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沒有 Hongkong Bank (下)
9 B: v3 J! P9 q7 t5 m0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4 h; W+ v0 \2 {% {# z
tvb now,tvbnow,bttvb' V5 n r7 Z( d$ ?4 B8 N
/ m) y1 _: N! {6 f6 d" n# vtvb now,tvbnow,bttvb今日的香港金鋪成行成市,但昔日的香港銀行多過米舖,街頭街尾都必定有間銀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銀行分行少了,而這些銀行的名字,亦在併購的過程中消失,但真正消失的不單是銀行的名字,而是失去了香港人的銀行。" A# A5 z1 f% Q. d! R5 M
0 l7 g9 M7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中上環銀行林立,不少開設在這些地方的銀行,都是香港的本土銀行,除了今日為人熟悉的恒生銀行及東亞銀行之外,昔日本地銀行還有永隆銀行、永亨銀行、廖創興銀行(其後易名為創興銀行)、淅江第一銀行、廣安銀行、廣東銀行、友聯銀行、海外信託銀行、恒隆銀行及新鴻基銀行等。
1 x( {: J2 N" y" _1 P: v
! A. c7 U- H' k( H n' xtvb now,tvbnow,bttvb上述很多銀行,筆者也不認識,因為很多銀行在筆者懂事之前已消失得無影無踪。但這些銀行其實不是真正消失,只是在併購過程中,被併入其它銀行之內,被其它銀行消化了。例如永隆銀行、永亨銀行及創興銀行,現時仍會見到他們的名字,只是不是他們的品牌被換了,就是在她們的名字之前加了母行的名稱,而最重要是這些銀行的實際持有人,已不再是香港人。7 _/ j3 X' _4 K/ ~
5.39.217.76" o& Y) w/ c, j7 o. ^# V; K2 I
其實,怎樣去定義港資銀行或香港人的銀行,存在一定困難,如果主要股權由港人持有的銀行,便是港資銀行,滙豐控股也可能是港資銀行,眾所周知,港人過去很喜歡持有滙控,所佔的比例相當之高。但當然,滙控股權分散,始終沒有單一大股東,很大部分股權由歐美基金持有,滙控亦自稱,股東來自127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因此單用股權比例去界定並不準確。tvb now,tvbnow,bttvb/ _& l/ x+ ]( s* U' p) ]/ S" D' k& r
5.39.217.768 `+ }; E; T, r. L/ y
但如果用銀行註冊地去界定,就更加糢糊,因為即使在港註冊的銀行,本身的大股東或母公司,是海外機構,那已經很難説她是一家港資銀行,最簡單的例子是中銀香港,她是本港註冊銀行,但作為中國銀行的子公司,她一定稱不上是港資銀行。而最諷刺是,本港三家法定的發鈔銀行,她們擁有香港重要的發鈔權,但嚴格來説,三家發鈔銀行也不是香港人的銀行。# X& s, @. y! ~
( p& Y& j7 U/ j2 N公仔箱論壇為何要執着地去界定,甚麼是港資銀行或香港人的銀行呢?從股東或客戶的角度,是港資或外資,根本也不重要,最重要是銀行賺到錢或提供到最優質的服務。但如果從香港的整體社會利益出發,是否屬於港資銀行或香港人的銀行,這就有另一層意義了。5.39.217.767 x6 I. Y$ N( s/ y* h z
5.39.217.764 x& i$ ?' N% r
假設一個地方叫A,有一間當地註冊銀行,稱為A銀行,她的業務以A為主,可能由居住在A地方的人持有或管理。當她發展至一定規模的時候,這家A銀行的盛衰與這個A地方已有很緊密結連,這家A銀行將會很重視A地方的前途及經濟發展,因為這與A銀行的利益密不可分。另一方面,A銀行的發展,也很大程度上,受制於A地方的監管,因此A銀行的商業行為,亦會充份考慮A地區的整體利益。
9 C# T: U W7 b. M1 O5.39.217.76+ X- t" R+ \5 p2 _8 J& `8 v
在金融海嘯之後,不少西方國家,尤其是歐洲,監管機構都要求當地銀行,減少海外規模,以及積極向當地的企業提供貸款,協助挽救當地疲弱的經濟,先不去討論這些行政干項是否正確,但可以清楚見到銀行與一個地方的經濟利益是極之緊密。
. M3 D' r9 a( Y公仔箱論壇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b2 ~% E+ Y' b4 W5 {# Q
將上述兩個事例搬回香港,以三家發鈔銀行為例,其中兩家英資銀行,其實相當接近上述所提及的A銀行,都是本地註冊銀行、受金融管理局監管、在香港歷史悠久、部分股權由港人持有,而最重要是香港業務是他們最大的收入來源。因此香港盛衰,確實會直接影響她們利益。但很可惜,這兩家銀行的總部都在倫敦而非香港,銀行整體上主要接受英國的監管,加上高級管理層及董事會,幾乎全是英國人,明顯地她們的最大顧慮,始終是英國而非香港。
8 R( z& p/ F R# a R5.39.217.765.39.217.76$ A4 v8 g, C# N! w# O
那有甚麼問題呢?在風平浪靜的日子,可能沒有明顯的問題,但歸根究底,這兩家英資銀行在本港的商業行為,基本上純粹以自身的利益或英國的利益,作為最優先考慮,對她們來説,香港是一個重要的營商地方,但不是她們真正的家,再加上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她們即使要效忠,也只會向北京效忠,必定不會向港人效忠,因為她們很清楚,真正香港的「話事人」是北京而非港人。
1 ^3 t3 N# `4 l, D5.39.217.76- {9 P3 K2 }8 t, N
至於中銀香港就更不用多説了,這家銀行完全由中資掌控,而這個中資機構又是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她最關注的當然是自身的盈利,甚至是遵行黨所旨示的任務,與香港人的距離就更遠了。- k. B; o3 z& O& o+ @6 G3 ]% D+ Z
5.39.217.76, f* Q+ B4 h& e9 z I, d& t$ |
回看過去數十年,香港的銀行業務展迅速,甚至傲視區內所有地區,但今日香港的銀行,已淪為內地、新加坡或其它地區的併購對象,即使現時仍有數間銀行由港人真正持有,但她們在業界的影響力已極之有限,未來可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亦有相當大的限制。香港人的銀行逐步退出歷史的舞台,像香港回歸中國一樣,已成為不可挽回的事情。% o! M8 o) ~" \, S9 B7 K& a- L
N ] J/ u! i B$ g9 h6 P從政治的角度,這可能也不難理解,銀行為百業之母,其影響力在所屬地區的影響力極大,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逐步在港人手上取得銀行的控制權, 減低港人對銀行業的控制權,這可能是完全掌控香港不可或缺的步驟之一,港人的自主性, 不單在政治上,在經濟領域上也早已經完全失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