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林行止: 忠誠反對者商界難容 柏金遜定律已成通論

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5-3-19 11:09 AM 編輯
: |" A; v* w9 L: N0 x" }2 L公仔箱論壇
/ R/ w- X, V9 N5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林行止: 忠誠反對者商界難容  柏金遜定律已成通論5.39.217.769 m, A. x. d* m& F+ B+ d

1 y/ @3 {" R0 [! u;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y% H& n, ]7 D5 w7 Q3 k
一、公仔箱論壇5 ~7 V8 ^* E# `& a  r& @6 v
tvb now,tvbnow,bttvb& B2 d6 J$ ^- N  M; w. P8 G  ]( Z
身為「資深」(「過氣」)傳媒人,經常有友人(過往還有同事)問鑑定「好」文章的標準,答案很簡單,筆者覺得有新意即提出一些筆者之前未想的觀點的(不管意識形態與價值觀),便是好文章。8 V  H; U! O, C3 Q: w'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L& m3 _/ ^1 r8 B/ I) v: c
近日讀了麥嘉隆的《麥言回首秒殺偽管理》(天地圖書出版),不少文章充滿新意,願向讀者推薦。在〈自序〉中,作者說這本結集是他「首次執筆,歷時兩年」;「處女作」便有這樣的成績,真是難能可貴。希望作者能繼續執筆,而且要及時發表,不必「歷時兩年」讀者才有機會拜讀。
, t# H# Q6 m$ f/ q0 D: {* B$ Q

' u+ W8 ?( d0 V$ a# B)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作者何許人?請看夫子自道︰「自小好讀雜書,八十年代往美加升學,棄理從文,主修經濟、財務和工商管理;三十歲前轉職頻繁,涉獵多個行業,之後遊走於商業、教育和文化界。」如此的「履歷」,平平無奇,但作者於工作歷練及生活體驗中,每有見人所未見之處,且能夠做到直陳胸臆、秉筆直寫,因此頗有可觀。公仔箱論壇8 m% O( K9 {+ @- v4 v3 `, {

4 o+ x8 w, F* N% k+ Q. Z* D本書分四卷共四十三篇文章,題材龐雜,很難一概而論,惟寫在屈臣氏蒸餾水市務部及旅遊發展局的工作經驗,都有發人深省的地方。他與上司相處多時後的結論是︰「在任何機構,下屬不必天真的相信,可以長期成為上司的『忠誠反對者』……」;與「老闆」意見經常相左,選擇離去才對自己最有利。在旅發局工作,作者的體會是「公營機構的工作效益往往難以客觀評估,資源分配過程卻較政府有彈性,容易出現為做而做的浪費,如果看不慣這種運作模式,在公營機構的日子就難過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 b/ ^* R; u/ Y/ y. Y

9 A0 R8 G0 D$ y1 E# z: l8 m5.39.217.76麥氏在旅發局的工作,雖然事隔多年,其不少經驗依然值得參考。有關計算訪港人數增減(當時沒有自由行且內地來港旅遊未成潮流),作者認為應以該國外遊人數為基準,比如某國前年外遊人次五百萬,其中百分之十來港,去年外遊人數增至六百萬,來港人數只增至五十五萬,佔其外遊人次的百分之九點二。他說︰「按旅發局的公式,成績美滿;按我的分析,成績倒退從佔百分之十跌至百分之九點二」!由於「訪港旅客人數是衡工量值和發放總幹事獎金的重要指標」,作者如此有見地的分析,遂令他「乞人憎」!更有甚的是,作者利用統計數據,得出「唯一明顯影響旅客人數的因素是滙率,不是任何推廣」,他因此得出「即使將旅遊發展局的規模大幅縮減,主(只)要保留旅客諮詢服務和小部分海外聯絡處,對香港的旅遊業都不會有太大影響。(反而)我曾忽發奇想,將旅發局的撥款減半,省下的三億多元以日日大抽獎的方式,每日送出一百萬元給一位遠程(long haul)來港旅客,所產生的全球聲勢可能更大。」這種構想極具創意且應該可收成效,但屬結構性「改革」,對既得利益階層不利,此議胎死腹中,不足為奇。
( w2 k& D' F' j# Z公仔箱論壇4 F3 u+ m, l" P1 e* K, k
寫至此處,想起筆者多次在這裏提及,由於功能已變,當局應考慮把貿易發展局和旅發局的海外辦事處,合而為一,甚至把整合後的這一新單位,併入特區政府駐外辦事處,這是節省人手、裁減冗員、精簡機構和令工作更有效的「好」辦法……。對這類對納稅人有利及可提高工作效益的建設性提議,有關當局照例置若罔聞不作檢討,所以如此,皆因既得利益者(亦是佛利民所說的「建制中的暴君」〔The Tyranny of the status quo〕)都奉「柏金遜定律」為《聖經》有以致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G. Y. A9 h/ b/ S+ {
, B  ?* o5 D  H3 A6 |( w- ~- N0 e7 ]
卷四「真偽管理」所收九文,以筆者這個管理學外行人的體會,均有一定道理,加以行文輕鬆有趣又提供了不少新資訊,「有志於工商管理」的讀者,不要失諸交臂。1 D- i1 X8 {$ c6 F7 v. y6 t' R; S; W

5 S  C% U/ r* _  M5 G+ b5.39.217.76在〈管理演員〉一文,作者憑這五點觀察,一眼看出來人是「管理演員」︰「首先,閣下不請自來;第二,我身為你的客戶,卻開不起你的名貴房車;第三,你要用尖端科技去做最簡單的事;第四,你要我付費去解答一些我自己有答案的問題;第五,我養的是綿羊,不是山羊,你對我的業務全無認識,綿羊和山羊不分,仍敢來找生意!」相信在現實生活上,不少公司負責人都曾有這樣的經驗。在〈萬能博士〉,作者認為「博士」是「窄士」的誤譯,此說雖非正論,卻因不少博士以為「博」代表博學因此自信無所不通無所不能,喜歡「越界」誇誇其談,鬧出「笑話」而不自知,比如「社工系博士解讀經濟現象的膚淺程度可以和維園阿伯無異」,麥氏遂「溫馨提示」,希望有減少博士出醜的作用。在〈最成功的管理學爛書〉,麥氏獨排眾議,對「名氣極大」、由二位商學名校教授撰寫的暢銷書《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作出言簡意賅的批評,以其所提倡的「策略」和工具,暴露了「作者對市場分析和實戰的無知,這些工具看似科學,實際是完全欠缺統計學和數據基礎,無助制定嚴謹策略……。」他並舉了二個本港的例子,以說明「創造藍海」理念之不切實際!- U! ^: u4 O9 @+ T
4 L7 u; u  d! N( W# P
. n4 K7 P9 x% L" n5 L
二、
) V8 }" `5 w* j! z' O5.39.217.76
公仔箱論壇: s: e0 @' N+ q. F  O) K8 \
在〈機構膨脹〉一文,作者簡介「柏金遜定律」(Parkinson's Law)的神髓並以之分析若干本地事務,讀者固非讀不可,筆者則「回到從前」,想起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本報和月刊曾「密集」評介「柏金遜定律」的舊事。現在手邊只有一九八一年五月十六日在「政經短評」欄發表的〈休閒是最忙碌的工作〉(其他多文要花時間才能找出了!);《信月》則從第五期(一九七七年七、八月合刊)開始至第十七期,斷斷續續發表了五、六篇長文,該有三四萬字,對「柏金遜定律」的種切,有頗詳盡的譯介。tvb now,tvbnow,bttvb" V7 \- y: Z9 O) w8 e' L
tvb now,tvbnow,bttvb& r, k. x8 M, E! O5 R, T! H6 j
麥書說「柏金遜定律」發表於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十九日的《經濟學人》,完全正確,但原文只有八頁(現在仍可於《經人》網站免費下載),論者所據都是大約一年後的同名小冊子(Economist Pamphlet),雖然只有數十頁,因為加進不少被編者認為不適合在大眾化期刊上刊出而刪減的統計及簡單數學程式,內容更豐富結實卻亦不見太學術化。tvb now,tvbnow,bttvb6 R1 c: ?+ Q3 o! u9 e/ [  n) t2 m
tvb now,tvbnow,bttvb2 y/ y/ ^: G; T5 A6 o, E
《理路的足印經濟學人史:一八四三至一九九三年》(Ruth Dudley Edwards: The Pursuit of Reason - The Economist, 1843-1993)於談及此期間的總編輯G. Crowther(一九三八年〔三十一歲〕至一九五六年任總編輯;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二年任執行董事;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二年〔是年去世〕任董事局主席)公仔箱論壇; u- ?9 r3 q* b
的「功業」時,對此記之甚詳(頁八百六十二;本書連索引達一千零二十頁),說原稿由老總親自操刀「修理」,精簡濃縮(thoroughly subbed and drastically shortened)。由於刊出後大受歡迎,報社馬上出小冊子,稍後再由柏金遜加進數篇其他「雜文」,成為這些年來「再刷」數十次的《柏金遜定律》!tvb now,tvbnow,bttvb2 Z) C  u7 w% @1 K6 J& L

" V/ ~" C' J7 o/ t; E+ {( P6 \公仔箱論壇「柏金遜定律」發表已整整一甲子,仍不失時效。一位工管理論及實踐界有成的友人且同意筆者指其已是「通論」的說法!「定律」揭示的管理癌病,現今尚未有特效藥,但即使有藥,既得利益者亦不會用,這令公營機構工作重疊、繁文縟節、人員一個亦不能少(全面電腦化後特區政府僱員不減反增是為顯例),用羅富國.柏金遜(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 1909-1993)教授的話,這是部門主管為了烘托本身地位,不斷創造新職位、增加新職員,利用這種職位上重床疊架的方法,彰顯本身在機構中的地位,令機構壅腫效率倒退……。官位愈高屬員愈多,一個苦心經營的單位主管,必會設法開新職位聘新員工,當屬員隊伍壯大了,主管要處理的事便愈少而其地位則愈高(津薪自然相應上升)!如今政府部門依然如此(由於沒有物質誘因,內地的情況更加嚴重),沒有大股東的企業亦然,人員精簡有效率的只見於有管理才能且相信「力不到不為財」傳統智慧的大股東親自坐鎮的公司……。筆者的看法,顯然比〈機構膨脹〉的結論悲觀!
6 \2 D1 R4 V3 [4 l2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o+ I- {* g& ]4 g* Qtvb now,tvbnow,bttvb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