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蘇鑰機﹕報料人、公民記者和專業記者

蘇鑰機﹕報料人、公民記者和專業記者& e& D7 Z3 a. J$ N) o4 R4 V5 X
7 t: d& g& G. Y* c& |/ @3 Z) j/ s

0 z! n2 L. H+ @" h5 itvb now,tvbnow,bttvb上月在本欄談及 「誰是記者」,近日又參加了一個新聞研討會,不同持份者對記者身分的看法頗有分別。現時有新聞機構公開表示「你都可以變身做記者」,呼籲市民上傳照片影片,或利用熱線報料。有市民在一些事件現場自稱是記者,同時又全力投入事件當中。究竟記者的定義為何?是否要把記者分類?
4 H$ Q4 h* y- n/ b: P*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 T" G* m# B, k4 W1 E
記者的身分角色可以有不同理解。從行為而言,所謂記者只是一個人看見某件值得關注的事,把它記錄下來,並向別人發布。這種行為一般由任職於新聞機構的僱員進行,但也可由一般民眾去做。
$ X: r4 g) t0 p公仔箱論壇
' ]  h1 K* f/ B* F: s# C
從職業身分來看,記者是一個工作崗位,受僱於新聞機構。他同時有幾個面向:對老闆和機構是個僱員,在行業內面對同事和行家,與消息來源交往是個提問者,面對受眾是個消息傳遞人。換言之,記者和不同的群體有特定關係,其言行要向機構、訪問者及受眾負責。
, b% n8 b0 E' A+ L3 v2 Y: Xtvb now,tvbnow,bttvb
7 }) ?/ f8 {% I. ]- D3 \$ r
近 年流行的「公民記者」或「民間記者」,其身分定位引起關注甚至爭議。根據ZelizerAllan(見延伸閱讀)的綜合介紹,公民新聞是一般市民擔當了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參與新聞採訪報道,特別是在危機或災難的瞬間時刻,他們剛巧在事發現場。這些公民記者提供第一身的目擊描述,配以錄音、拍片或錄影,很 多時透過網上或社交媒體途徑傳播。
. Y, T0 z, a7 h  j2 f. w* N
tvb now,tvbnow,bttvb: z6 b  L) k4 y
公民新聞的名稱始於2004年的南亞海嘯,當時不少個人的現場報料,補充和豐富了主流新聞傳媒的報道。新 聞機構借助業餘人士的幫忙,催生了這種報道形式,又被稱為「草根式新聞」、「開放源頭式新聞」、「參與式新聞」等。之後在世界不同地方發生的危難事件,透過科技之助,都見公民記者的身影。
2 N% C$ f/ e8 P9 p' r$ L公仔箱論壇
, l  u! ~7 T6 j$ z公民記者有記述行為,沒有受僱關係。他們向別人或新聞機構提供資料或影像,基本上沒有酬勞。他們又可再分 為純粹的「報料人」,和有若干經驗的非受薪業餘記者。報料人存在已久,現今更盛行,他們是主流記者的社會耳目,角色簡單,不涉及正規的報道工作。不少新聞機構鼓勵民眾主動報料,甚至按情况有金錢回報。
9 ?, r" C5 j! w+ a  u% {. |2 [)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v1 A1 U) y9 j* u- A  n釐清角色與權責
8 h' n: y& U5 W1 X5.39.217.76
5.39.217.76, a/ o! E1 K& c! [. m2 h% r& y
但現時一些報料人或誤以為自己有更多的新聞角色,自稱為公民記 者,甚至希望從而取得主流記者所獲的一些採訪便利,於是便產生誤會爭議。另一方面,公民記者應超越報料人的角色,特別是一些有相當經驗的業餘記者,他們開始受到大家認識,在某些情况下能發揮監察和通報作用。因此我們要在日漸模糊的記者身分中,把他們適當分類,以釐清他們角色與權責。我認為可大致分為報料 人、公民記者和專業記者三大類。5.39.217.761 Y" \& I' p* Z3 e( X2 t; }
# |# S# L( D$ [8 k: j) n6 V
專業記者是專任記者,他們受僱於新聞機構,有採訪報道的一些「特權」,同時要遵從新聞專業守則,向公司及受 眾負責。在台灣,有些人在大學兼職教書也被稱為教授,於是全職在大學教書的人在名片上標明自己是「專任教授」。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也曾戲言,其機構可能要改名為「香港專業記者協會」。這個正名動作似乎沒有需要,但當中可看到上述不同類型記者之間出現的混淆。
0 V2 N4 N% j! \" y9 ^( }) T) w+ V
tvb now,tvbnow,bttvb6 T! r$ p/ J9 E9 u1 s6 Q( ^2 \
英文中的「記者」 (reporter)和「新聞工作者」(journalist)的意義互通,但也有些分別。記者的工作範圍較具體,重點是「記錄」的行為。新聞工作者含義較廣,可包括文字及圖片編輯等其他職責,其重點是正規的「工作」,即全職受僱於新聞機構。所以社會可以有「公民記者」,但不宜有「公民新聞工作者」。
" a( c2 [' [/ p0 x& _2 d. Y
1 V0 J$ F* y/ t- S# q& S7 G9 J/ ?
香港記者協會訂明,要成為該會會員並獲發記者證明,申請人須有最少一半收入是來自新聞工作。這個具體的規定,有助辨別誰是專業記者。這個規定顯示,該會認同成為記者的一個條件,是要有受僱的身分,當事人涉及有關新聞的「工作」(雖然也容許同時從事其他工作)。5.39.217.76- ~0 k  P0 \* }; H
公仔箱論壇8 M; s! g1 U8 @1 v9 S9 I
避免混淆 强調合作
- H9 T* b. N" c6 W3 `* x% L+ V5.39.217.7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g9 E9 p8 f7 e! ~
專 業記者和公民記者有角色差異,同時有共同點,甚至大家能互動互補。外國流行「合作式新聞」(collaborative journalism),是指由這兩種記者合作採訪。有時由專業記者主導,公民記者加以配合,也有時由後者為骨幹。例如韓國的OhmyNews新聞網站和 美國的Indy Media,均採用開放式新聞報料來源,由民眾提供消息為主。
1 `$ ^: W6 M% L' q  f# l
tvb now,tvbnow,bttvb& o3 @/ `0 |. u. W  c
新聞報料人漸見活躍,公民記者迅速冒起,專業記者角色仍重。在日常的新聞生產流程中,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要看到彼此的不同功能定位,避免不必要的混淆,强調合作的機會和好處,以配合行業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
9 r3 }) s2 U' t1 _# h+ v# otvb now,tvbnow,bttvb

6 ?, m; ^% S1 }) q0 b8 H3 utvb now,tvbnow,bttvb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 q# p$ }5 B9 ~" N  W7 b: _0 p
' R9 e9 r; F- h# v/ j9 r  k* R
◆延伸閱讀5.39.217.76: b/ m" t" f; {5 K/ b3 ~( q# j* T
Zelizer, B., & Allan, S. (2010). Key words in news and journalism studies. Maidenhead, Berkshire; New York: Open University Press, McGraw-Hill Education.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