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別接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J在我辦公室前徘徊多日,終於走到我桌前:「老師,我們可以談談嗎?」 J說著他所有的不快樂──缺乏朋友、覺得自己離夢想愈來愈遠、母親會念他的成績…… 我知道這麼一回事了:J是第一屆十二年國教多元入學的「短暫勝利者」。 放榜那陣子,J的父母很高興孩子低分高就,上了一個好志願,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然而J真正的夢想是當廚師。於是,開學後,J的噩夢開始了,除了國文外,每一科都考二十多分。 教高中二十多年後,漸漸了解屬於學術課程的高中,在指考名額減少,多數大學校系以採計學測五考科總級分的前提下,較適合PR(百分等級)60以上的學生就讀(但PR85以下的學生還是會念得很吃力)。 這次二免入學的學生,許多在會考拿的是3C到5C的成績,比對過去的PR,約在50以下,但卻進入傳統PR85以上的高中就讀。這些學校老師的授課及評量,仍維持過去水準,跟不上的學生只能「拿香跟拜」,拜不到生命的元神。 自己本行的語言教學中,有一位自然教學法大師史蒂芬.克瑞生,他提出「i+1」學習理論。i指的是學習者的認知程度,依其程度加深,學習效果最好。教師授課前,會以全班平均的i為起點施教,但第一屆十二年國教多元入學卻搞得「i鴻遍野」。 大家都聽過多元智慧,也了解有人擅長抽象思考,適合走學術路線;有人擅長動手操作,適合當技術大國的棟梁,也是社會上亟需的人才,但許多家長就是擺脫不了俗濫的迷思,總認為「孩子念高中比較光榮」,硬要把喜歡動手做的孩子關在教室裡鑽研理論,結果不僅造就許多不快樂的青年,更讓國家面對全球化的競爭時,因為技術面「有人無才」,而進退失據。 自己的女兒在國中基測時,落點在PR66,跟她分享我過的高中生活後,我們一起選擇了高職。結果女兒三年後因為技優,保送第一志願,對的選擇讓她一直沒失去笑容與自信。 許多家長不知,教育部為了幫助第一屆多元入學不適應的同學,已要求各高中職及五專在寒暑假辦理適性轉學,只要學生向教務處註冊組詢問,再對想去的學校提出申請,就可以讓一生的學習,回到適性揚才的正軌。 許多人無法接受自己選擇錯誤的事實,甚至會合理化這個選擇,心理學上稱這個現象為「認知失調」,但如果「失調」的是孩子的一生,我們要有勇氣去調整。今年暑假許多家長在孩子低分高就後,認為是接到了「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在孩子學術馬步未紮穩前,建議不要去接,有時那會砸死人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