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國內首創“智慧工學院”建設年底完成

6月2日電/早上8點,華僑大學工學院院長准時出現在學院的門口。位於工學院大門口的高清攝像頭和RFID(無綫射頻識別技術)感應器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和院長隨身攜帶的RFID電子標簽檢測到了他的到來。與此同時,學院的雲端管理平台啓動了院長辦公室里的工作計算機,并根據院長的日常習慣,打開窗簾和將空調調整到適合的溫度。當院長來到辦公室門口,辦公室門鎖通過檢測到電子標簽自動打開,院長推門進入辦公室坐到辦公室前,當日的工作安排和新聞資訊早已都顯示在電腦桌面上,院長由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公仔箱論壇5 @! e5 n, O/ ?: x' u$ {

" `; I& }3 `0 V. v3 v0 k5.39.217.76  這幅令人期待的畫面如今已越來越接近實現。預計到2015年年底,包括網絡環境改造、高清視頻監控改造、RIFD及無綫傳感器網絡改造、初級數據庫、新能源系統在內的“智慧工學院”第一階段建設就將完成。
. C% I% k' I( q. n, M9 \; |公仔箱論壇
7 l/ D* l$ c& v; E- p- stvb now,tvbnow,bttvb  記者在工學院實驗室看到,室內遍布著各式各樣的傳感器,可以實時探測房間內的溫濕度、光照度、煙霧量、用電量等各類數據。每台貴重的設備上,都被貼上了有全球唯一編碼的RFID電子標簽,它們進出實驗室都會被門口的探測設備一一記錄。高清攝像頭可以俯瞰整個教室,拉近鏡頭甚至可以看到實驗儀器上的精確刻度。 tvb now,tvbnow,bttvb+ k9 _4 i3 X9 p- N3 N

+ B- {4 U8 J+ \+ Q1 h. u+ t" W公仔箱論壇  “智慧工學院”主要技術負責人,物聯網工程系系主任王佳斌告訴記者,正在施工的工程就是要將這樣一套系統從實驗室應用到整個學院,屆時將通過400多個傳感設備,實時收集學院大樓內的各項數據。而這也是工學院成立之初的願景。
7 m& H7 m1 |# M( N- e) V( c% S. ?4 x7 @" e
  華僑大學工學院成立於2010年,在華大衆多學院中屬於後起之秀。學院成立之初,便秉承高起點、高標准、不斷創新的發展理念,把握市場發展趨勢,瞄准技術前沿,設立了物聯網工程、信息工程、光電信息檢測三個專業,并提出了融教學、科研、管理、辦公為一體的“智慧工學院”建設計劃。 ; X6 F6 \4 ?8 ]! b7 e. d0 K2 q( X2 |/ @

( ~4 \. G/ x. @  王佳斌說,“智慧工學院”就是要將當前最熱門的物聯網和大數據概念應用到學院建設中,為學校和學科未來發展探索道路。其總體設計架構都是圍繞著數據的采集和數據的儲存、分析等展開。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s& K# L' V' ^

; d1 t6 }; Q3 Z1 Y為了實現數據采集,“智慧工學院”設計了涵蓋11個子系統建設方案:高清視頻系統,結合人臉識別和行為識別可對整個學院進修有效監控和報警;RFID系統,可對大樓內所有物品實施跟蹤監控,并可用於門禁;無綫傳感器網絡系統,探測整個學院的環境參數,為能源監控和智能控制提供參考;學院中心網站,幫助使用者體驗和管理整個智慧系統;多媒體展示系統,利用液晶、投影、3D、全息等顯示技術,實現“智慧工學院”的可視化展示……此外還有網絡配套升級、新能源發電及照明、初級數據庫、網絡安全系統等建設項目。以上種種,王佳斌稱之為“基礎設施建設”。
6 y7 Q6 r  y# G) p! P4 z5.39.217.76
* l1 o( j2 d' l1 i: b  而“智慧工學院”對數據的儲存、分析以及進一步開發,則是通過雲計算及大數據分析平台實現的。據介紹,工學院已在施良橋大樓內建設雲計算平台,將原有系統管理軟件全部整合進去,用基於Hadoop技術搭建的分布式文件系統以及非關系型數據庫技術(NoSQL),實現對大數據的分析和研究。 & x, n; O0 b8 r- d$ B
tvb now,tvbnow,bttvb' r% R# X6 [) r
  華僑大學工學院系國內首批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學院,并獲批全國首個物聯網工程碩士點,“智慧工學院”的建設方案在國內也屬首創。由於技術改造複雜,投資不菲,該項目的實施得到了學校領導、各職能部門的關心和大力支持,在目前進行的第一階段工程中,已投入資金200多萬元。
9 Q% \! z5 M: p&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x! O# r4 _  t. o8 ]- K0 e5 t
  “開放、創新、節能是我們打造‘智慧工學院’的初衷。”院長鄭力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智慧工學院”的建設將全面提升學院的各項工作。“首先,它是一個展示的窗口,所有進入學院的人都可以直觀感受到什麼是物聯網,這將有助於我們未來的技術推廣。其次,他將提升教學的效果。老師可以通過視頻觀察整個實驗室學生操作的情況,學生可以無時無刻感受到所學技術的應用,整個學院其實就是一個大型的實驗室。再次,它也是一個科研的平台,所有的系統都是開源的,師生將承擔大部分的系統開發工作,我們的科研成果都可以直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最後,整個學院的辦公和管理會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信息交換、安全管理、辦公環境、能源利用的效率都能得到極大提升。”
7 A1 `) \  Z, A7 [
: e% x$ u7 q% o6 z8 q5.39.217.76  “我們的長遠理想是待學院的技術成熟之後,打造‘智慧華大’乃至‘智慧泉州’。” 對於學院未來的發展,鄭力新很自信。 tvb now,tvbnow,bttvb$ x/ M( U9 u& D

: W$ O. ]6 V/ H; ?) ]( c' q; \  入夜,工學院的外景燈徹夜不滅,這是“智慧工學院”的新能源發電及LED照明系統正在工作……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