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毛治國最新向立法院提交的施政報告,訴求要在有限時間推動三個轉型工程:經濟轉型、社會轉型與政策思維轉型。其中,政策思維轉型是對文官喊話,要求跳脫既有政策框框,以新思維做政策創新。另外兩個轉型,分別是以創新創業帶動經濟轉型,以房地合一稅制改革推動社會轉型。與過去幾任閣揆相比,毛揆所處的政治時空最為艱難,也最為窘迫。主因是馬總統的威信與人氣陷入低谷盤旋,做為馬總統「分身」的執政團隊,先天不易獲得人民掌聲。此外,藍營黨政生態丕變,隨著總統大選年靠近,毛揆想推動的大事,未必找得到同黨同志背書。正如毛揆所言,他個人在位時間或許不長,但是台灣不能原地踏步。在全球景氣復甦的這幾年,不少國家勇猛精進,先進國家如美國、德國,以前瞻科技推動產業創新,試圖在十年後繼續執全球工業牛耳;鄰近台灣的韓國靠著靈活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策略,搭配產業做國際布局;日本、大陸也全力推動結構改革,找回經濟活力。當大家都在往前走,台灣沒有理由停下來──即便台灣有太多滿腦子是私利、無心推動國家建設的政客,而台灣的社會也經常充斥各種理盲濫情的聲音,少有人願意理性思辨台灣的真實處境。但是,這些都無法阻卻,台灣有更多人仍懷抱著希望,期盼這一代人與下一代要過得更好。為此,台灣不能沉淪,必須以正確的方法向上提升。毛揆的三大轉型改革,強調施展可操之在我的行政權,盡可能快速實現上任時所說的,為年輕人找出路、為老年人找依靠、為企業找機會,也為弱勢者提供有尊嚴生存環境。姑且不論這三大轉型,先天格局不夠恢弘,也無助解套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與兩岸服貿協議等三大爭議法案。這三項轉型本身,存在不少施政盲點,必須及早修正。首先是在經濟轉型上,毛揆點出台灣的產業困境,的確是台灣遲遲未能從重視「成本降低」的效率驅動模式,跳入重視「提升價值」的創意驅動模式。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台灣要跨入創意驅動模式的作法,不能只靠閣員全力推動創新創業,卻不思在現有各個產業上,做到全面的創新擴散,意即推動深層的產業升級轉型。為此,政府必須完善創新生態系統,讓企業願意投入。政府可用的方法包括,搭橋,讓年輕「創客」(maker)與他們眼中的舊產業或老企業家對話,從中找尋合作空間,此外,政府也應統整多個看似資源重複投注的產業升級轉型方案與計畫,但是絕對不可胡亂減稅或是當「散財童子」、人人有獎。其次是在推動社會轉型上,毛揆的訴求是以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搭配現有的實價登錄與央行管控房貸,落實居住正義。不過,在財政部方案公布後,行政院立場卻相當曖昧,不僅未能拍板新稅制的鬆緊程度,也語焉不詳地說要多聽外界意見,以形成共識,絲毫不見行政團隊的立法企圖心。毛揆的語焉不詳,或許是有限時間、有限權力的「有限內閣」一種心態上的投射,卻也讓人質疑毛內閣想推的社會轉型,最後不過是虛晃一招。第三是政策思維轉型,毛揆要求旗下官員要跳出傳統制定政策的框架,意即眼前的大路走不通,還是要想辦法穿越其他羊腸小徑,例如台灣對於未來一段時間的能源選擇拿不定主意,仍是要在政策上想辦法找出未來五到十年台灣可避免限電的方法。跳脫政策窠臼,有助台灣爭取時間與創造條件。如果這樣的政策創新,也能用在處理三大爭議法案上,將有助台灣在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與敏感的兩岸事務時,可有更多的備援方案,稍稍擺脫此刻的空轉狀態了。
4 Y; [! S1 W' @9 ?7 P公仔箱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