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任期即將屆滿七周年,行政院要求各部會以「七年來,台灣更幸福了」作為宣傳政績主軸,在執政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此舉難免引發很多人士的嘲笑及批評馬政府「自我感覺良好」。不過,近來多項國際幸福指數評比,台灣排名表現不差,遠超過一般民眾的直覺感受,兩者間為何有如此巨大落差?台灣人民追求的幸福是什麼?值得進一步探究。近年很多國家及國際機構皆著手編製衡量國民幸福或快樂的相關指數,今年3月初財經新聞機構彭博(Bloomberg News)公布51個經濟體的「痛苦指數」,「痛苦指數」愈低的國家代表愈幸福,泰國、瑞士、日本、南韓和台灣包辦前五名幸福國家。4月下旬聯合國公布《2015年世界幸福報告》,評鑑指標包括人均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健康預期壽命、社會支持、對人生選擇的自由、社會廉潔和慷慨等,在158個國家中台灣排名第38,優於日本(46)、南韓(47)、香港(72)和中國大陸(84)。行政院主計總處前年亦首次公布官方版「國民幸福指數」,和國際經濟暨發展組織(OECD)34個會員國及二個夥伴國比較,台灣排名第19,屬「中等幸福」國家,優於納入評比的日本、南韓;去年第二次公布「國民幸福指數」,台灣排名晉升至第18。無論國際或官方的國民幸福指數評比,台灣表現皆不賴,馬政府以之作為政績宣導主軸,可以理解,但是,在現實生活裡,多數升斗小民卻感受不到幸福的滋味,其癥結原因值得深思及反省。從所得來看,主計總處以國際比較之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受僱者去年平均年收入達4.9萬美元,換算約新台幣145萬元,即平均月薪逾新台幣12萬元;但現實情況是:台灣實質薪資成長率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扣除物價因素,實質薪資倒退回15年前水準;月薪低於3萬元的工作貧窮人口逾348萬人,占總受薪階層的40%,試問,在這樣的所得條件下,人民如何能感受到幸福呢?再從物價來看,政府很自豪台灣物價平穩,近三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上漲不到4%,但攸關受薪階層生活的核心物價指數漲幅卻不斷飆高,食品類漲幅更達一成以上。如果再將房價因素納入,馬政府上任以來都會區房價漲幅,少則幾成,高則數倍,年輕人及無殼族望屋興嘆,如何快樂得起來呢?在生活品質方面,這幾年食安危機連環爆、高雄氣爆事件、水災及旱災頻仍、生態環境破壞及空氣品質惡劣等等,人民食不安心、居不安寧,連乾淨的空氣和水往往求之而不可得,這是幸福國家會長期存在的現象嗎?再者,人民追求的是有保障、確定的未來,面對台灣快速邁入高齡化、少子化社會,但迄今為止,社會勞動力不足,教育體系及相關產業的調適,各類退休年金制度瀕臨破產等問題,仍是無解,社會集體焦慮日甚一日。還有,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及兩岸關係因素,導致社會長期分裂及族群對立,對國民幸福亦有不利的影響。以上這些因素是造成台灣幸福指數和民眾幸福感出現落差的根本原因,事實上,台灣人民普遍樂觀、進取、向上,對政府要求並不嚴苛,但這些長年累積問題的處理解決,不是靠人民努力可以克竟其功,而是政府必須扛起的責任。是以,就馬政府而言,與其爭辯七年來台灣是否變得更幸福,倒不如實事求是,在剩下一年任期內,就改善上述各種問題作出能力範圍內的最大努力,盡其在我,留給人民良好印象。有志爭取2016年總統大位的政治人物,皆應就如何有效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課題,深刻反省,並提出具體政見,作為人民投票的選擇依據;可以說,開啟台灣幸福之門的鑰匙,就是選出能夠讓人民真正幸福的新總統。
9 Z1 t" I1 ?+ |$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