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王維興/中產階級未受政策觀照

直到今天,馬哈迪再次想將第二位首相逼宮下臺、第十馬來西亞計劃漸漸步入墳墓之際,「中等收入陷阱」依舊是走不出去的一道符咒。它間接讓「中等收入」形同一個亦步亦趨的政策性概念——就像僵屍先生每向前一步,總會讓人膽戰心驚;也像麥克傑遜的月球漫步,優雅往前再倒帶,一時之間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1 {  k* h0 E+ b' |* `$ n, x在小國馬來西亞,中産階級是個尷尬的概念。3 d% H* x/ l* l
在政府政策這個環節,到底中産階級是個不經意受到冷落,抑或故意迴避使用的政策性概念,這是學術界尚未認真探討或仍未問題意識化的研究議題。
4 {3 p- B$ z. c2 F學界不乏中産階級研究著述。幾位在圈名聲顯赫的資深學者,包括國民大學(UKM)底下馬來西亞與國際研究所(IKMAS)首席研究員阿都拉曼恩蒙(Abdul Rahman Embong)教授,以及前理科大學(USM)政治學教授、現爲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SEAS)高級客座研究員的佐翰(Johan Saravanamuttu)都曾經從事中産階級研究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2 Q5 u/ X2 m) ~  N# H% _# N, |
但是,就政府政策而言,中産階級似乎只是徘徊在學界的幽靈,沒法進入政策場域。
% `" A, f  C+ g9 M8 H6 E中等收入成為制定政策依據5.39.217.765 M# m3 p* V' a3 M3 l& i3 B
馬哈迪將阿都拉巴達威(Abdullah Ahmad Badawi)逼宮下臺後,納吉上任初期,推出一時振奮人心的新經濟模式(New Economic Model)。新經濟模式草案的諸多非排他性政策主張,遭到巫統黨內排斥,最終保留了具排他性的「土著政策」。惟裡邊有項經濟性與分析性的概念——中等收入——卻成了納吉,以及首相署部長兼隸屬首相署的表現管理及傳遞單位(PEMANDU)行政總裁——依德利斯嘉拉(Idris Jala)此後幾年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據。
0 l- O- f5 `/ o( ~7 m% ~: l0 [5.39.217.76然則,直到今天,馬哈迪再次想將他之後的第二位首相逼宮下臺、第十馬來西亞計劃漸漸步入墳墓之際,「中等收入陷阱」依舊是走不出去的一道符咒。它間接讓「中等收入」形同一個亦步亦趨的政策性概念——就像僵屍先生每向前一步,總會讓人膽戰心驚;也像麥克傑遜(Michael Jackson)的月球漫步,優雅往前再倒帶,一時之間讓人看得賞心悅目。* M! o# j4 u& E0 {$ ]
更奇特的是,在表現管理及傳遞單位一連串連政治與經濟精英也熟不透的諸多概念中,中等收入這項概念只留下一組數字。到底中等收入與中産階級有什麽內在聯繫,從來不談。
' L4 T; J1 _; d( z( {" z. g: L: C: B公仔箱論壇從新經濟模式報告書到第十馬來西亞計劃報告書,再到財政部長提呈國家財政預算案時,一併提呈上國會的經濟報告書等等,伴隨著中等收入這個經濟數字概念的諸種數據中,包含了各階層家庭收入的數據。
) T( a3 ]+ a- k1 T$ Z2 u9 {7 b5 E- itvb now,tvbnow,bttvb相關數據與一般以收入談論中産階級的數據,其實是同一組數據。但在政府政策的範圍內,這組數據著重在反映貧窮綫上以及赤貧綫上的貧窮概況,以及配合中等收入陷阱的討論需要而摘要的數據。此外,也著重在反映各族之間的對比,以此合理化延續新經濟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的必要性。
9 l1 L: D; a' C- B6 k! R$ k+ C5.39.217.76馬來西亞中産階級的概況、勞動階級的概況,以及這兩者之間的內在、外在與當代聯繫,卻和排他性的土著政策一樣,只能徘徊在政府政策以外,時而模仿僵屍先生,時而模仿麥克傑遜。
+ |# |3 m: @# O& ^公仔箱論壇今年5月,政府將提呈第十一馬來西亞計劃。這項最新的五年大計,將是小國能否在2020年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邁入高收入國的一大關鍵。
' k& p# e. A. F2 K2 l6 s! L& X0 Ntvb now,tvbnow,bttvb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不能只是參考經濟數字,還要從各方面,特別是攸關中産階級與勞動階級的社會學視角,以及人類發展學視角等切入,理解中産階級的現況、剖析勞動階級的困境、透視城市化、全球化與數碼化如何對中産與勞動階級的需要産生關鍵聯繫等,從而擬定一份除了著重資本與貧窮問題,也重視中産階級與勞動階級處境的五年大計。6 U1 H3 g6 Y0 W/ ?" C, v) L
忽略階級矛盾與社會張力( m" k. ~9 |- t* ~0 L/ `
貧富懸殊以外,如果制定政府政策的精英,持續將財富、收入,投資,以致各種不平等的社會境況,放在族群主義的框架理解,繼續忽略階級矛盾與其他社會張力形成的因素,可以預見,第十一馬來西亞計劃最多只提出一套在形貌上取代新經濟政策,而內涵仍延續族群主義的新的經濟藍本。0 G6 h* m: D; K" q
2014年11月25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正式公佈一份攸關馬來西亞的重要報告,稱爲《2013年馬來西亞人類發展報告書》。根據這份報告,馬來西亞從1989年至2012年,長達二十三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中産階級並沒有大幅度的增長。0 @+ E+ I3 m4 d5 U( K) o$ A( g& |
雖然在1997-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産階級兩度萎縮。但是,若比較1989年的20%中産階級人口,與2012年的22%中産階級人口,中産階級人口只是增長了2%。
, P. b( u& z  i(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 R6 b9 l. s! ?3 B8 G公仔箱論壇根據財政部的《2013-14年經濟報告書》,馬來西亞2012年人口總數是2934萬。換句話說,有大約645萬人可以歸類爲中産階級。在這以外,除了一小撮收入比中産階級更高的高收入群,其餘就是勞動階級及貧窮階級。
6 ?. c; c) P"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個年代,勞動階級不一定是指身體勞動,其他領域的勞動者,如腦力勞動,也是勞動階級的一部份。諸如媒體人與研究人員等文字工作者,其實就屬於腦力勞動者。
8 P& K* h6 P$ K# R.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但是,中等收入這個概念,以及納吉推出新經濟模式草案後,朝野頻頻援用的劃分概念——20%高收入(Top 20%)、40%中等收入(Middle 40%)以及40%低收入(Bottom 40%)——在媒體多番報導下,讓許多人産生錯覺,以爲那「40%中等收入」指的大概就是中産階級。
, S, o% J! y! R9 H- E+ J5.39.217.76究其實,馬來西亞只有約20%的中産階級,那「40%中等收入」除了涵蓋中産階級,也包含勞動階級。這些勞動階級的財富與收入,與中産階級有著相當大的落差。就像我在《當今大馬》的文章〈中年男人的中産階級化〉所剖析,許多人在收入上尚未是中産階級,但在生活型態的取向上已中産階級化,也因此,心態上早已趨向中産階級化。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