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練乙錚: 中國人 v.「殖民有益論」

練乙錚: 中國人 v.「殖民有益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7 r; H. l" e" _
+ b' e9 [! i/ G# k& J
# T" m; \* l# o, p, _
台北市長柯文哲接受美國《外交政策》訪問,快人快語直指亞洲幾個英日法殖民愈早愈久的地方,社會文化也愈先進發達, 是以新加坡優於香港、香港優於台灣、台灣和越南都優於大陸。查一下資料,這幾個本屬「大中華文化圈」的地方,正式成為英日法殖民地的年份分別是新加坡 1824、香港1842、台灣1895、越南1885,中國則未曾整個淪陷。柯P的簡單觀察,十分「政治不正確」,但就東亞的事實相關性而言,大體上沒錯,就算再加上1910至 1945年間淪為日殖民地的韓國,依然如是;泰國(1949年之前稱暹羅)未曾正式淪為殖民地,今天也「不怎麼」,可說是從反面引證「柯理論」。
1 g+ Z( J" e1 Y8 Z2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x" {  N  X  f& O& d+ t& t* q
然而,柯的說法並不新奇,國人特別是大陸人對此實在不必產生「心理不平衡」,因為「古」已有之,較諸今天柯P說的更直白;那樣把事實說得更真切更深刻而未嘗覺得要反口認錯道歉的,不是等閒之輩,而是新文化運動大旗手、中國共產黨始創人之一兼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公仔箱論壇% z  j4 s2 _2 l2 K# z* ^" Q

$ A! _2 q$ W#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9 ]0 }6 u% n! r! `0 _% p  W
同樣批評 兩種命運
8 P/ S9 z3 z* |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m, P2 d5 e9 W" Z0 N! I
1914年,民主革命在大陸遇到波折,獨秀東渡日本,在彼國發表文章《愛國心與自覺 心》,批評那些「無自覺心」(即非理性)的愛國派。文章傳到國內馬上wentviral,在政圈特別是年輕人當中的影響很大。談到當時大陸政局,獨秀在文章裏真是不留情面有碗數碗有碟數碟:「不暇遠徵,且觀域內,以吾土地之廣,惟租界居民得以安寧自由。是以辛亥京津之變,癸丑南京之役,人民咸以其地不立化夷場(不立即變成外國人的主場)為憾。此非京、津、江南人之無愛國心也,國家 實不能保民而致其愛,其愛國心遂為其自覺心所排而去爾。」【註1】5.39.217.76- g. z$ B; D3 L) T( K  j  N- \& G# J1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Q" `) ^  M/ d6 m* F2 U, d" y
獨秀的說法,由表及裏直指民心,比「柯理論」更入扣。然而,民國的精英當中,無論政治派別,很多都有類 似看法,而且往往不僅是說說而已,更有不少人躬體力行選擇在列強在華殖民地裏工作生活,例如魯迅及一些左翼進步人士,便長期住在法租界。魯迅不只同情共產黨,還在租界裏發表大量政論文章支持無產階級 革命,卻依然能享受獨秀說的「安寧自由」;反觀一些同是左派的文化人如華君武、王實味、丁玲等,跑到革命聖地延安或一些中共蘇維埃佔領區(都在偏遠省份暗角,比鐘銅旺大得多),不過發表了對中共的一些諸如「太陽裏也有黑子」的隔靴搔癢式批評,也遭毛澤東及其支持者朱德、賀龍、王震、康生、博古等的無情打 擊,在「延安整風」之後絕大部分噤聲,有些永世不得翻身。
% I3 t, F2 H5 K6 g9 i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6) b2 D; s* f7 h" _( M
這個對比反差很強烈。丁玲於大陸解放後多次被鬥,1955年定為「丁玲、陳企霞反黨小集團」主要成 員,1957年再定為「丁玲、馮雪峰右派反黨集 團」主要成員,下放北大荒投獄,1979年七十五歲老掉大牙之後才「平反」。華君武的遭遇也差不多。王實味則好運一些,給毛趕出延安、槍決了事。這些被稱為「化了妝的托派」的人的悲慘遭遇,與住法租界的魯迅那種能夠一面發表激烈反資反殖言論一面可以和老友把酒言歡在家裏弄兒為樂——「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 冬夏與春秋」——的生活,不可同日而語。還是租界好。套句流行話:The body does not lie!【註2】
  X6 Z' w: N& h/ N4 L
: T: r9 u! U) n9 a* @4 mtvb now,tvbnow,bttvb其實,大陸自己1949年以後容忍香港繼續接受英殖民管治,1979年之後在大陸廣設「特區」,以至近年提出把橫琴島發展成為「港澳粵合作新模式」 並授權對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按澳門特區法律實施管轄並實行隔離式管理。所有這些,說穿了無一不是客觀上承認大陸的核心系統不如西方或殖民地哪怕不過是葡萄牙殖民地遺留下來的制度那麼優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D' _% L1 C; W. _# a( u$ ^

- ~( M9 A4 w* _+ l由此得知,柯文哲、陳獨秀等的判斷,無疑還是有其道理的,儘管不少人會覺得不以為然。後者當中,會有人指柯P是獨派、會有人指獨秀少不更事(他當時三十四歲),所以說的話都不能作準;也更會有一些人直截了當認為殖民主義就是列強加諸中國的禍害,只能批判安能容忍何可美化?) |8 e; `, T4 P- l
5.39.217.76( B7 P: X" J! V2 l6 H3 ~
tvb now,tvbnow,bttvb% K6 k9 N0 T7 B0 w) h
殖民偉人 中國八位
7 K8 s, ~, d) {% m8 @3 a7 S1 O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7 v8 C" }9 C) h
然而,國人批判殖民主義是晚近才有的。中華帝國從遠古夏商周到漢唐到明清到今天,只 要不是太過積弱的時候,都是實行武力殖民的,史書上的證據很多,只不過大都不加批判而是傾向歌頌或者粉飾。到了清末民初,帝國實力不如西方殖民國家,打了敗仗吃了苦頭,知識分子才漸漸開始口頭批判殖民主義;至五四運動 之後,反殖才進入主流政治論述。近百年來,民、共兩國的意識形態皆奉此傳統,以致戰後至今香港好幾代人在學校裏學的中國歷史都有一種偏頗:只知西方殖民欺凌我國而視之為國恥,不知中華帝國侵略周邊國家民族而美言之並視之為榮。在我們這好幾代人頭腦中的華夏想像裏,中國是禮儀之邦,素以王道及德威服人,萬邦 來朝都是受到中土的道德文化感召,朝貢者得到的好處比付出的多得多,如此等等。
; Q; t# V  x: h! V
tvb now,tvbnow,bttvb) t0 m% O/ a5 ]% I8 Y! D
從中華帝國本位思想出發看歷史的話,沒有反殖這回事,這在清朝末期心態的迴光返照裏依然可以看到。 1904年(光緒三十一年),梁啟超這位大史學 家、大思想家、頭號改良派(後來更是一位出色的民主派)寫了一本史料豐富的小冊子《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可算是最早的一本華僑史,後來收錄在梁氏《飲冰室合集.專集6》裏【註3】。撰寫的時候,梁啟超還是一個主張帝制的改良派,筆下充滿熱情歌頌殖民主義的讚語,甚至覺得西方列強的殖民表現太小家子氣,中華帝國史上古往今來的才真正了不起;他聲稱要為那些出色的殖民者立傳,以振奮人心團結自強。下面引一些原文,略加評語或解釋。
; f4 F& I9 o# C& G
3 p7 Q! m+ L( J2 W( p5.39.217.76一、這本小冊子指出,中華帝國自古以來向外殖民是常態,西方國家那幾個殖民「豪傑」都不過是歷史偶然: 「近數百年來,泰西各國競言闢地殖民,阿利安種之國旗輝映全球,以中國方之誠遠不如也。……然而我民族固有一非常之特色,為泰西所不如者。泰西豪傑若摩西之君猷太、哥倫布之開美洲、克雷非之併印度,其人大都曠世不一遇,而中國乃時時有焉。」5.39.217.76; a+ V, T2 r" X0 Q, V* h
公仔箱論壇" X; R5 P) E. W' h1 ~( g4 z
二、認為中華殖民是天然的民族特性,不必由國家主導:「泰西之殖民皆以國力盾其後而中國無此者,所恃者 我民族之天然膨脹力而已。宣統元年我政府擬設殖民專部,事未果行。夫吾今日國力孱弱,如是其甚縱有專部,果能擴張殖民事業於他國與否,不敢斷也。」(「中國殖民不以國力作後盾」這個說法,顯然不完全 正確,眾多反例之一就是明代七寶太監鄭和下西洋,動用了龐大的國家財政和軍事力量;下詳。)" X: D/ |7 F! u- L  _0 W

7 q4 h* Q6 w7 I! S2 F5.39.217.76三、舉古今四方的殖民事例,從黃帝時代一直舉到「本朝」(清):「吾徵諸往籍,其在北徼(邊境)則有 (黃帝的)昌意少子之王鮮卑、商時夏後氏裔淳維之王匈奴,其在東方則有周初箕子之王朝鮮、漢初燕人衛滿之王朝鮮,其在西域則有北魏時……五代晉時……至 (清)國初,泉州大英雄鄭成功於順治十七年奪台灣 於荷蘭人手,尤為震古爍今,赫赫在人耳目。而嘉慶間漳州吳沙以匹夫崛起,開台北噶瑪蘭廳練勇,開路以捍(拒)生番,……耕丁至六萬口,拓地至五百里,連敗 海寇,為國捍患,旋其地升為屬版籍。事詳魏源《聖武記》,亦絕世人豪也。」(台灣四五百年前只有土著,其後葡萄牙人、荷蘭人先後抵達,比漢人還早。)
* a& H( U9 P0 L7 Vtvb now,tvbnow,bttvb& X/ X9 H8 C3 J
四、指出所有的事例都不是道聽途說:「是皆以華人而君他國闢地於中國本部以外,史冊具在,鑿然不誣。」6 F1 {% w' W4 h. u

; C4 D: z. ?! T* I/ b五、詳細記述明清兩朝在東南亞的殖民事例,目的是重新振奮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的鬥志,復興中華帝國的殖民傳統︰「取前明至本朝殖民外國諸偉人行事於蘇門答臘、菲律賓島、爪哇島、婆羅(乃)島、緬甸、越南、暹羅(泰國)、馬來半島等處者合為一傳,用以發揚我國光,喚起同胞開闢新地之觀念,……(以)表 彰幽潛,震動耳目,我華人所應永永不忘也。世之君子,以觀覽焉。」tvb now,tvbnow,bttvb( _  J4 a5 }4 R" y% _& o& s% k, @) s
/ u" I: p0 S: g7 q
六、所寫詳細事例裏的華人殖民英雄,本來幾乎全都是一些土豪海賊,有些更有本錢聚萬千眾、領幾十艘遠洋帆船在東南亞海路和陸上流竄,壯大之後當起各地的土皇帝,或「雖未稱王,實與王無異」 ;之後,或是被中國派來的海軍剿滅、利用,或是乖乖派員到中國朝貢當藩屬,結果都是因為「握外國君主之權,使祖國增一殖民地」。這種取得海外殖民地的方法,對國家而言,比起「泰西之殖民皆以國力盾其後」,確實聰明多了。
# t; P4 p5 x  g' A$ D! w5.39.217.76
9 |3 _& y- r1 F) |5.39.217.76七、八個「殖民偉人」當中,其中一位不甚成功,但反為值得介紹。這位殖民菲律賓的「偉人」名叫李馬奔,福建泉州人,與當時已殖民菲律賓的西班牙政權爭奪地盤。李氏並非中華官軍,然其所擁武備,亦可謂「船堅炮利」:「馬奔固海盜巨魁,……悉其形勢,因以捕虜為嚮導,率師船員六十餘艘,水陸兵各二千,婦女有五百,進征菲律賓。……萬曆二年(西曆1574年)第六李馬奔師船抵馬尼剌灣,……使部將日本人莊公以兵薄(迫近 )馬尼剌城外,……西軍走……馬奔集部將下令進擊,莊公引兵千五百登岸,縱火市街,圍其堡壘,而師船自港外發炮助攻,莊公遂以所部入城,與西軍殊死 戰,……終無功而退。乃收餘眾,航呂宋島西岸數日。至亞格諾河口,降服土人。得河上四里地,築城居焉。葡萄牙在明世最強,然李馬奔未嘗被戮於葡人也。……馬奔雖海盜,然其氣魄雄傑足以震耀千古,而中國舊史失載,今……為之立傳,庶使大英雄之行事,與其精神複光於世。」
  s- h2 A( L" |, v+ c0 T9 @( ?公仔箱論壇7 d# j+ |) b1 j) n
從《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這本小冊子,我們既可以看到像梁啟超這種舊中國一流知識分子對中華帝國殖民行徑的取態,更可以從中窺見所謂「禮儀之邦」與東亞(特別是台灣)及東南亞諸國諸民族之間的歷史瓜葛。相對當地土著而言,中華帝國國力的確強大無比,華人殖民者就算不靠國家力量,亦向所披靡,只是後來 遇上更強大的葡萄牙殖民者,卻不能不敗陣而退。然而李馬奔的遭遇,多少是後來的大歷史的一個縮影:二百年後,比葡萄牙強大得多的英法殖民帝國在東亞出現了,卻剛好碰上大清帝國內部開始腐朽,國力從「十全老人」乾隆皇以武力橫掃周邊域外民族之後達到的高峰緩緩墮落。此後,才是我們讀過而熟悉的那段帝國主義 侵華史。5.39.217.769 J& v) t1 x' [2 y0 x

& F! m6 o! z  t* P# X: dtvb now,tvbnow,bttvb德威服人 無法成立
, B* n( y- R' u2 i, v* N% Q4 A) B
最後,談談我們這幾代人讀國史時不自覺接受了的一個說法:中國對待周邊民族一向都是「皇道」的、「以德威服人」的。這個說法證諸史料,肯定有問題,甚至無法成立。筆者簡單舉三兩個例子說明此點。( r+ J4 u. I% Q$ H4 A. ]- W

0 w1 q) n: @& X6 d5.39.217.76一、《明史》卷304「鄭和傳」。一般說法是,鄭和下西洋,是世界史上一次規模最龐大的海上和平之旅、睦鄰之旅。這種說法,十年前在大陸搞的一系列「鄭和下西洋600年紀念」國際活動裏,至為突出。按《明史》「鄭和傳」的說法,明成祖遣鄭和下西洋的動機有兩個:「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迹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後者已經表名下西洋有軍事意圖。鄭和的船隊和人馬規模龐大:「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賫(持 )金幣。造大舶,修(長)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那是多大的船呢?它的長度和美國最新的淺海域戰鬥艦(littoralcombat ship)差不多,闊度卻是後者的兩倍。六十二艘這樣的船(其實還有其他不同用途的船如水船、糧船等),比1588年攻打英倫的西班牙艦隊二十二艘大戰艦 多出兩倍。至於士兵人數,就幾乎等於大陸解放軍的一個軍(三個師)。這麼大的一個船隊載着那麼多士兵,若果只是用來和平睦鄰,就令人難以置信。事實上,這支艦隊的行事規矩,「鄭和傳」裏寫得很清楚:「首達占城(在越南南部),以次遍歷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跟着的幾段,都是記 載動武的經過和結果:來貢者日多。這種手段,今天的香港人和台灣人看了,都不會覺得陌生。
7 h6 G" y! K$ X" E( Q4 v) G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2 M8 y: z0 |/ d
二、上述「不服則以武懾之」有多普遍?史書上動武的記載很多,但更多的是只作「某年某藩國入貢中國」的簡單記述。也許有些地方的番國很和平地同意入貢,所以史書無事可記。不過,從另外的一些記述可以看到相反的事例。民國史家劉繼宣著《中華民族拓殖南洋史》根據《諸蕃誌》及《宋史.外國傳》記載:「有 毗捨耶國(在今台灣),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袒裸盱睢,殆畜類也。泉(州)有海島,曰彭湖,今之晉江縣與其國密邇,煙火相望;時至寇掠,其來不測,多罹生噉(咬食)之害。國之酋豪,常率數百輩猝至泉之水澳、圍頭等村,恣行兇暴,戕人無數」;「 今菲律賓群島中部之米塞亞諸島,在宋代猶至野蠻,時為國民患,則菲島南部在當時為我族拓殖所不及可知也」【註5】。後來,這些地方不是入貢就是納入中國版 圖;過程中,不曾動用武力壓服是比較難以想像的。tvb now,tvbnow,bttvb$ j# @6 A' a1 R2 s' o* B6 l) I0 M; e; ^

( ]2 C) U0 j$ O5 M6 k5.39.217.76三、不少曾經向中華帝國納貢的藩國,也會漸漸懈怠,須要靠軍事力量逼迫,才會繼續;鄭和就曾經奉命擔當過這種追收「保護費」的陀地角色:「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踐阼歲久(登位已久),而諸番國遠者猶未朝貢,於是鄭和、景弘復奉命歷忽魯謨斯等十七國而還。」這種動作,顯然不能說是「以德威服人」。, n; `3 L1 L2 t) T5 ?+ ]: k
5.39.217.76$ U) n# A0 U' K9 y6 Z+ O! z6 I
比較全面地看歷史,當知「自古以來」,中華帝國便是一個武力外張性很強的殖民帝國。真要反殖,必然導致一種自我批判。然而,國人在十八世紀之後吃盡輸給更強大殖民帝國的苦頭,捱過了一些很悲慘的歲月;之後,只產生一種受害者心態乃至一些「憤青」式的復仇意識。有這種片面性,看任何世事也都會帶着一種 很彆扭的心理不平衡。怎樣全面看待西方和中華帝國本身的殖民主義?怎樣思考柯文哲的「殖民有益論」、陳獨秀的「租界優勝論」(加魯迅等人的實踐)?只要有點頭腦,這些都是應該重新思考的難題。篇幅所限,另文再議。
. W/ C! I# z( \, b3 v5 D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4 G2 d: p# d2 O  X' \
《信報》特約評論員
- Z7 B$ o/ t/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Q5 n$ ~" q2 |5 M. m! s$ @  W
【註1】陳獨秀《愛國心與自覺心》全文可在這裏找到:
http://tieba.baidu.com/p/165835610& R& O7 ]/ }5 g4 c0 ^& Q# `' |. S
【註2】這兩句詩就是魯迅那首有名的「孺子牛」打油詩(《自嘲》)的最後兩句。本是朋友之間言笑之作,毛澤東後來封魯迅為「革命導師」,只取其中兩句加上革命涵義:
http://www.shicimingju.com/131.htm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 z8 M) @
【註3】梁啟超《中國殖民八大偉人傳》全文可在這裏看到: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58603.htm
; [$ g& o0 ~7 F  a9 i4 n- s公仔箱論壇【註4】《明史》卷304「鄭和傳」在維基文庫的連結:
http://zh.wikisource.org/wiki/明史/卷304
. U' R7 t' M+ E: v9 N2 X- w5.39.217.76【註5】劉繼宣著《中華民族拓殖南洋史》(1934)頁30-31;連結在
http://book.ss.xuexi365.com/ebook/detail_10523839.html
tvb now,tvbnow,bttvb6 e8 X% ~% [/ m3 q' r$ X: E1 L
* D# [. {  I0 V% j  L: p2 U

  r( I  r8 W4 |: T, a$ C公仔箱論壇( k+ S& b! q( w0 Z% H" p
柯文哲(前中)每有出位言論,近期的「殖民論」同樣引發爭議。(路透資料圖片)
0 `+ d$ Y! B0 j公仔箱論壇
2 i) H; X; y8 I0 Otvb now,tvbnow,bttvb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薰華: We Like Hong Kong
0 ^! Y0 l3 _0 F" x: N" k; k公仔箱論壇

- W5 U& r" k$ ?& ]0 i  i! `4 Y%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5.39.217.761 I3 s* L/ L6 _& w8 k4 C* J

) H/ {/ ~) C. T; E/ P6 ~' Ttvb now,tvbnow,bttvb
9 ~1 _+ c3 s( |1 r1 ?% ^公仔箱論壇如果說要找一首代表香港的歌,大概就是這首Kowloon Hong Kong了。
. F( E% ^9 n. L  D2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H7 |4 x* U5 k9 M' z5.39.217.76Kowloon Hong Kong的主唱是夜明珠合唱團Reynettes,發行於1966年。夜明珠合唱團是一家五兄弟姊妹組成的菲律賓歌手,年長的三位在澳門出生,入為葡籍,其餘在香港出世,歸為英籍。他們在六十年代活躍於香港的夜總會,更曾遠赴台灣、日本、菲律賓演出。
( e, x8 B# R: m' U- D! f1 U. |

0 ^) n6 ]2 I# q. ~% i0 V' \Kowloon Hong Kong這首歌有兩個部分,相傳是由夜明珠的父親所作。前後大家熟識的Kowloon/Kowloon Hong Kong/We like Hong Kong…應是出自其手筆,而中間插入一段The Ding Dong Song》,則是民國大上海作曲家姚敏的作品。此曲原名《第二春》,被英國人相中,改編成英語後用為《蘇絲黃的世界》的主題曲,再由夜明珠編進Kowloon Hong Kong裡,流傳到現在。至於這首《第二春/ The Ding Dong Song》,我個人推薦潘迪華翻唱的版本,中文部分以老國音唱出,將官話原有的美態展現無遺。* [. @) p# L. E- V
, b6 A7 K! g+ w8 L) v) D

3 b, b& G( b" l
( ?7 G' t, p4 l3 B-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T- ~3 W2 J4 n% y&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 S7 z+ T4 l0 W4 x* q
簡單的一首Kowloon Hong Kong》,原來已牽涉香港、澳門、上海、英國、葡萄牙、菲律賓六個不同的地方,東西跨越八個時區,各自有獨特的人文風貌與社會文化。香港,又怎會只是個「中國人的地方」?tvb now,tvbnow,bttvb* Y# R: B" x1 E: w  c0 q

8 ^/ G' I  a0 ]2 N* I/ W, L  P大陸人很喜歡說「香港人都是中國人」,不厭其煩,不斷重覆,偶爾不勝其擾,不妨將這首歌丟給他,附上一句:「香港自有文化,本以中西風尚雜之,奈何純任華化乎!」
% R" v# x, ]$ O' g#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 n0 J  p; B+ n! 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