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町停車場槍擊殺人案發生之初,各新聞媒體搜索被害人相關資料:年紀、家人、社群網站上的照片、二人的關係…試圖塑造苦情被害人形象。隨著案情明朗,警方勾勒出疑似與毒品買賣糾紛有關,也證實二人北上目的並不單純。發展至此,應該可以歸類於「歹路不可行」之類的社會新聞了吧?但近日部分媒體相關新聞,心中感慨:台灣媒體怎變這樣?我們老一輩所學的傳播理論裡,記者應扮演守門人角色、是資訊篩選者,就算是報導負面的社會新聞,最少也要讓讀者有「見不賢內自省」的感觸吧?別忘了,這件新聞的起始點是毒品交易,若說他們是苦情被害者,那些被毒品交易害慘的人,又有多少?那些被毒品破壞的家庭、葬送的生命,又算是什麼?但是部分媒體不敢做道德批判,連最基本買賣毒品應涉刑責的法理宣導都不敢提,只在被害者家屬的悲情上打轉。實話說,媒體沉淪已久,不只是政治新聞和娛樂新聞俗不可耐,如果連最基本的社會新聞批判都沒了,那麼讀者又能期待什麼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j4 Y0 g4 ?( z%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