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戰爭之:生存空間問題
" W2 L0 f0 ?: U$ j! Y
, J! B, ~% U2 v5.39.217.76蕭少滔3 V# c/ I; F( n2 }8 n& `/ `8 L3 t
% d1 j( m2 r5 z* h4 j5 t「生存空間」這個概念,原本就是一個生物學的普通概念而已,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沒有什麼懸念。之不過總會有人聯想起納粹德國的Lebensraum,將這個本應用於禽獸的概念套用到人類身上來,那就有點古怪了。由客觀科學變作主觀的政治學,又確是有點身不由己。而有看過「阿凡達」電影的,對這種「物競天擇」的理解如何,應該不必由我再說三道四了。也許那批外星人真的也是法西斯也說不定。公仔箱論壇7 v8 V$ w& v# \9 @
tvb now,tvbnow,bttvb8 h! N k2 p; Q: I. f
話說「後佔中」的其中一樣「善後」問題 (假設真的是在「善後」階段吧,其實應該仍未結束,這個下回分解),就是:如何理順本港青年人的出路問題。5.39.217.76" Y# M, Y. E! ]( c w/ y8 t
其中兩篇文章很值得仔細研究,當中所顯示的「認知距離」,足以說明「七十歲的人評論十七歲的人」是多麼的「不可能的任務」。
" }2 K$ ?# ^$ g0 C6 U# w6 {$ v1 Y, s
" _/ I; Q* T/ d& G2 `# G2 {5.39.217.76首先是「建制派」的主流意見,詳情可見前城大校長張信剛在《灼見名家》的文章。張校長應該不會有什麼立壞心腸或者政治謀算吧。張校長的意見是:香港青少年的問題出於「自然淘汰」。公仔箱論壇: Q4 X3 B' q5 q6 ^8 n2 R
, a: E2 I' E( K% o5 F; r! y% G公仔箱論壇就像歷史上任何社會一樣,經過兩代人的努力拚搏,第三代人開始失去前人的動力與活力;香港目前許多年輕人都屬於這樣的第三代。恰恰在此時,大批內地學生進入香港的大學,他們大都勤力向上,成績優異,畢業後大部分可以到外國留學或是在香港找到待遇豐厚的工作。於是,這批對香港整體社會有利的新血,成了阻礙本地青年向上發展的競爭對手;而這些本地青年的另一批競爭者,是同樣出身於香港但家境較富裕的青年,因為這批人到外國學習回到香港之後,往往可以得到較好的工作機會。
m9 `& [ D& X. K e ^.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1 e/ f, F6 z0 o7 ~
明明是在講「外人一定擠掉港人」,不過之後張校長沒有跟進這個「物競天擇」的 Lebensraum 討論,忽然跳線到「青年受到政客的誤導」,所以才會對社會產生「敵意」。至於為什麼「第三代人」一定就會失去動力與活力呢? 這個我又真的找不到什麼數據來佐證。2 q. r! ~: v2 W% {( O4 z
* r" H! O, ~$ r; h k5 m; n公仔箱論壇因此善後這個呢….只要「好好引導青少年不要反社會」,問題就不難解決。而按照他老人家的「灼見真知」,他認為這個矛盾,只是一個「客觀的科學問題」,例如:, Y- b! | c0 c: f- S
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地理環境是決定歷史發展的主要條件,第二個重要條件是找到一個適應自身地理條件的社會組織和管治模式。
) f' T, Q' G" p8 o9 o; F'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於是乎他的意見和梁振英一樣,就是「青年應該北上找出路」:
- Z3 `( U+ X, r2 i/ j+ s要想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給香港青年人找到較好的發展機會,讓香港有序地和珠江流域、華南地區甚至全國在經濟和社會上逐漸融合,是一個必須考慮的選項……..如果大批有技能、有創意有志向、的香港青年人,能夠在中國內地找到個人的事業和人生志趣,而在這個過程中既能有助於國家的現代化,又加強了香港自身的競爭力,這就是國家、香港和個人的三贏。. `- j. F: `3 e' w& X
好了,這個「理論」看來非常簡單易明吧? 之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路」,這條「康莊大道」到底可以如何「走出去」,也又不能「直觀」視之。而沒有北上尋我出路的年青人就是否歸類「有技能、有創意有志向」的「相反」? 而這種「相反的存在」又是否等如「反社會」? 有趣噢。而如果正好張校長所講,移民第三代就必然是失去前人的動力與活力,那麼這個「有技能、有創意有志向」的可能性又從何而來?
# q& _' a; X+ V8 s9 @5.39.217.76
* n. T4 J; R% j3 H; U9 ^; M/ e5.39.217.76而假如「第三代人」就必然沒有之前幾代的開荒能力,又為什麼會反過來要求這批「廢青」拿去「開荒」呢? 那麼這個又和毛澤呼籲「上山下鄉」又有什麼分別呢? 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天浴》? 把一個中學小女生往北送去開荒是什麼一回事?& q4 o& C' O% s
5.39.217.76# d9 h- ]) ]' x; ~ Y% F! }: o9 h
而另一篇文章由呂大樂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意見:提出政策前,請好好了解社會現狀。而其實呂大樂早在2013年,香港尚未「爆大鑊」之前,已經出過聲、寫過文,不過「冇人理」。
3 ]0 B: X- t2 L! h, r+ q* [9 Q( a公仔箱論壇話說2013年9月20日,呂大樂也在明報出文,圖文並茂地說明了「年青人北上」的局限。[4]5.39.217.761 L* Q8 a, G8 v
1. 內地工作的港人的數目,早已由2004年的高峰(當時達24萬多人)逐年減少。到了2010年,人數只有17至18萬人左右。港人「北上」其實整體在消失,而不是年青人的現象! 青年人要北上,其實是「逆大勢而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L4 o6 E4 s
2. 自2004年至05年,在內地工作的港人的職業,超過八成是屬於經理及行政人員、專業及輔助專業人員,高度集中於某些學歷、資歷背景的人士身上。若特區政府的領導們以為內地人才短缺,只要香港的年輕人有勇氣到大陸闖一番事業,便將會看見金磚大道,那他們實在太不了解國情了(他們不可能不知道每年內地大學有多少畢業生)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f' k7 R2 S: ~; Q+ l
3. 超過九成的港人是透過香港公司外派他們到大陸工作的。當然,那些香港公司可以是港資、中資、跨國資本。但重要的是,他們到內地工作的渠道,是要經過香港,而並非像其他內地僱員一樣,在大陸應聘而取得工作
C- ~+ S" v6 f+ e( ~! u4. 在內地工作的港人的年齡中位數是47歲。在他們之中,超過一半是年齡在40或以上歲數的人士。簡單的說,內地經濟及香港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並非剛畢業的年輕人。這是憑常識便可以理解的事情,只是很多人都不願意看清楚現實而已。3 ]9 Q8 v* s. K" U% A8 }
而呂大樂看過以上資料,只能客觀地講清楚:
7 V) E# p1 N7 \6 N T/ c
, f. Z/ ]5 m6 c, M: x) j5.39.217.76很多中年人都是以他們在八九十年代於大陸的經驗,套用到時下的年輕人身上,在過程之中產生不少摩擦、意見上的分歧,不難理解。
/ @8 |- y4 B# V& T- x3 otvb now,tvbnow,bttvb
4 |% r1 k+ O6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E& }8 t2 l2 }7 I0 W
3 ]; k: B4 y/ f6 ?9 G* g5 `* g, Q, @
0 ?0 l$ H/ h7 [+ E8 k8 ktvb now,tvbnow,bttvb
3 ` x( W4 @$ d( u# r當然,呂大樂也不止是單打獨鬥自己寫文章、自己讚花香,他更同時引述了其他「建制派友好」的研究資料來加以佐證。包括:智經研究中心所發表的《激發原動力,開拓新思維,助青年,闖出一片天》研究報告,以及趙永佳和葉仲茵於12月5日在明報撰寫的〈青年「下流」問題的虛與實〉% Q' E1 Z, l7 x* b. E
9 V' R ]: f9 D% L' N" H( F呂大樂指出:tvb now,tvbnow,bttvb! \- r$ X6 P+ t- @. B3 p( N
(以上)兩批研究員異口同聲的指出:專上非學位教育背景的年輕人的處境特別困難,其學歷的經濟回報並不理想,其收入跟中五或以下程度的僱員並無顯著分別,而他們能入職的工種,主要是文員、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
& t. j. m* E- l8 X4 F4 ~/ ^1 v' K 請問這個情況的年青人,如何可以符合「專才外派」的北上工作崗位?1 }2 \, S1 ]3 @5 P& ]* I2 ^
兩者一比較之下,到底是「理論可信」還是「事實可信」,大家自己判斷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