預期希臘能夠償還所有債務,也不寄望從借貸方獲得利潤,圖的卻是讓債務人永遠依賴並從屬他們,終至無法離開這個系統。欠債還錢並不一定是天經地義,尤其當還錢的是無辜的平民百姓,而不是大財團或釀造災難的政客。危機雖然遠在愛琴海,但馬來西亞又能否有所惕厲?
& S( x, M% y/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q- w- Z9 V; s. P9 htvb now,tvbnow,bttvb# _1 K3 Z; h+ ?9 x5 ^1 q
希臘日前公投拒絕債權人紓困方案後,其實陷入了更難預料的狀況,未來亦承擔更大的經濟風險。但希臘人這次展現了真正的民主精神,就算上演的是一齣悲劇,也要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讓你不得不為他們的勇氣鼓掌。5.39.217.769 h% e9 J7 J) b
很多人把公投結果誤解為希臘耍流氓,拒絕還債。事實上,希臘國民拒絕的不是還債,而是以緊縮政策為條件的借貸方案。2009年該國被揭發為了加入歐盟而假造政府財報,不得不並向「三頭馬車」(Troika)——即國際貨幣基金、歐盟及歐元區央行尋求紓困,條件是必須實施緊縮政策,好讓政府收支達到健康水平。
: X- [) h8 A: e) L$ a; ^4 p公仔箱論壇但五年過去了,希臘經濟狀況只有越來越糟。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從125%提高到175%左右,或欠債3200億歐元。因為政府緊縮而無法提振內需,GDP因而下降了25%。官方數據顯示,超過30%的希臘人活在貧困線下,家庭收入平均下降40%。年輕人失業率更高達60%,許多人被迫離鄉背井到海外討生活。
4 Q& i3 |5 w! N1 v$ Ntvb now,tvbnow,bttvb (照片來源/The Independent)tvb now,tvbnow,bttvb* a! b* I# C4 U
解決方案短空長多?9 i u [. @) m
縱使緊縮政策對希臘經濟的破壞顯而易見,但歐盟的新自由主義者居然還認為,只要堅持下去,未來五年希臘的平均年增長率可達3.5%,債務佔GDP比可以降至120%。如果說希臘因此拒絕緊縮條件是不負責、不理性的話,那麼歐盟所謂的理性便是瘋狂的終極形式。tvb now,tvbnow,bttvb3 k5 A5 a; q. C% ?) _& I
就連英國廣播公司(BBC)也認為,即便希臘的經濟增長率如歐盟預測般實現,至少要五十年的光景才能擺脫緊縮政策。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希臘每一回向三頭馬車借貸回來的款項,絕大部分是用來償還上一回借貸的債務。也就是說,三頭馬車一邊借錢給希臘,另一邊廂則馬上從希臘的褲襠中掏錢,如此循環半世紀。
% E6 Q* X) k8 X4 \tvb now,tvbnow,bttvb7 {9 X2 K {" l! B, p) f( C, h9 X
5.39.217.764 {( a4 \& U5 W
德國堅稱像希臘討債是合乎道德的行為,畢竟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一針見血指出,德國本身就不曾完全償還一戰和二戰的債款。債權國多是通過債務重組,將德國的欠款一筆勾銷。因為德國經濟繁榮後更能帶動工業生產,人民收入得以提升,且有能力進口他國產品;比起一個債臺高築,需要他國不斷借貸的德國,對歐洲經濟更為有利。取消債務其實並不罕見,在西元前2404年的美索不達米亞,便有了第一份債務特赦文件。其後的數千年債務取消、重新分配土地和釋放農奴等都是農民革命常見的訴求,或當權者為了避免債務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主動實行的政策,包括馬來西亞常見的交通罰款折扣。公仔箱論壇8 c) f0 O7 e, f/ J
我們無法不提出疑問,既然緊縮政策經已證明無效,而且債權人還須向希臘借貸五十年才能脫身,期間希臘經濟若無起色,承擔的風險豈不更大?為何歐盟仍宣稱此舉必然成功,不斷延長借貸呢?還有比這更不理性的舉措嗎?
- }3 u g( V( f! P, p (照片來源/anticap.wordpress.com) 5.39.217.768 A2 f& o4 w; r# S+ w
償債悲劇永劫回歸 公仔箱論壇9 ?+ b4 j1 g ]* i$ s" t
事實是,歐盟要的不是錢,他們從不預期希臘能夠償還所有債務,也不寄望從借貸方獲得利潤,圖的卻是讓債務人永遠依賴並從屬他們,終至無法離開這個系統。債務一直都是用來控制債務人的工具,因為經濟本身必須借由債務推動。仔細想想,不論車貸或學貸,都是通過剝奪自由,強行將我們推入勞動市場的動力。唯有當債務累積到了一定的程度,資本經濟體系無法負荷時,便會透過恐慌與不景氣,來進行暴力式的淘汰。
2 T |; N9 X$ M2 k$ _* P) k7 f同時,歐盟要的也是一場意識形態的勝利。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多次重複「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TINA)之說,將資本主義塑造成近乎宗教的信仰。三頭馬車在釋放的訊息也是新自由主義的主流意識:除了接受緊縮政策之外「別無選擇」,好讓以債務的方式控制希臘,以期對抗該國基進左翼聯盟政府對現有制度的否定。換句話說,三頭馬車的任務就是抹煞希臘企圖改變的希望。
% p9 X) W9 Q! C& V; u8 p/ h歐盟這樣的立場著實讓人感到疑惑,因其成立是建立在共同理念之上,其中一點就是對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重視。當歐盟與不同治理模式的國家接觸時,經常都有意識地輸出普世價值的理念。但我們卻看不見歐盟向其同是盟友的希臘展現出任何的道義,反而步步逼近,迫使其接受包括削減退休金的緊縮政策。這也就是為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斯洛文尼亞哲學家齊澤克(Slavoj Zizek)認為歐盟其實在傷害着自身引以為傲的基督教遺產,倒是希臘這次公投結果,捍衛了歐洲的核心理念。
1 S8 ~ l! Y0 l: a0 W% q; u! D欠債還錢並不一定是天經地義,尤其當還錢的是無辜的平民百姓,而不是大財團或釀造災難的政客。危機雖然遠在愛琴海,但馬來西亞又能否有所惕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