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金融開放的機會與挑戰

在新的一年,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提出多項發展策略,主要包括:股市揚升計畫、強化亞洲盃發展路線、發展亞太理財中心等,昨天還進一步啟動數位化金融環境(Bank3.0)計畫,開放申辦信用卡、小額信貸的12項業務,不必親臨櫃檯,在線上即可辦理。在目前政治氛圍下,金管會仍勇於任事,積極作為,值得肯定。當然在業務開放的同時,若能考量風險控管與資本充足性,則更能彰顯金融管理的本質。 金管會曾主委相當在意股市的表現,尤其注意成交量的多寡,經常表達對股市未來走向的看法。在過去一年多來,金管會開放股市平盤以下放空、當日沖銷範圍擴大等活絡市場的措施,也在立委爭論證所稅時表達支持廢除大戶條款(全年賣出股票達10億元以上之金額,增加課徵千分之一的稅額)的看法。今年,金管會預計放寬股市每日漲跌幅限制,從7%擴增至10%,並搭配修改融資融券相關辦法。同時,也檢討降低股市的交易成本與相關稅制。基本上,我們支持股市揚升計畫的方向。放寬股市漲跌幅限制主要的功能是當股市有重大訊息、題材時,股價可以較快速反應,增加股市的效率性。依國際股市的發展經驗,放寬漲跌幅限制是大勢所趨,唯在實施過程需強化投資人的教育宣導,特別是經常從事融資融券、當日沖銷的投資人,因為隨著股市每日波動增加,勢必讓其投資結果的變動加大。同時,證券商辦理融資融券的風險管理,也要做必要的調整。 其次,金管會致力於提倡金融業進軍亞洲,亦即俗稱的打亞洲盃。綜觀台灣銀行業在亞洲的整體布局,已經從起步階段出發,而證券、保險業算是剛開始。金融業走出台灣,逐漸往亞洲發展是有其必要性,畢竟未來亞洲的經濟重要性,日益增強。 最近三年來,我國銀行業的獲利來自於國際業務分行(OBU)、國外分支機構的比重皆在三成以上,但是來自國外分支機構的獲利僅占全體獲利的9%左右。況且,OBU與國外分支機構的獲利,經常是使用台灣相對便宜的資金參與聯貸,對國外市場的開拓仍處於開始階段。 近來,有關金融業打亞洲盃的成果,主要是因金管會放寬保險業可轉投資海外銀行業,以及大幅降低此類轉投資的保險業資本計提,亦即降低保險業轉投資銀行的風險評估。我們必須提醒金管會,放寬金控轄下保險業資金投資國外銀行業,前提是該保險業要有足夠資本與良好風險管理,因此建議應考量保險業如有實際增資之必要,必須落實,而不能僅僅透過房地產價值的重估。再者,最近國內保險業參股菲律賓、印尼銀行業,由於當地法規限制,持股僅在20%、40%,而且這兩家銀行規模並不大,因此該保險業對這兩家銀行的參與經營或監督,應該是風險管理的重點。 另外,為了發展台灣金融業的理財業務,金管會宣布未來會允許大陸投資人到證券商的國際證券部門(OSU)買賣台灣股票,引發「中國大媽炒台股」的說法。這項增加台股動能的政策是正確的,但對於此項業務的效果有多大,可能還要評估。幾年前,金管會就開放大陸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買台股,但實際成效並不大。另外,去年12月大陸與香港開放「滬港通」,之後大陸人買香港股票並不活絡,而且遠遠不如香港投資人買大陸股票。基於上述經驗,大陸居民買台灣股票的意願需再觀察。 除了鬆綁法規,讓業者大展身手外,事後監理及風險控管,尤其重要,因此任何開放新業務,都需有細部規劃。例如開放大陸居民買台股,還有相關款券劃撥與防止違約交割的措施需要設計;同時,若允許他們進行融資融券,則證券商的徵信與風險管理亦有強化必要,這些都有賴金管會更周全的設計規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