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林朝暉、吳舒景﹕「青年問題」

林朝暉、吳舒景﹕「青年問題」
, {6 ~' \( F/ F/ g8 i5 @: i$ ?5.39.217.76
公仔箱論壇8 Z6 W0 W% B2 l% ], s
——請給社會一個公平正義的未來
) U2 A# m- S  B! F% M公仔箱論壇
( J6 ]! K% K, {! G" z, a2 C; m
不宜全然諉過於教育之上
8 d. N0 _) i' e2 }; }8 [7 T公仔箱論壇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 e+ p! h( r9 ]
近日,北京召開了全國港澳研究會座談會,該會議題聚焦在香港青年問題上。會上學者們對於青年人成為挑戰中央和 特區政府權威主力的原因議論紛紛。會後,會長、部分副會長及理事們先後在公開場合上指出關鍵是「教育存在理念性問題」。他們認為,當前香港教育的國家民族認同、國家安全和利益等部分缺失,因此,國民教育應有所加強。
2 X" z3 c- @: P& c# s- j4 l

5 K3 ~0 j4 t# c3 I" gtvb now,tvbnow,bttvb回歸以來,不論特區政府的宣傳還是課堂的公民教育,都片面闡釋一國兩制下中央 只有國防與外交權,而關於《基本法》載明的中央八大權力(包括立法監督權、人事任命權等),還有單一制國家體制下特區權力的管治權來源等核心問題卻鮮有觸及。「香港有否承擔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責任」,以至「普及平等的選舉是什麼」等問題,左校、直資和其他學校之間的說法迥異是眾所周知的。. ~9 [5 a6 }% E6 O
5.39.217.76) Q$ ^2 N9 |; ]# D
誠然,青年問題已寫在特區政府和港澳研究會的議程上。然而,若我們追本溯源,「教育的缺失」真的是當今香港青年問題的癥結嗎?絕大部分佔中的年輕人都是回歸後接受本土的基礎教育,這套教育制度既產出了會長所言之「毒豆」,但也不乏「甜瓜」。依筆者之見,這兩類學生本同末異,我們實不宜全然諉過於教育之上。實 際上,香港當下真正的青年問題,乃是全球化、資訊化下當代資本主義政體結構性矛盾的體現,也是香港政制民主化發展「久拖不決」刺激下的產物。
! n; I$ Y& W: ^) o/ v5.39.217.76

7 X" O" G' l* x. D現有制度無法疏導青年不滿tvb now,tvbnow,bttvb6 j, ^6 ~: |) E; K) {" S9 ~

, h1 p0 Q+ K* v5 \. R9 U! s公仔箱論壇時 下市場經濟的新寵兒,既不是土地或金融的炒賣者,更不是那些依賴資本或經驗的人。信息和知識爆炸的今天,最具市場價值的,是富有創意、批判思維,且能發掘潛在問題的人。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專業技術人員,因難以適應於瞬息萬變的環境,其市場發展空間今非昔比。因此,全球化與資訊科技的急速發展,對年輕一代有 充權作用。年齡或資歷,已不再是決定成功的唯一因素。5.39.217.76% j1 }7 D( t4 G6 l6 a
tvb now,tvbnow,bttvb% j* u9 F( o; e* t: J
青年人不斷被充權的同時,也要面臨全球化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嚴重僵化問題,對於戰後出生 的上一代來說是前所未見。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修正機制,如福利、再分配制度等正逐漸崩壞。世界經濟危機中,這些措拖一再被政府和財閥視為問題根源。而且民主制度運轉相當依賴於財金支持,由財閥支持的主要政黨在增加福利開支、加強監管壟斷事業等議題上避重就輕。現行制度的既得利益者面對危機時,經常顧左右而 言他,提出無關痛癢的議題。而政府、政黨和傳媒卻陷入資本競爭的囹圄之中,實在難以從這些費神的議題上脫身。結果,急需解決的問題被無限拖延。( u0 O6 c: N- V1 M" C8 v

# a6 R% N5 w' ?& x; U; A8 d' a  Z/ X* i愈 趨被資本價值扭曲的當下社會中,「接受現實」絕不是一個好的道德理據來說服年輕一代接受當前的社會體制。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經濟競爭制度下,不同社會組織(如大學、公民社會組織等)逐漸被資本侵蝕;而政府、立法機關和傳媒等公共機構,又因財閥資本左右,失去其相互監察、捍衛公共價值和社會公義的應有作用。 這也間接解釋了為何現有的制度安排無法疏導青年人的不滿。! Q3 ^  O3 g6 y' i1 Z6 p/ d0 l& A
9 Y) Q$ \4 @5 r# d
青年人「反叛」非香港獨有6 v+ y8 F( O! Y5 ]9 S

; `% Q0 y9 H8 l+ O+ e  z$ c公仔箱論壇當今香港年輕人所認知的世界,比上一代更 廣闊。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自由地批評現存的社會制度,輕易地建構一套有說服力的正當性論述,且迅速而低成本地動員社會。對於他們來說,除了關注資源分配或向上流動問題外,參與社會運動絕非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建成惠及、公平和正義的社會制度。顯然,血氣方剛的青年人對漸進式小修小補早已失去耐性,而是青 睞於徹底性的制度改革。
9 b0 T  U0 g5 U" F: K4 Vtvb now,tvbnow,bttvb
2 V+ `7 A" ~8 r! U+ b! j# C+ K
環顧全球,青年人「反叛」現象並非香港獨有,也與他們國家、民族身分認同無關。以英國「反減支」(UK Uncut)運動為例,2010年保守黨以政府支出缺口為由,提出削減政府開支的動議,措施包括調高大學學費、削減退休金和殘疾福利津貼等。英國青年人於各渠道上提出反駁,指當局對政治獻金貢獻者的欠稅問題置若罔聞,若討回HSBCVodafone等大企業拖欠的稅金,就足以填補政府的資金缺口。不滿情緒激發學生佔領議會廣場,50萬名勞工遊行呼應。而後,削減福利法案在反對呼聲中通過。無獨有偶,去年香港佔中運動再次勾起了英國青年人對政治的不滿,激 發新一輪「佔領民主」(Occupy Democracy)運動,這次政治抗爭行動矛頭直指英國整個政治制度,兩黨「黑箱作業」和政商勾結問題。
) I& X; O: l+ q, u! s6 J5.39.217.76
) Q. D* T4 f- }" q) i* B2011年美國佔領華爾街行動及「百分之九十九運動」(99% Movement)的情况相當類近。除了宣泄前景迷茫、窮困潦倒的窘境外,美國青年人以行動表達對政治的不滿,他們認為,僅代表美國1%財閥的兩大政黨對 於只有這1%美國人享受經濟發展成果的不公平保持緘默,全然忽視無法分享經濟成果的餘下99%美國公民;而當經濟危機發生時,總是削減多數人的福利。5.39.217.769 p; p0 o7 M6 z- {7 z$ R2 L

8 |9 e7 `# Z  w- d  k' Z$ m+ v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0 K( K5 w3 i+ f* Z; B
教育走回頭路實為下策
. [) j- j; h' }% _8 C  T/ m$ U7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1 b$ h4 e3 U. e- L' m7 e! R) Q$ f
兩大資本主義強國的例子表明,現行的民主制度無法有效回應年輕人的政治訴求。 由年長一代所把持的政府、政黨、媒體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改革思路恍如與青年人隔世。青年人看來,掌握權力的年長一輩解決的是當前、表面的問題,且傾向利用現成的手段,試圖在制度內和解。但對於青年人來說,不公義本來就嵌入於制度之中,矛盾又何以得到消除?公仔箱論壇0 v  x' a" x$ ^; G+ l* B  A/ t

* A$ J  C9 ?  x/ H- I$ z: a( I/ M% e* a公仔箱論壇英、美和香港的「青年問題」如出一轍。 我們可以從英、美和香港佔領現場中觀察到,年輕參與者意圖構建以空間為基礎的、瀰漫着「共產主義」氣息的模擬社區。青年人間「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修讀設計的學生以藝術美化空間;建築師為學生搭建學習桌;護理系學生自攜物資為傷員包紮;有人自願看守在場物資,並按需分配——既展現了「勞動光榮」,又沒 有曠工問題,表現出高度的紀律性、自覺勞動及利他主義。
8 J& `, V; ~* W$ l, `& L+ a: M$ U# K, p) G! y; ]' y/ Q( F; u1 E" d4 ]
我們不是要對佔領運動有過多的浪漫描繪。青年人所實踐的是他們的公民意識和價值觀,間接反映了他們所想像的公平、正義社會。這種社會雖有值得置疑之處,不過,世界各地青年人卻不約而同地構建出類近的「進步」社會。這些構想與是否接受了國家、民族認同的教育毫不相干。
8 V1 ?* ?; M" j9 n

# t" U$ R# _8 S. j5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香港業已發展成以金融炒賣為核心特徵的金融資本主義。香港產業結構僵化,除四大產業能穩固生存外,其他產業的發展空間均有所窒礙。要讓香港脫離依賴傳統產業的怪圈,就必須開拓新式經濟產業,並迎合制度需要,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一代。我們固然不可能要求教育制度全然向英美靠攏,但是,創意教育、批判性思考 以至於小班討論式教學等現代教育成功元素,卻應是經濟社會增長所需。經過多年努力,香港剛從單向知識灌輸的「填鴨制」轉向批判性教育,走回頭路實為下策。
$ F- z# S% m' [6 k; k1 O+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W+ o' U0 N' ~9 h9 G3 [. h, H6 Z疏導青年怨氣的辦法,應是改變糾結多年的政經結構性問題。回歸17年以來,香港給年輕一代呈現出來的不止是產業單一問題,更是有少數人享有左右政府施政的特權——紓緩跨代貧窮、減少貧富差距的社會政策因爭議不斷而無從落地,而取消遺產稅、紅酒稅等與普羅大眾無關痛癢的政策卻順利通過;大型項目超支頻生,官商勾結、貪污案件屢傳,更是激起公憤。民主不是萬能,普選落地也無法馬上化解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但是,選票賦予選民改變現狀的希望,讓他們可以重新選擇,用選票懲罰不稱職的政客。- j& w- k( R8 a, e3 D) x, ~

( F/ J/ z% n' p0 S"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青出於藍勝於藍。青年人比上一代更具創意和批判能力,更善於發掘問題,對任何價值觀、意識形態有存疑、較真的精神。 新時代賦權予年輕一代,令他們篤信個體的能動性,對現存的制度充滿懷疑,動輒反對任何組織、領導和權威。當然,這些想法仍有待驗證,筆者相信,社會世界自有網絡無法取代的部分。所謂實踐出真知,時間自會讓他們理解組織、制度是不可或缺的。
) l5 W# d8 U* g. y* m  O3 d5.39.217.76

6 s; |: m. L. H" \以教育治之 恐怕是藥石亂投5.39.217.76) f, q, Q" I0 o3 l* w

4 u4 C( N. ?8 N  Z' P' D#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管治 責任能否落實,在於中央、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精神能否睿智地推動政制及經濟改革,以收窄與社會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可以肯定,若然制度維持原樣,將無法適應更具公民參與意識、更明確的價值取向和更相信個體影響力的香港年輕市民。如何讓未來的政治制度、政策制訂過程能夠讓更多人感到公平和正義,不僅是中央、特 區政府的政治議程,也是全社會應深思的。9 E  \7 v' [8 S

% f  O* r$ k2 n$ }0 T' c我們應該理解香港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進程,對症下藥,「一國兩制」才得以穩固地扎根於香港。試圖將 政治及經濟權力分配不均的根本問題以教育治之,恐怕是藥石亂投。教育普及、資訊發達的今天,青年人的創意、批判能力難以與過去相比。筆者相信,即使設立國民教育,也誓不可能演變為「洗腦」課;同理,國民意識再堅定不移,也阻止不了社會運動的衍生。公仔箱論壇6 n! }: j4 W/ l# B& T2 n

: o! }8 v7 E*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a- Z/ j( I3 X作者林朝暉是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碩士生、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副秘書長;吳舒景是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碩士生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