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食肆地點] 半世紀前無華的婚宴


7 K# u, K$ \1 H- g2 `, l' ~5.39.217.76婚宴故事一5.39.217.76+ ~& O+ Y/ a- C9 z
六十年代初的婚宴菜單,當年一圍酒席約八十元。
0 D7 D# S) R3 m; |# r  D: Q! m公仔箱論壇5.39.217.76+ r1 c5 h* c3 ~; M1 k4 G4 o
【飲食籽:故味重嚐】& v5 f6 @( J1 M1 d7 Y% G
婚姻,乃人生大事,對愛面子的中國人來說,更非夫妻二人之事,而是關乎兩家體面,得講意頭、論排場。至於婚宴,中式則為主流,並遵照源遠流長的風俗,熱葷、主菜、單尾(飯麵)及美點雙輝悉數齊備,萬變不離其宗。在港人的集體記憶中,婚宴這一章,從來都是不可或缺。
; E+ t: ]+ `; h8 j+ i( d5.39.217.76
6 \  n: w4 A9 z1 _. t公仔箱論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戰後人民生活艱難,辦婚宴可說是豐儉由人。對於勞苦大眾,「去飲」只求飽肚,食材不需名貴,卻要講究質素。來到今時今日,六百元人情即惹來大眾熱議,令人不得不重新反思婚宴背後的意義。tvb now,tvbnow,bttvb7 n+ \. O; U& s* K7 J% X

5 ^" }$ a/ X" K8 O5 ^公仔箱論壇回看舊時,一九五八年的那頓婚宴,擺酒不是為了賺錢,滿載樸實的風氣。  公仔箱論壇  a9 [2 h. p7 B2 B$ G

- z; d) v$ ^' b8 L# K公仔箱論壇「以前擺酒好實際,人哋嚟飲喜酒,以食行先,最緊要係飽肚,排場則係其次。」八十二歲的萬淑英回憶道。採訪當日,婆婆捎來她與丈夫黃三才唯一一張婚照。這張相片,可謂得來不易,因為在五十年代,普通工人的月薪不過是數十元,拍婚照是件昂貴的「玩意」,兩夫妻「死慳死抵」才勉強儲起二十大元,到影樓拍照留念。原以為二人結合是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料黃婆婆卻說:「嗰個年代已經有自由戀愛,好少盲婚啞嫁。當時我哋人工唔高,婚宴只能搞得簡簡單單,主要係向雙方父母交代。」他倆同在上海人開的餐廳打工,因而結緣,一九五八年於白加士街的紅樓(已結業)聯婚,筵開八席。她說,宴上都是蒸鯇魚及炒雞柳等尋常菜式,每圍約要七十元,「擺酒唔係為咗賺錢,只係一份心意,五蚊、十蚊都有,通常上海人最豪氣,最多有二十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2 `! w6 e! v  k
上世紀五十年代,社會動蕩,大量人口避亂南下,生活甚為艱苦。同時,香港經濟尚未起飛,物價加幅不大,至六十年代初才稍微出現通脹。研究香港飲食史的鄭寶鴻說,當年一圍普通酒席不到一百元,最平的是中環的仁人酒家(已結業,現址為余仁生及英記茶莊),菜式不外乎咕嚕肉、粟米羹及炸子雞等,約三十元。一圍翅席約一百三十元,最頂級的約百五至二百元,通常會有魚翅、海斑及鮑魚。當年流行吃日本大分縣的窩麻鮑,一斤約有廿五隻,每位賓客均能獨享一隻鮑魚,吃起來夠得體,可惜現已升價數十倍。而較平的則把罐頭鮑魚切片奉客,用的是來自墨西哥的車輪牌(產地現已轉成澳洲),一罐約賣數元。
0 O( ~1 U! f+ ]" k$ G" U; D( b. ~#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 E0 U2 O. a( i* N0 W! \' }
在家吃到會 睡房喝喜酒               
  a' ]3 i+ n! K# l& u# G- I5 gtvb now,tvbnow,bttvb除了酒家,昔日亦流行到會擺酒,在家或租借禮堂設宴。「我哋係『大餚館』(老一輩對到會的叫法),即係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