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月的政治,叫做「兩會」。「兩會」給了人眺望中國的窗口,而今年的「兩會」,霧鎖眉頭。「新常態」是去年以降的夯詞,它是一種政治催眠,告訴人們,GDP不可能再像以往,無止境地奔騰上揚,它將落到一個新的水平上,而且遠不如過去;但大夥兒別大驚小怪,這才是真正的常態,裡頭隱藏著某種哀傷的告別,告別那每年在10個百分點以上、奇蹟似的增長。柴靜說的那個霧霾的穹頂,大家都擔心,可這個穹頂要是能換得了口袋裡肥滋油飽的錢,就湊和著忍忍;現下,人們更擔心的是GDP的穹頂愈壓愈低。昨天政協開幕了,但無關宏旨,過兩天人大開幕後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揭開今年GDP的謎底,這比柴靜關於PM2.5的各種大數據,更揪著大陸人心。這是更真實的霧霾,罩在13億人的心頭上。有個說法,「今年恐怕保七都難了,那咋辦?」GDP是中共統治真正的基礎,既不是馬克思、列寧的論著,也不是毛澤東的思想,反倒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靠譜。但命根子到底還是GDP,李克強喊了幾年說經濟要「調結構」,但它的前提卻必須是「穩增長」,穩不了增長,別的也甭提了。這是習近平逃不掉的難關,但GDP增長卻還是掉個不停,他必須找出GDP之外的統治正當性,「四個全面」就這麼粉墨登場了。人民日報評論員用最高規格與力度,系列性地評述這個四個全面: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爭取人民的信賴:這個黨正在為國家奮鬥,最重要的,這個黨決心痛改前非。然而,對於人民,GDP最踏實,它抓得住、摸得著,要是李克強提不出7%以上的數字,今年就是一片愁雲、以及慘霧。
8 s: i$ r7 f4 q W4 D y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