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這個問題:如果能投票選總統,能不能自己去參加一場口試?最近又到了大學申請入學的季節,媒體報導了考生南北奔波、參加面試的情景,並反應多元入學的報名費及旅費已成為很多家庭的沉重負擔。多元入學方式未能減輕學生壓力,這是教改之過;不過,為了孩子的入學考試,造就全家動員陪考、住宿旅館、親子徹夜「排演」口試等現象,這筆帳難道也要算到教育部頭上嗎?高三學生,年齡在十七、八歲左右,是目前推動修憲降低投票年齡的目標族群,可以想見社會期待能負起相當程度的行為責任。但一論及考試升學,可能家長緊張投入的程度更甚於孩子本人。早年大專聯考的考場,常見「一人考全家陪」,家長給孩子遞水擦汗搧扇子,當時已引起過公眾討論,建議家長放手讓孩子自立。幾十年過去,大學生人數倍增,但父母過度呵護的程度,只怕有增無減。受訪者埋怨申請入學的花費昂貴,強調一家數口人一起「趕場」的交通和住宿所費不貲,甚至把孩子專為面試而置裝的錢也包括進去,但這些附加費用豈是多元入學方式的初衷?更從來不曾成為大學入學的必要要求。可憐天下父母心!但不論是家長過度呵護,或孩子過度依賴,滿街「媽寶」,總不是教育目標或親子關係的健康現象。三十年前,龍應台為文論「幼稚園大學生」,批判教育體制未培養年輕人獨立思考的能力,造成大學「幼稚園化」。現在看看,「幼稚園化」的罪魁禍首恐怕不是學校,且至今未見改善半分,三不五時仍可見年輕人犯錯,父母代為下跪道歉的畫面。再想一下:「我要投票選總統」和「我媽陪我來考試」,此二現象之並存,何等諷刺!
0 u- M- w' v+ ~5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