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無疑是現今外科手術的主流。微創的觀念在八十年代末開始引進至外科手術中,經二三十多年的發展,現時已可應用於很多及十分複雜的手術上,而相關的配置亦因應科技的發展有所提升,如影像顯示便由當年的二維(2D)發展至近年的三維(3D)影像,令手術的成效及安全性大大提高。
) L/ ^3 A$ @- _( z9 ^. t. btvb now,tvbnow,bttvb傳統的外科手術,需要在腹腔上切開一個很大的傷口,以便醫生在病人體內進行切割及縫合等治療程序;微創的觀念則是指將肚腹所需切開的傷口盡量縮小。5.39.217.76& V1 D: H; w: H( a& \" x8 Z+ o; ~
醫生在進行微創手術時,會在病人的肚腹上打開4至5個約5至10毫米的細小切口,放入手術儀器如腹腔鏡、剪刀、吸管、超聲刀儀器等進行手術,因此微創手術亦稱為「keyhole operation」,即小孔手術。由於傷口範圍大大縮減,因而可加快病人的復元速度,亦可減低術後的痛楚及傷口感染的風險。
" g* k- d, x5 e; Z: s5.39.217.76開腹微創選擇
7 u% h. a/ k! d5 k4 H" U# utvb now,tvbnow,bttvb手術切口(孔)數目主要按手術需要而定,一般而言是4至5個孔。隨着醫學技術日趨成熟,發展出「單孔手術」及「微型腹腔鏡手術」。前者能將對病人康復後外觀上的影響減至最低,惟由於切口相對較大,術後傷口感染的機會或會增加;而後者的技術則令孔的大小由以往的5至10毫米減至3毫米。現時該兩項技術主要應用在膽囊、盲腸切除等複雜性較低的手術上。不論單孔或多孔,部分手術仍需較大的切口,將手術時切割的組織帶離腹腔,進行化驗。
' L" p* U. z* [8 I8 ~6 l" n現時微創手術已不局限於簡單手術,亦可應用於技術要求高及複雜的手術上。但進行微創手術與否,取決於病人臨床的情況及平衡相關風險。以切除腫瘤為例,如腫瘤的大小已達10厘米以上,醫生在手術期間無可避免需切割一個很大的傷口將腫瘤取出來,因此傳統開腹手術相對較微創手術更為合適。假如病人曾進行多次開腹手術、心肺功能較弱或容易有出血的情況,亦不適宜選擇微創手術。" z# Y' M1 t6 w/ b1 R5 v& G
經風險評估後,合適的病人一般可順利完成微創手術,但當中仍有5%至10%個案因個別原因,如病人出血或體內情況複雜,未能透過鏡頭呈現解剖結構及手術平面作安全分離等,醫生須在進行手術途中轉換至傳統開腹手術。
0 w$ r2 }; \( |" N以往,由於科技上的限制令熒幕影像出現問題,其中包括以二維平面顯示的影像,令醫生未能清晰看見病人的器官。
- C0 z2 v) C( i7 M% o* [) Q公仔箱論壇三維綜合內鏡手術室
2 A9 _; D N9 L8 ^tvb now,tvbnow,bttvb隨着科技及高清影像的發展,現時影像質素已大幅改善,近年更發展至貼近現實的三維(3D)立體影像,有利於微創手術的進行。; f' }9 ~: K! I6 t1 Q G( ]* C2 ~
三維影像系統令影像變得清晰立體,視野的深度讓醫生更清楚掌握儀器及器官位置,從而更準確切割和分離組織,提升手術成效及安全;在進行縫合程序時,有助醫生控制落針的位置及縫針的方向,加快縫合的速度,令手術時間較以往快及精準,有望減低出現相關併發症的風險。
8 e1 H5 M- E" V1 {: |tvb now,tvbnow,bttvb手術室同時設有3D腹腔鏡及2D內窺鏡兩組儀器,腹腔鏡主要檢視腸道外壁,而內窺鏡則經過腸道進入以檢查黏膜內的情況,醫生因應情況使用單一內鏡或同時使用內視鏡及腹腔鏡兩組系統,進行微創手術,省卻了更換或加減系統的等候時間。/ m8 s1 W2 J1 H: F: j3 f' u
新中央控制系統則可按不同手術及主刀醫生的習慣,預設及快速更換場景如燈光、儀器的高度及位置等,省卻每次由手術室護士及支援人員重新設定。6 A+ B% @6 X$ G5 d; ?
傳統外科手術與微創手術的要求分別極大,因此現時接受外科訓練的醫生必須在東區醫院的微創外科訓練中心接受初級及高級課程。在4年的專科訓練中,學員必須在高級醫生監察下,進行指定數量及達到標準的手術,才獲發證書及准予單獨進行微創手術,取得此證書亦是他們成為外科專科醫生的基本條件。
& Y$ F- V: z7 K8 r而東區醫院新手術室亦進一步提升微創手術的培訓。外國文獻曾顯示,一般醫生在進行15至20次的微創膽管切割手術才能掌握技術,但在學習時使用3D手術系統培訓的醫生,其掌握技術的速度較2D手術系統快二至三成。公仔箱論壇$ `7 Q: P4 ]2 c0 b& ?;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