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問題千萬緒 教育死結最難解; W$ ?; ?& U8 j( i& M
T. V3 S3 w5 I, o+ g" p1 C4 Z3 Ttvb now,tvbnow,bttvb醫生治病救人,不僅要找到病根,更要對症下藥,方能祛疾培元。同樣道理,解決青年問題也是如此。經過佔領之亂,港府驚覺青年工作失敗,急急補鑊,即將出爐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提出多項幫助年輕人向上流動的措施,包括加強教育工作,大方向固然正確,效果如何卻不能不令人懷疑。5.39.217.76( b' H4 K1 q8 D. K7 z- `/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X# T4 s5 {6 o2 H
事實上,青年問題不僅引起港府重視,內地同樣高度關注。全國港澳研究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為香港青年問題把脈及獻計,會長陳佐洱直言「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認為相當一部分香港年輕人缺少國家公民意識,反映香港教育出了不少問題,包括教育當局、辦學團體、師資及社工等都應反思,青少年一旦被洗腦後如何「補腦」。副會長兼「護法」之一的饒戈平則指出,本港年輕人在欠缺國民教育下成長,以致成為佔中先鋒,個別年輕人更高舉英國旗或有仇視內地情緒,他強調香港有必要補一堂「去殖民地教育」的課。
8 f5 F& ~& g6 y7 |0 j* I' G: B
0 t* z( G1 F, N; m沒錯,年輕人好比一張白紙,雖然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但也最容易受到污染。回歸後香港除了轉換國旗及將總督府改名禮賓府外,甚麼都沒有改變,教育系統牢牢掌握在反對派手中,加上反中亂港傳媒煽風點火,許多年輕人被長期洗腦,自然衍生身份認同困惑,自然對國家產生疏離感。年輕人積極參與佔領行動,更成為「排頭兵」,證明當局在爭奪年輕人的較量中失敗。公仔箱論壇. k. ]/ M, m( A2 `" {0 @3 n- @
5.39.217.766 @, n) {* I9 J1 M
在這種情況下,搞好青年工作成為港府當務之急,更成為中央政府檢驗港府施政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繼早前扶貧委員會成立專責小組,探討從教育、就業和培訓等方面促進基層青年向上流動,港府還準備成立一次性的青年創業配對基金,資助年輕人創業。消息更指出,在加強青少年教育工作方面,施政報告還將至少提出三項措施,分別是增加小學學位教席;資助本港學校同內地學校結為姊妹學校,由現有的三百對增加一倍至六百對;對於現有的內地遊學團計劃,今年資助額將加碼。
" d1 @; a. q; W5.39.217.76: I! ^6 F- Q2 h4 b2 n
教育要從小抓起,增加小學師資當然是應有之義,而加強本港與內地學校交流及擴大遊學團,雖說是浮光掠影,但對提升學生對國情的了解多多少少有幫助。然而,單單這些措施是不夠的,當局無法掌握教育主導權,連國民教育都推行不了,甚至中史也成為可有可無的科目,學生對歷史及國情一無所知,又怎麼可能認同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呢?有人形容香港年輕人是政治上的「無家可歸者」,雖不中亦不遠。tvb now,tvbnow,bttvb1 D" `5 z! L- w' q
tvb now,tvbnow,bttvb- N% ^8 M! L0 |0 g: P8 C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誰掌握青年,誰就掌握香港。而教育是青年工作的重心,如果當局沒有動大手術的決心,教育現狀未有根本性改變,一切措施都是徒勞。當教育系統源源不斷為反對派陣營提供新血,年輕人一代比一代激進,所謂確保「愛國愛港力量永遠執政」只能淪為一句空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