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早已成追憶 重彈舊調為哪般
T% W U0 ]! N7 R; d* 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j- W9 J0 K/ G5 v& B6 ^
有土斯有財。在農業社會,土地是生產的必要因素,也是生活的主要依賴;而在現代社會,土地依然是最寶貴的資源,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尤其是高度商業化的香港,更是到了寸金尺土的程度。所以,港府聲稱要覓地發展新農業,其可行性不能不令人懷疑。
2 T. Z, |' H( v9 A$ X6 ^% [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 }; Z% c G( U8 k9 k% x
當局煞有介事推出新農業政策,並展開三個月公眾諮詢,建議設立七十至八十公頃農業園,相當於目前常耕農地的十分之一,初步構思租約期五年,租金參照市值;另外,建議成立農業持續發展基金,為農業科研提供經費及各項資助。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如政府不積極介入,香港農業將會進一步萎縮,發展農業不僅可以提供就業機會,而且可以保護鄉郊景觀。
/ ?$ c5 |( R' Vtvb now,tvbnow,bttvb/ ~" E4 n5 }, U+ n3 }6 W
誠然,發展新農業無疑用心良苦,可惜說易行難,香港土地資源緊缺,經營成本高昂,加上其他條件的制約,新農業恐怕只是紙上談兵而已。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香港農業的黃金時代,本地生產的蔬菜佔全港用量三分之一、活家禽佔四成多、生豬佔兩成、淡水魚佔一成多。然而隨着經濟轉型,社會價值觀改變,加上港府採取自生自滅的態度,農業被認為沒有前途和不值得花氣力推廣或維持的產業,因此逐漸式微,目前務農人口只有四千多人,農業產值微不足道。在這種情況下,港府突然重彈舊調,積極提倡發展新農業,着實令人莫名其妙。' N4 P3 t3 @6 u% ^& `) m% b! y- r- l# e
- c+ Z! P9 u5 h: Z5 ]正如業界人士質疑,拋開土地資源短缺不說,如今香港各項成本高昂,飼料、肥料、人工等樣樣皆貴,發展農業怎麼可能符合經濟效益呢?不符合經濟效益的行業又怎麼可能生存呢?事實上,在禽流感等疫症威脅下,港府採取「斬腳趾避沙蟲」的辦法,對飼養禽畜的行業幾乎趕盡殺絕,導致業界意興闌珊,紛紛轉行,如今當局突然說要重新發展農業,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 g# @5 I! W3 Y; M4 F/ V1 m
. x+ x4 V+ ?8 p7 y5.39.217.76說穿了,港府由漠視農業到突然重視,並不是真的為了提供就業機會及保護鄉郊景觀,而是鑑於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阻力重重,希望以所謂新農業換取居民及環保團體支持,可惜這個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寸步難行,固然有來自居民及環保團體的阻力,也有來自政治方面的阻力,而且後者比前者更加棘手,不管當局如何推行新農業,也不容易獲反對派開放綠燈。tvb now,tvbnow,bttvb q8 g( X0 Q3 e0 A+ z$ k4 c6 S) X
公仔箱論壇2 D- x# m% w6 Q" V9 }
正所謂,舉措不當,眾民不能成。近年港府計劃多多,一時要發展「六大產業」,一時要將產業「做多做闊」,但不是不切實際,就是志大才疏,到頭來一事無成,六大皆空。發展新農業顯然更加不切實際,最後勢必又是淪為空談。眾所周知,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房屋問題,而不是農業問題,當局與其千方百計覓地建農業園,何不集中精力拓地建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