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三一八小氣旋vs.亞投行大氣候

亞投行依其名稱旨趣,是「投資亞洲」的銀行,但三月歐洲諸國倒戈,卻彷彿一齣「投奔亞洲」的劇碼。這場演出或可名之為「投亞事件」,它不只反映了全球權力格局及投資重心的遷移變化,也映照了台灣現下的「反中」、「仇中」氛圍的突兀與失時。「投亞事件」與去年的「三一八學運」形成相互詰問的情狀。兩者相隔恰恰一年,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想像,亦是兩種政治形勢的擺盪與撞擊,更像一次左右對話:「三一八學運」吹起反中號角,企圖在海峽兩岸割開更深的阻隔;「亞投行」卻描繪西方諸強歡欣奔來,反中似乎大昧於形勢。「三一八學運」顛覆了台灣內部的政治生態與語彙,逼使各路人馬噤聲止步。例如,蘇貞昌不得不黯然退出總統爭雄行列,它拱出了蔡英文超高聲勢,二○一六於她幾如探囊取物;藍營則是風雨如晦,應披掛上陣的卻躑躅再三。事實上,放在全球的格局上看,「三一八學運」不過是台灣內部的小氣旋,其暴風半徑僅及台灣方圓數百里;相形之下,「亞投行」卻是全球性的風潮,除了北美,席捲了五個大陸。三一八的導火線,是對「中國崛起」的一次劇烈反應;遺憾的是,它選擇從否定、閉鎖的角度出發,而不是選擇剖析和面對。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思考框架顯得單薄與脫節:即認為中國只是一隻剛甦醒的睡獅,而美國的單極全球霸權足以馴服這頭野獸。亦即,它以為可在美國若即若離的撐腰下,只要及早構置法規障礙,即可將中國大陸永遠摒於海峽彼岸。然而,英國三月在亞投行「脫美奔中」的演出,宣告了世界權力版圖已經變遷的現實,東方沉寂逾百年的古老帝國已以新的面貌崛興於世,不只是中國,印度亦雄心勃勃。如果說,「投亞事件」是對「三一八學運」全球形勢認知偏差的一次匡正,並不為過。三一八並非全無貢獻,它呼喚出若干新的公民價值和新世代理想;然而,對於台灣未來的歸趨,它卻以年輕氣盛強作解人。事實上,「投亞事件」折射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權力構圖正在崩解,同時也宣告單極權力圖像已無力支撐太陽花一廂情願的政治想像。西方學者早已預測了新的世界權力光譜,一年多前美英國際關係學者雷奇與勒博合著的《再見霸權:全球系統裡的權力與影響》一書,即預言地球將以「歐洲主導全球制度規範」、「中國穩定全球經濟」、與「美國提供軍事安全保障」的三大支柱體系前行,不再由美國主宰所有全球性事務。其中,「中國穩定全球經濟」的預言,正可透過「投亞事件」顯示:美國不再是驅動世界經濟的引擎,多年以來透過多國自主分工,以美國市場為產品最終消費去處,但所賺取的外匯卻又購買美國債券,讓美國持續消費的模式,在金融海嘯中禍殃全球的問題不輕。此際,亞洲亟待部署的基礎建設開始受到各國的注目,認為可以供輸全球新的經濟動力。這個趨勢,也讓日本極度焦慮。作為美國堅定的安全同盟,日本雖未加入投亞行列,甚至加快步履與美國展開TPP談判,但安倍晉三不斷求見習近平,終於在雅加達舉行了兩人上任後最長的一次會面,而安倍也宣示將思考加入亞投行。三一八學運所噴發的反中、仇中情緒,確實不難理解;然而,若以為「反」就是解答,卻大謬不然。真正要做的,是重新梳理兩岸經貿關係,破除少數政商集團壟斷兩岸交流利益,並設法找到台灣在中國全球戰略位置變化中的新角色和利基,台灣才不會因抗拒面對中國而遭到世界邊緣化。汲取了學運能量的蔡英文,在此其實完全缺乏領先群眾的觀點,她躲躲閃閃地宣稱要「維持兩岸現狀」,其實是認知上察覺外在形勢已變,但行動上卻跳不出舊有框架。三一八的小氣旋,或許足以將蔡英文推上寶座,但亞投行的大氣候,卻勢必讓蔡英文的治理難以為繼。打開亞投行的鑰匙,仍在「九二共識」;「九二共識」依然站在蔡英文與民進黨的前方,讓他們無從迴避。而台灣,也必須辨明小氣旋與大氣候的區別,並作出抉擇。歷史的機遇總是靜默而來,蔡英文與台灣社會都須謙卑地向內心探問。
. ^, p4 `% v# R' _公仔箱論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