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A股大起大落賭味重 成熟發展須尚待時日9 A1 ?; W8 G K
+ l0 |$ X, s: u# i* N7 X
8 r$ e" t7 f# I& q; |! b近一段時期,內地A股急上急落有如過山車,單日成交動輒1萬億元,超過美歐日創下全球紀錄。面對這股狂飈,內地證監不止一次發出言論,苦口婆心規勸股民切勿 賣樓炒股。這些話出自管理證券部門,顯示這一波的A股泡沫的確不能忽視,因為事實證明,就在急起之後,馬上出現急落的現象,波濤高低之間,險象環生,客觀 說明內地股巿距離成為一個成熟的證券巿場的目標,此刻而言仍是長路漫漫。5 J/ w0 P+ F( `; K# z; {6 X9 A
公仔箱論壇2 H: t4 v$ k2 `4 z; s6 I% Y; I
雖然如今上證指數已達3000點水平,比起2007年的最高峰6000點還有一大段距離,然而自從11月21 日人民銀行突然減息,觸發A股炒熱,上證指數直冲雲霄,幅度約有500點之巨。本月5日,滬深兩地交易所總成交逾1.07萬億元人民幣,超越07年美股創 下的單日成交紀錄。儘管內地一度有雄心勃勃之說,有分析更稱可上望5000點,但畢竟中國經濟基本因素欠佳,缺乏動力,加上在大巿狂飈之下,A股炒作氣味 變濃,賭味日重,內地稱為融資額的「孖展」大增,終致中證監出手,表示要調查孖展情况,巿况遂掉頭向下。tvb now,tvbnow,bttvb9 o$ \4 Y1 z; O
5.39.217.76% E/ y% }8 M/ t& R2 W7 J5 a4 \$ x
搞活股巿屬共同目標
1 D% h" q; _* O6 h+ @ g融資助扶持新興產業
' Q6 p3 P8 N+ n1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9 W5 u' ~. Z5 |; ?) |$ U
搞 活內地股巿應該是國策的一種,一個成熟健康的證券巿場,對一國一地的經濟長遠來說起着巨大的輔助作用。以美國為例,若無股巿集資,創意產業如搜尋器 Google肯定無法發展至如今的規模,至於由此製造的相關大量職位,更是鏡中水月無法實現。內地股巿的發展應當也作如是觀,大量民間游資無處可去,投入 房地產在此刻顯非可行之道,於是不少資金流入地下錢莊或風險極高的「理財產品」。然而由於難以監管,一旦爆煲,以維穩為重任的內地當局肯定無法承受由此帶來的衝擊,職是之故,開拓一個健康的證券巿場便成為吸納民間游資的方法,不過這一過程極為漫長,中間必然會付出不菲學費。5.39.217.76/ ~1 n3 W" ~! \% p$ |4 n!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f( ]# |- z4 V3 }
內地股民在資本巿 場發展來說仍在牙牙學語的初級階段,從傳出中證監表示要徹查內地證券商的孖展情况,可見當局也監察到這一猛漲勢頭後的風險。事實上,牛巿誰不要,但是要詰問的是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牛巿?一個健康的牛巿至少要具備幾種基本要素,一是經濟因素良好,二是活躍但不是盲目狂熱。從目前的情况看來,恐怕這兩點還未能夠 達至。內地經濟下行風險增大,最近官方提出的「新常態」是值得留意的方向,即「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全力制止經濟下降速度。這在另一個側面說明,內地經濟發展勢頭遇到阻滯,長年的高速增長可能面臨放緩。在這種氛圍下,傳出人行「放水」刺激經濟,社會的期待心態更是明顯,爭着入巿等待炒一轉,風險更高。 至於是否狂熱更是不言自明,從幾乎一片死寂,一躍變成日成交萬億,這一大躍進顯然不是健康的活躍,孖展活躍說明其中的投機成分極濃。
% a" M8 O+ S* {# h/ E
5 M3 t& u8 L" e+ t1 m內地經濟基調欠佳
3 k& ~; ~' d" v8 ^+ T' T" E轉投股巿冀大炒一筆
, A6 Z, J! y0 z; k* S!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w2 [% X: u" ]& g5 ] H& m& ?
中證監在炒風熾烈之際公開表示「勿被誤導賣樓炒股」,這番能否起到作用,尚待觀察,但中證監的講話其實點出了這股炒風背後的客觀因素。除了個別壟斷性質強的企業,內地實體經濟不振已成定論,每天上萬億元人民幣投入股巿的資金,不排除包括來自利潤不高的行業,以及盲炒以為股巿只會升不會跌的小股民。中證監的言 行,即「勿賣樓炒股」及查孖展之說,主觀上當然希望能夠煞住這股炒風,然而若無法叫停,或許會是相關政策出台之時,硬是把炒風壓下去。倘是如此,內地股巿始終無法脫離「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循環,建設健康成熟證券巿場之說更是無從說起。( c% N" [7 s) h: J7 k
5.39.217.76! w0 q0 L" D% B+ }! f) f
以香港的經驗作為對照,內地股巿投資者八成 為小股民,機構投資者只佔兩成左右,香港則剛好相反,機構投資者佔八成。這一差異折射出香港股巿長線投資者相對較多,不若小股民的大肆炒作,客觀也帶來較穩定的巿場。其實,滬港通也有類似的作用,然而如今只在起步階段,未必能夠救一時之急。長遠而言,類似香港的投資者結構,即機構投資者佔多,將成為內地股 巿的發展方向,對於模塑一個健康成熟的股巿,至為重要。
' z4 {$ w. T, G6 Y. E! E
$ I9 Z6 p) x2 |2 S( ^, Stvb now,tvbnow,bttv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