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風浪起 無險可守最堪悲5.39.217.76+ ]( k4 j5 t/ H% ~0 g/ p# v3 q; r
( a! B2 R0 ~8 u2 q3 L5.39.217.76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話對反腐敗合適,對因應金融市場動盪同樣合適。希臘債務危機加劇動搖全球市場,港股昨日釀成一場股災,恒指一度插水逾一千三百點,收市時跌幅收窄,但仍然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堪稱是驚心動魄,哀鴻遍野。香港產業結構單調,實體經濟空洞化,由於自身實力不夠硬,外圍稍有風吹草動,就足以在市場掀起滔天巨浪。
( B) W9 ?. y4 B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7 \1 g/ Q+ F9 T/ z
希臘公投以大比數否決歐盟的救助方案,希臘最終退出歐元區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有機會成為新一場金融風暴的源頭,環球市場迅速作出反應。相對其他股市下跌幅度約百分之一至二,香港股市竟然下跌逾百分之三,跌幅為全球之最,超乎預料。如果不是內地當局全力救市,滬深股市企穩,港股跌幅之大更是不堪想像。有指市場大鱷突然唱衰港股,大做空頭漁利,這種陰謀論不能說沒有根據,但如果不是人心虛怯,也不致落到草木皆兵、一戰而潰的地步。事實上,希債危機只是外患,香港經濟內憂重重,一旦風浪襲來便無險可守,這才是受到重創的主因。tvb now,tvbnow,bttvb5 A5 }. y+ X9 I
tvb now,tvbnow,bttvb d1 i) Y! D, i0 R0 k( b. a1 J
香港產業結構單調的問題早已備受詬病,亞洲四小龍中,無論台灣、新加坡或南韓都有自己的實體經濟,唯獨香港全靠服務業,所謂四大經濟支柱徒有虛名,目前只剩下旅遊業及金融業尚有一定活力。近年中港矛盾惡化,旅遊業好景不再,連累零售業持續暢旺十年之後無以為繼,去年首次錄得下跌,踏入新的一年更是跌跌不休。五月份訪港人數下跌半成,六月份更急跌一成,雖說暑假是旅遊旺季,但前景不容樂觀。表面上旅遊業佔本港經濟比重不大,其實與零售、酒店等服務業關係密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最近不少旅館因乏客問津而陷入經營困境,密謀改劏房謀生,就是冰山一角。tvb now,tvbnow,bttvb, }7 _4 L( R# T F. h
8 v: Z8 S3 Y) ~/ @ t# x; @4 @tvb now,tvbnow,bttvb旅遊業由盛而衰,肥水流向外人田,剩下金融業獨力支撐。但沒有實體經濟支持的金融業好比大廈建在沙灘上,經不起風吹浪打,今次希債危機如是,當年的全球金融海嘯如是,回歸之初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亦如是,香港每每首當其衝,教訓極為深刻。港府次次後知後覺,揚言推動經濟轉型,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奈何很快好了傷疤忘了痛。君不見,董建華時代的發展創新科技一事無成,曾蔭權時代的六大優勢產業癡人說夢,今屆政府的「做大做闊」同樣是畫餅充飢。5.39.217.769 h, `( n0 N: L7 G6 ^ ]
* |# V0 |: t3 f# p) {6 j3 v9 n
屋漏偏逢連夜雨,港府施政本已無能,反對派勢力又唯恐天下不亂,搞風搞雨,導致社會泛政治化,內鬥內耗不斷,經濟民生問題根本無人關心,僅是政改爭拗就浪費了兩年光陰。政改失敗後,港府強調重新聚焦經濟與民生問題,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亂象勢必沒完沒了,進一步侵蝕競爭力。外患內憂交煎,大鱷乘機興風作浪,香港有如一葉扁舟載浮載沉,隨時有滅頂之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