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生活互為關聯牽引,尤其受壓迫者之間,大家本來就是命運共同體。若只集中在自己身處的團體、只看到自己關心的議題,就不可能形成跨界結盟。社會運動應該看成一種聯盟政治,不同群體的差異可以得到承認和肯定,身份和位置可以互相跨越,形成新的、更大的、有力量的新的社群。這樣的聯盟不再以身份來定義,只要有共同目標,就是盟友。
" B# a" D* k: ^+ I5 f9 j「他們是民主的敵人,是國家的公敵!」,前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以「人民公敵」來形容,並非重犯亦非恐怖分子,而是當時因裁員失去工作而進行罷工抗議的煤礦工人。tvb now,tvbnow,bttvb, E. d4 p/ r1 C9 h' A, p w
那是1984年,距今三十年的英國,面對這場罷工,鐵娘子早有準備,在將煤礦產業私有化以後,同期加推的是立法限制罷工權、備好應付未來所需的燃料,降低罷工的影響、切斷原有對罷工家屬的社會保障等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S8 h1 c. A/ G1 D: u2 J
這場難戰的罷工以失敗告終,作為當時龍頭工會的礦工工會,罷工失敗標志著英國工人運動至此走向下坡,這也意味著被稱為「工會運動終結者」的戴卓爾夫人,成功地為其新自由主義管治路線譜出一條康莊大道。
- C) n3 V+ D' d. L( d) E5.39.217.76這場煤礦工人大罷工也是英國工運歷史的重要分水嶺,電影《Pride》(2014,港譯:驕傲大聯盟)卻擺脫了過往的悲觀解讀,重現罷工中一個非常重要但又被遺忘的部分:同志與工人的結盟。
; k9 I" B8 F" g* I- N7 [# {5.39.217.76
1 d2 b" x% A: m0 }0 B x( {公仔箱論壇電影講述的是真人真事,同性戀者Mark從電視新聞看到一幕幕煤礦工人在抗爭時,被警察粗暴對待的畫面。「壓迫可以如此地相似」,工人面對欺壓,勾起他因「同志」身份所面對的歧視與壓迫,這份「感同身受」轉化成行動力,遂與其他同志好友成立了「同志撐礦工」 的組織(Lesbian and Gay Support Miners, LGSM),開始為工人募集抗爭基金。
/ b3 ?& V D5 {6 v9 mtvb now,tvbnow,bttvb聽起來勵志感人,但現實可沒有那麼順利,正如工會幹部第一次看到Mark等人時,也直言無法掩飾內心的驚訝:「你是我生命中第一個認識的gay!」,但反過來,對Mark他們來說,「你也是我第一個認識的礦工啊」。tvb now,tvbnow,bttvb( I5 Z$ ]' J1 ~' q( l9 ^
偏見隔閡源自無知公仔箱論壇" D9 X3 j% O m0 m. R! Q" r
不管是種族、性取向,許多偏見和隔閡其實源自無知,沒有真實的接觸,許多的觀念其實時來自主流的成見。0 F4 e, f x3 ^
同志來到罷工現場捐出募來的款項,但這並未真正打破彼此的距離,反而是在日常的聊天、相處、互相支持下,工人看到了眼前實實在在的人,而不以性取向來定義一個人的全部,從而發現原來彼此沒有兩樣。" N; ^$ l1 ~% N8 u
當然,從現在的目光看來,本片不單為我們釋除對同性戀/性小眾群體的刻板印象,而更值得進一步深思的是,在社會運動中,身份的隔閡是否能被打破?我們又是否需要反思目前性別運動中缺乏階級視野,而工人/階級運動中又看不到性的割裂現象?
+ W. A2 [2 p1 Q9 ?0 T7 Z# ]電影中,當Mark第一次拿着捐款箱,以支援者的身份來到工會禮堂,向工人們表達支持時,全場鴉雀無聲,表現極為冷淡。他無奈之下如是說,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名是gay,所以礦工中大抵也有五分一人會歡迎他們的。怎知此話一出,場面更冷,有工人更不滿離場。5.39.217.76# i6 k& ]* ^. n1 B( g# q

# J, L8 O6 i ptvb now,tvbnow,bttvb那是八零年代的英國,同性戀仍然是大禁忌,那是gay就等於aids(艾滋病)的年代,工會內部談的是階級壓迫,根本容不下談性取向。去性化結果造成整個組織裡的人都非常單調平板,就如戲中工會裡的男性都不會跳舞,因為這些行為減損了他們的陽剛氣息,工會男人應該喝酒、做決策,表情架式一板一眼,沒有獨特性可言。
/ @7 U7 m% M1 F& P( ~5.39.217.76工人運動沒有處理個體的差異,差異被視為危險的,會造成分化。可是性/性別壓抑使得工會運動缺乏能量,當個體差異不被尊重,組織也就無法回應人們的基本需求。
6 D2 y; s- B/ a7 q就像工會中的另一位老幹部,壓抑多年,後來終於向太太出櫃,說出他是同性戀的多年秘密。太太其實早已知悉,只是從未言明,丈夫的出櫃反而令彼此從多年守住的謊言裡獲得解脫。8 C. n( t8 ]% T% T; f$ X1 l
另一邊廂,性別運動也不談階級,這在電影中表露無遺,同志朋友們聚首一堂,每天派對通宵達旦,在每年一度會舉辦同志遊行,他們享受著少數群體聚在一起的舒適圈。長期被主流社會排擠,使得他們習慣小團體的封閉,沒有思考與社會中其他群體特別是弱勢者的關係。
~6 L7 U5 R1 g受壓迫者命運共同體
6 h. W# F; d# Z* K9 A1 D! G5.39.217.76「礦工抗爭與我何干?」同志朋友開始對於支援礦工也是興趣缺缺,但Mark一語道破:「沒有礦工生產能源,你們哪能天天跳舞到通宵達旦?」人們的生活互為關聯牽引,尤其受壓迫者之間,大家本來就是命運共同體。5.39.217.76- L0 }3 [/ S: w9 _' _- Z
電影尾段,是每年一度的同志大遊行,主辦者勸告Mark和友人不要拿標語示威版,這是派對,不要過於政治化。Mark和主辦者正在爭論之際,這時幾輛載著礦工的旅遊巴來到遊行現場,令本來只是三三兩兩的遊行,突然間變得聲勢巨大,更重要的是同志與礦工發展出弱勢相挺的情誼和結盟。公仔箱論壇$ L6 o- d5 ]4 n: D
只集中在自己身處的團體、只看到自己關心的議題,就不可能形成這樣的跨界結盟。社會運動應該看成一種聯盟政治,不同群體的差異可以得到承認和肯定,身份和位置可以互相跨越,形成新的、更大的、有力量的新的社群。這樣的聯盟不再以身份來定義,只要有共同目標,就是盟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