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馬興文雕塑《仁馬》 向徐悲鴻致敬 表達「人馬情」
# ?; U7 y' M% F0 E, F# t$ Y. k! ]tvb now,tvbnow,bttvb
6 H5 ~6 `2 U( ?% `( Z- H \tvb now,tvbnow,bttvb `: E8 B: p* m0 `% ?2 i
- b }; H6 _) o$ I- v a% T; p ztvb now,tvbnow,bttvb去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著名跨媒界藝術家馬興文(Simon Ma),自言與馬有緣,除本身姓馬外,父親亦是馬主,而他尊崇擅長畫馬的藝術大師徐悲鴻,四年前開始經常以馬為創作主題,而他最新的雕塑作品《仁馬》,亦是向徐悲鴻致敬,這座雕塑以新穎方法表達出馬與人之間的「人馬情」以及兩者間深層的關懷,而《仁馬》將於本周五至下周五(9日至16日)期間在銅鑼灣希慎廣場展出,市民可免費欣賞到這座國際性的藝術品。0 d7 q' k' Q: a
' U/ B' ]0 O0 B在香港出生的馬興文,雖然3歲起到英國留學,但無損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更造就了他那種中西混合的創作模式,「整個中國、香港都很缺乏愛,大家都只會說對方的不是,而仁是『二人』的意思,二人中要有愛才有仁,這概念很貼切中國的發展」。* P- Y K& U/ H$ U+ e6 c' _) I
/ v4 m; c" W; P) htvb now,tvbnow,bttvb營造「甚麼都不要」狀態5.39.217.76: ?) p7 t8 ^$ Z/ m- }* }
& X! |) @; i/ x5.39.217.76Simon今次應香港賽馬會邀請創作這座《仁馬》雕塑,慶祝馬會成立130周年。對他來說,馬代表為人犧牲:「那種為主人去放棄所有東西的心態是我最欣賞的」,所以Simon創作的《仁馬》,正是處於衝刺的狀態,以牠張開的口、伸直的四肢、甚至是眼神,營造出馬匹豁出去時「甚麼都不要」的狀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 v+ ^& C# h- M8 w
6 o9 @# g1 u) a8 ]要了解馬匹,並不單是會騎馬這麼簡單,還要了解牠的特性和天性。Simon剛好在製作這個雕塑前數天,在北京的草原上與一隻來自俄羅斯的馬匹拍攝了一齣微電影。他形容那天很辛苦,為着拍攝需要,他當時只穿了一件單薄的衣服,而那匹馬每次一放手便會跑掉,大大增加拍攝難度。
! X- @5 l. i" p1 Wtvb now,tvbnow,bttvb 5.39.217.76# R. q6 \/ n4 L4 H; ~! T; R3 }
整個拍攝團隊近50人,在寒風中工作了一整天,直至太陽即將下山時,Simon知道若再拍不到,就必須留到第二天才能完成拍攝工作。他最後與該匹馬對望了數分鐘,竟真的令馬匹安靜下來,那一刻正值陽光與地面形成最美的交錯,拍攝工作終順利完成。Simon認為,這種就是「天、地、人、馬」合一,並將這種感覺帶到《仁馬》的創作之中。
. ` K R5 Y9 x5 r5.39.217.76 5.39.217.765 ?: ~! s0 J! K/ f2 T7 P
「天、地、人、馬」合一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_" G8 H A0 o6 |+ b6 D* e; `
5 y# L0 V+ J1 }; X D/ C+ z公仔箱論壇至於《仁馬》的製作過程,Simon直言製造馬匹雕塑身上的質感是最難的,他希望《仁馬》能令大家感覺到牠的經歷,於是以木棍一下一下打在馬的泥模上,營造出深淺不一的質感。為了在泥模乾透前完成,令較果更佳,他一口氣打了三個多小時,手也麻痹了,「在哪個位置打、如何打、哪個角度打,出來的效果都不同,是別人做不到的」。他更以中國傳統潑墨的方式,將代表優雅的金色油漆潑向雕塑,並將那股「大氣」打到雕塑的身上。) q) t5 f( C8 i: p: Y5 a
& @# P; h- t% W( Q
Simon以相近的方式製作了數座《仁馬》雕塑,而雕塑曾到過江蘇宜興及美國邁亞密展出,其中兩座《仁馬》運至本港,其中一座將在本周五至下周五於希慎廣場展出,與本港市民近距離會面。Simon希望這座立體雕塑可透過各種展覽,讓市民免費看得到、摸得到、甚至與牠拍照,「大家無論有多少錢,都值得得到藝術」。Simon希望自己的藝術可以走入群眾,除讓更多人接觸外,更可將他想表達的訊息帶到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