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投」 把「佔中」推向何處tvb now,tvbnow,bttvb8 ~0 m9 M* N; E) H/ u7 f8 c
8 Q8 V% c0 p. A9 f! M. A, I* q公仔箱論壇對學聯和佔中三子而言,佔領行動發展至此,已到了抉擇時刻。
9 t& x4 r2 O5 C( Q/ P. A# b6 ttvb now,tvbnow,bttvb, r y6 t2 q) O' M! V, P+ K
許多分析認為,他們究竟是採取務實態度退場,以對話爭取民主訴求,還是繼續佔領,不顧後果硬撼下去?學聯代表如能理性思考,敢於為大局急流勇退,應選擇前者;但他們香港時間二十六日晚如期舉行「廣場投票」,讓民眾決定維持強硬立場,等於決意選擇後者,最終只會走上不歸路。
' T! ]: C4 o v* M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8 m' s. J, @5 N# b% q
學聯二十六、二十七日兩晚在金鐘、旺角和銅鑼灣的「佔領區」搞集會民眾公投,就兩個議題表態,一是特區政府向中央提交的報告必須包括建議人大常委會撤回八.三一決定;二是多方平台必須確立二○一六年立法會選舉要廢除功能組別,二○一七年特首選舉要有公民提名。這兩個議題比早前構思的字眼強硬很多,據報是因為陣營內激進派認為原來的題目過於軟弱,質疑是為撤退鋪路,經討論後,學聯代表決定採用現在的強硬版本。
# @9 j. W2 A! x$ T8 }' @公仔箱論壇0 I4 Z( ~+ d, n7 E- {
可以預見,由於投身佔領行動的民眾多數比較激進,特別是旺角和政府總部一帶的示威者更一直屬勇悍「主戰派」,如果提出強硬立場讓他們投票,必然一面倒贊成。
0 u2 K$ [4 r- Q+ x6 M4 gtvb now,tvbnow,bttvb/ e1 R7 {; V7 C% D' O8 N; P! f+ O
強硬路線經民眾投票確立後,便形成明確的集體意志,學聯領袖和佔中三子往後就只能跟著這決定走,再難鋪路退場了。
) p5 j& ]' @3 T% V+ d* i5.39.217.76公仔箱論壇( t! \% E: @1 \2 B: W8 G# G- ?
在過去近一個月,學聯領袖也曾想過撤離,特別是旺角出現大亂子的時候,亦呼籲過結束「佔旺」。但其後各區民眾搞得性起,堅持佔領,他們受到巨大民眾壓力,亦不願放棄自己的「英雄」形象,加上內部「主戰派」佔主導,到作決定時,屢次出現反復,變得強硬起來,結果愈行愈激,繼續盲目向前衝,不再設法尋找轉彎的機會。
9 W: l5 c% Q2 h/ m$ N2 h
+ R* W1 J0 Z* e5.39.217.76正如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所言,佔領行動到了這刻,令他覺得愈來愈像六四前夕,正步向悲劇。學聯與佔領民眾提出要人大常委會撤回決定,是絕無可能被接受的;特首選舉實行公民提名,完全違反《基本法》,也必不會實現,至於立法會廢除功能組別,將於特首普選之後才討論,政府現階段亦一定不會答應。tvb now,tvbnow,bttvb8 ~+ f0 @, {2 v) |; P8 Y/ B: ?
tvb now,tvbnow,bttvb+ t+ q: J, b( m# e% N8 H
如果學聯堅持不達目的永不罷休,佔領行動不但沒法停止,更會升級、擴大,不過他們已被民眾激情蒙蔽了眼睛,看不到運動已逐漸失去基礎,正步向失敗,同時把香港帶向更大亂局。
& E2 g8 R3 z- q9 R" v
( q7 t# X8 d- L! o+ y" X5.39.217.76任何政治運動要發展,都需要堅實的道德基礎,和社會多數人的認同,但佔領行動這兩方面都已動搖。大律師公會早前指出,「公民抗命」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必須尊重其他未必有相同見解人士的權利和自由,也不應對社會造成過度損害或不便(英國一宗著名案例的判詞),準此,佔領行動再不能稱為「公民抗命」,公義根據已失。
% k0 K$ ]$ F7 W" b公仔箱論壇3 {2 P" y9 |" g
此外,佔領行動倡導的「違法有理」論已在社會迅速擴散,像思想癌細胞滲入市民之中。最近示威者連法庭的禁制令也不屑一顧,視法律如無物,這對法治制度的侵蝕和破壞已極嚴重,大多數崇尚法治的市民對此再難容忍,令愈來愈多人站到反對的一邊。3 x |# o+ C# a5 Z6 a
: C* J& [- D/ @8 x至於佔領行動對經濟民生的影響,亦逐漸浮現,許多零售和飲食店舖生意暴跌三、四成,對金融的衝擊山雨欲來,當市民感到切膚之痛,運動將迅速失去民心,愈來愈孤立。公仔箱論壇! p0 ~5 m% V) W' u& |5 U
tvb now,tvbnow,bttvb" U: F( {4 Z7 X- K) A
香港正去到十字路口。愈來愈多觀察者認為,如果學聯沒有道德勇氣在此時作出抉擇退場,而是帶領運動繼續硬撼到底,全盤失敗是可預見的結局,香港亦難逃大動盪的厄運,如陳弘毅所擔心的,自此由盛轉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