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A* u, V/ \9 u5.39.217.762011年的六四晚會,反對國民教育科的聲音開始成形(我很記得,因為我供稿給獨媒在晚會派發的反國教特刊)。為什麼人們既反國教,又參與六四晚會?那是因為人們不認同那一套「愛國」論述,這一套愛國論述,官方的版本是愛國愛黨,老一輩的人的版本是愛國不愛黨。可是年輕一輩,其實連「愛國」兩個字也不想提,他們要求的是公義,不是被稱讚愛國。這種對於「愛國」的厭惡,經歷過反國教運動之後,已成主流。可惜支聯會看不到這個改變:2013年,他們竟然提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口號,結果反對聲音遠超他們想像(或許他們最想像不到的是天安門母親丁子霖老師的反應)。 0 d% G2 g5 ]% T5 P/ k/ O' g/ w3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 i, V; j/ l& o) T. [' X 「愛國」不是公因數 , K7 i; J4 N. O5 m) X5.39.217.765.39.217.762 ?% z% i8 |+ |9 s) D- h
我聽知情的朋友說,他們本來是想與建制派爭奪「愛國」二字的話語權,但他們想不到這口號竟引起那麼大的爭議,這或多或少反映了主事的人如何與年輕一代脫節。 - ~6 v. Z L3 E1 s/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R" \' c+ E M; b8 j
雨傘革命失敗,本土意識興起。這不單是指主張激烈抗爭的一些本土派,而是指整代人的本土意識興起,那是精神上與「中國」切割的本土意識。上一輩跟年輕人辯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如果還是以一副大義凜然的態度去教訓他們的話,其實只是把大家的距離愈拉愈遠。上一輩有上一輩的民族身份認同,年輕人雖然也會書寫中文、慶祝中國傳統節日、看中國名著,可是他們不一定要自稱中國人,更沒有義務自稱愛國。他們使用中文,接受中華文化,但他們的身份認同可以是香港人,就好像新加坡華人和台灣人一樣。2 c. `! m, |6 T
# m6 d/ j9 l% w$ I) N今年破天荒有兩間大學的學生會宣佈不會參與六四晚會。有些人會因此感到痛心疾首,也許因為痛心疾首,所以數他們的不是。其實,大學學生會是民選的,他們也要向選民負責。大學學生會不參與六四晚會,只是反映了年輕一代心態的變化。人數多少、有多少年輕人參與,真的需要平常心面對。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R* s1 C6 F1 \# A8 W3 [# R- T6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