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港澳台] 臺灣重要官員異動 應不致影響兩岸關係進展

在陸委會前主委王郁琦和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第三度「王張會」延期舉行之後,王郁琦更因為張顯耀案而辭職。對於目前兩岸關係是否出現變化,以及未來兩岸關係的可能發展,不免引起諸多揣測。; s: a3 ]+ U! @, g! L
4 i, l; l2 T& I
王郁琦在2012年10月2日接任陸委會主委,主要政績包括2013年6月完成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以及2014年推動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協商,建立兩岸官方聯繫機制。其中兩岸事務負責人的會談,也就是「王張會」,是兩岸正式邁入政府間互動的標誌,被認為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 E9 M2 ]% X* O2 i5 j2 ] tvb now,tvbnow,bttvb6 m2 v; F3 c* M/ p$ g. W
「王張會」是兩岸部長級的會談,有別於兩岸兩會的協商機制,會談內容大多屬於政策層次,而不是為了正式簽訂協議。「王張會」正式會談舉辦過兩次,第一次王張會在2014年2月11到14日在南京舉行,主要議題包括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兩岸互設辦事處、兩岸官方聯繫機制等等。第二次王張會在2014年6月25到28日在臺北舉行,主要議題包括兩岸經濟合作與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兩岸服貿協議生效後的後續磋商、大陸旅客來臺中轉等等。公仔箱論壇2 ]: [4 T, d! W2 \8 K* |

; ?9 z* w. G; t4 t& N公仔箱論壇第三次王張會原訂於2015年2月7到8日在金門舉行,新列入的會談內容則有和金門有關的越界捕魚、海漂垃圾、盜採海砂,以及大陸劃設M503新航路等等。
( c6 o  D' s* P: u" W, X+ J* Z' F5 I-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64 _- w+ [0 G; d) K
但是,第三次王張會卻由兩岸同時宣布延期,這在兩岸協商過程中,從來沒有發生過,顯得頗不尋常。雖然兩岸解釋的原因不同,但實際上是因為大陸方面對片面宣布劃設M503等新航線沒有釋出善意,陸委會認為舉行王張會沒有實質意義,所以向大陸方面表達延後召開。& D) D% g+ b; K
1 @9 M3 Q6 u; W8 W7 A7 w" a
事實上,從第二次王張會到預訂的第三次王張會這段期間,兩岸關係是處在相對低迷的狀態。去年8月,臺灣發生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9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見臺灣統派團體,重申「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方針是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10月,馬總統呼籲大陸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引起中共官方媒體批評,並且宣稱臺灣情治單位吸收陸生。11月,「馬習會」破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a; Z) t2 p3 @6 Z; D$ N
4 Q$ o; n2 n7 V& m' W3 y
王張會宣布延期之後,不到一星期的時間,王郁琦因為張顯耀沒有遭到起訴而請辭,遺缺由外交系統出身的國防部副部長夏立言接任。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也因為健康因素請辭,遺缺由前國防部長高華柱接任。稍早之前,海基會董事會通過周繼祥接任副董事長、秘書長兼發言人。一時之間,涉及兩岸的重要人事都做了大幅度的調整,似乎要為低迷的兩岸關係注入新的活力。/ _; S) ]! U% @6 A2 t

0 X, c6 \" C# H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人事更迭應該不至於影響兩岸制度性協商機制。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2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中指出,去年以來國臺辦和陸委會建立了常態化的聯繫溝通工作機制,兩岸事務主管部門首長互訪並多次舉行會面,人事的變動不應該影響到機制的運作。關於M503等新航線問題,雙方正透過民航「小兩會」進行溝通。關於張志軍訪問金門事宜,國臺辦和陸委會繼續保持連繫。
3 S0 t3 c8 e/ l9 w 公仔箱論壇& V+ W' Z3 g1 H* i, m6 |. K
個別事件也不可能改變大陸對臺政策的方向。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2015年第一期《兩岸關係》雜誌撰文指出,兩岸關係一年來出現新情況和新問題,但和平發展方向不變。新的一年希望兩岸關係能穩定、發展和利民,大陸將採取更具針對性的政策,讓更多臺灣基層民眾分享兩岸關係發展成果。
- }; S  F: ], I9 M  ~* r. j公仔箱論壇
. x; E: G  G+ ]% {針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馬總統在2月13日接受臺灣網路電視媒體專訪時表示,應該看長的、看大的、看遠的,不必因為小困難而懷憂喪志。他強調,在他剩下1年多的任期,兩岸關係當然可能往前走。由此可見,兩岸領導人及相關部門在主觀上都不希望兩岸關係出現停滯或倒退,等到春暖花開,客觀條件成熟,兩岸重啟協商或許將水到渠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