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抱孫跳樓迷思/文﹕陳國賁、張立健
/ e$ s% t* h7 |0 \+ V" S- s, W! L——個別慘劇?社會遠因?
; l. n' }, L' q7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 g; c# g' m. g! [' g
# E e0 B2 T2 s1 o) x% G
) w5 f, [$ {$ J' H# j- v5.39.217.76羊年伊始,應萬象更新,萬萬沒料到年初五傳來噩耗。牛頭角彩德邨發生一宗慘不忍睹的爺孫兩人雙雙墮樓悲劇。本該張燈結綵,卻像近日的迷霧,驟然淪為灰濛濛一片。
7 F0 V- W2 G0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K% S% q' ?& P) y9 q8 W
事件中的68歲鄧先生為紮鐵工人,媒介報道指他患胃病和有老人癡呆症先兆,雖然努力求職,卻仍失業,心生羞愧。鄧先生之孫則剛滿一歲,是鄧先生次子的兒子,不幸在農曆新年期間生病,鄧先生一直悉心照顧。年初五的中午,鄧先生突然抱孫子從家裏的窗戶跳出,二人當場離世。
) Z7 A. {( M# o. q( O: O公仔箱論壇
4 a! {$ P) o0 j1 [9 }3 q5.39.217.76據 知鄧先生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定居大陸,同住已婚的次子現為32歲,也是一紮鐵工人。鄧曾對家中兩名女性——鄧老太和鄧家二媳婦,埋怨因失業及生病,自己 成了家中負累,提及輕生的念頭。報道中鄰居亦指出,鄧小朋友很可愛,深得爺爺厚愛,而且從爺孫當眾的相處看來,並不察覺鄧先生有異樣。
9 l, C3 n5 c Z, ]: R: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事件發生後,本地報道聚焦於鄧先生懷疑患上抑鬱症,訪問心理學家、家庭醫生、精神病專家和社工等,試圖以精神病或情緒病來解釋今次慘劇。但警方稱鄧先生沒有精神病紀錄,社會福利署亦表示該家庭並無家庭暴力個案紀錄。
0 J O: M! M. V; o
' D$ }) j1 ~) j' i6 s/ ^公仔箱論壇
$ k4 B" A( D, G. S$ V0 _/ Wtvb now,tvbnow,bttvb自殺是個人近因的迷思5.39.217.760 g. l/ w7 f4 P$ Y9 c
5.39.217.76, w0 b9 X' K8 Y
一 個社會怎樣去解釋或分析問題,決定了這個社會怎樣去解決問題(How a society explains or theorizes a problem determines how she solves the problem)。綜合現時中文及英文媒介對該墮樓事件的報道,在有意與無意之間定論,鄧先生情緒波動或精神錯亂是肇因,所以他「睇唔開」;牛頭角老翁「鑽牛角尖」,帶同孫子尋死。部分報章甚至直言鄧患上抑鬱症,在文章標題標籤及污名化(label and stigmatize)鄧為「抑鬱老翁」。
' `( k" y% x0 Q$ t; j, i5.39.217.765.39.217.760 o! L3 \: C0 B% s: f
表 面看來是次個案關乎際遇、身體和情緒的個人問題。大眾假設鄧先生若能盡早得到心理或精神病專家約見、接受情緒治療、定時服藥和配合社工跟進,或許悲劇不會發生。但事件發生後,自殺和他殺是否只有單一或唯一的歸因 (singular or only attribution)?以此解釋事件折射出的所有根本問題,似乎未能了解盡然。然而,當抑鬱症成了主角自殺或他殺原因的唯一解釋時,專家和傳媒廣泛報道的重點,漸漸烙入大眾的心中,傳媒的解釋便順理成章地成為社會大眾的解釋,繼而產生大眾對「抑鬱症與自殺」這理所當然的聯想。
7 j9 D$ m7 T+ n: a
) \/ n- f: q' S;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M1 u- Z. e+ o2 W3 B2 O
自殺看似是個人行為卻是社會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i) E$ R! w+ K5 }; A- H; E8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k: u( l# ^1 L" P
表面看來,自殺顧名思義是最「自己及個人」不過的事,廣東話的說法是:「我去死唔關你事」或斥責自殺者:「你死你賤」、「你要死咪自己死囉」。但這是一種迷思(myth)。社會學鼻祖涂爾幹(E.Durkheim)在其社會學經典著作Suicide《自殺》一書開宗明義指出,自殺看似是個人問題,但若在某社會某一段時間內重複又重複發生時,自殺必須被正視為社會問題,社會有責任找出其背後深層社會原因,而不是誤信表面的、似是而非的、純屬個人的原因。tvb now,tvbnow,bttvb% G- A- k) g& e
7 ]' ^6 T& O- |$ e/ g& _在香港,從衝動誤傷到預謀殺害的倫常慘案經常發生,令人無法釋懷的有2013年兒子涉伙友弒父母案和2004年天水圍天恒邨滅門案。其他尚有同發生在2002年的3案:將軍澳富寧花園 39歲婦人疑夫有外遇偕7歲兒及5歲女燒炭亡;一對夫婦(女死者懷有3月身孕)疑因欠債與3歲女兒燒炭亡;及慈雲山慈正邨失婚男子爭子女撫養權,以鐵槌襲 擊3名8至12歲熟睡中子女,最年幼兩子女死亡,長女重傷,他上吊身亡。根據警方統計,2013年有14,643宗家庭暴力立案,其中1870宗界定為家 庭暴力刑事案件,同年社會福利署接獲新呈報5480家庭暴力個案,當中近1000宗為虐待兒童個案。在國內時有所聞的是發生在隔代照顧家庭的暴力悲劇,例 如2014年安徽銅陵市爺爺殺男女孫再自殺事件、2011年深圳市奶奶抱孫墮樓事件等。這些貌似零星事件的背後,其實潛藏了一套社會或文化規律 (social or cultural pattern),可能是中國人社會家庭面臨的深層結構性及文化問題。
/ ^7 r) Y3 q8 [, ]3 ?$ p2 z7 {/ q) y5.39.217.76# O: F7 p* _* S9 w' E5 i2 ~. D
我們要為香港眾多家庭悲劇 提出另一個基於社會遠因(social and distant causes)的解釋,深信導致此慘絕人寰的墮樓謀殺事件非僅僅因為個人的性格、思緒、身體或精神狀况等個人近因(personal and immediate causes)。鄧先生現已身故,我們無從稽考他生前到底是否患有情緒病;縱使他生前經醫護人士確診患上抑鬱症,該精神狀態只可看作個人近因,而其背後必有其社會遠因。專家及傳媒的解釋捨遠取近,圖一時之便,只取個人近因卻拋社會遠因,繼而提出處理方法,不幸地被「思考者的惰性」(thinker's laziness)所累,必須立刻糾正,否則只是治標不治本而已。
" C3 s- c7 g+ V% |3 u; [. v4 ?
% n% ? h' u; Z# q, d% ]0 \5 ^0 q1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今次鄧家慘案,專家、大眾及傳媒大致認為抑鬱症是發生之因,但我們卻視之為社會遠因——香港社會經濟文化結構——導致的惡果。傳媒和不同範疇的專家在分析同類家庭暴力事件時,主要集中於可見的、淺近的、個人的視角,以心理學、 精神病學和輔導學分析。我們想藉此討論拓寬公共討論空間,以社會學理論,將牛頭角事件潛藏的、深遠的、群體的現象道破。我們相信重複發生的個人問題實源於社會,故此根治社會問題才是改善個人處境的治本之法。
# I9 g6 D% h+ Wtvb now,tvbnow,bttvb
' ?: k( e* `) `3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下星期二我們再深入分析彩德邨墮樓事件的社會深層遠因,重訪社會學家涂爾幹、米爾斯(C.Wright Mills)及滕尼斯(F.Tonnies)等人的經典著作,也重讀我們的Work Stress and Coping among Professionals 《專業人士的工作壓力與應對》一書。
1 {6 P4 p* e! X# n. q5.39.217.76
# C. H9 g( c w' c9 j下周續談。公仔箱論壇- G# P9 |% G0 u( [3 ~6 [( R1 o
1 E4 ~* ?: G% g3 u: Ptvb now,tvbnow,bttvb【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