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論戰「氣候」 又見峰迴路轉! s1 U4 f$ K8 B
) C8 y. L$ q# w, n% X全球氣候峰會上個月在美國紐約召開時,猶如嘉年華會般的耀眼奪目,各大國也作出許多政策性宣示,但曲終人散後,如何跟進及落實本月下旬召開新一輪氣候締約國會前會,就更加值得關切。
/ `$ o( {5 _9 E3 O$ s% U6 ~5 _tvb now,tvbnow,bttvb
: ^8 w! u2 {6 Y& Ytvb now,tvbnow,bttvb有人認為美國上次在峰會上贏了面子,是因為這次氣候峰會有許多成功的亮點。亮點一,作為東道主的美國,在紐約吸引了全球卅一萬多人響應,同步走上街頭,喚起關注;亮點二,美國邀請到許多企業主提供多達兩千億美金成立基金排碳,因應未來可見的危機及災難;亮點三,也是最重要的,聯合國與會的一百廿六個國家領袖及代表齊聚,蘊釀眾志成城的氛圍。奧巴馬登高一呼,希望新興國家經濟體的合作,不再以貧富畫界,他並期勉中國首席代表張高麗,中國和美國合計排碳總量佔全球的百分之四十四,「美中有特殊的領導責任」。, p- S8 R3 }: b @4 |# N
^; {: ]1 U8 y/ C! K
在此同時,也有人認為中國贏得裡子,這是基於以往「京都議定書」的約定來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面臨降低碳排放的任務,發達國家需要降低碳排放總量,發展中國家則需降低碳排放增速。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這幾年來雖未降低排碳量,但已依約達成減少產業「排碳強度」的承諾。此外,中國最近出臺《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也提出實現二○二○年碳排放強度比二○○五年下降至少百分之四十的具體承諾。5.39.217.76+ }" o7 ]4 d; z- s
/ d9 i: Z8 x; @1 [' u( P: T. J
反觀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從一八七○年來,「因為歷史、現在和未來的排碳」,未做到「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發達國家也未落實到二○二○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千億美元資金支援和技術轉讓的承諾。
V8 J2 p0 x% i, p5.39.217.76
- `. x8 a! {8 a) v4 H% b) g) l0 ?tvb now,tvbnow,bttvb根據霍士新聞網的報道,中國最近在提交「德班平台特別工作小組」的報告中,認為任何新的協議應該基於舊的京都協議結構,發達國家應出來領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因此即將在十月廿五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次締約國大會」的波恩會前會,將可以看到雙方陣營再度較勁、磨合、磋商。
% f+ [; C8 R; P1 i7 E, V5.39.217.76% v5 p9 x% h* w. b, O
現實情況是,地球表面溫室氣體的濃度不斷增加,年年都在打破記錄。今年的突出特點是,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速度比以往要快,創下了卅年以來的記錄。根據科學家的估計,二○二○年前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如果想要維持在二度C上限的話,全球碳排不能超過四百四十億噸,但按照二○一四年最新數字計算,早已超過此一比例,如果情況持續,本世紀末的平均氣溫可能升高到達三點二到五點八度C,到時不僅格陵蘭的冰帽可能融化,也大批物種也將出現滅絕的現象。
: x/ N0 r' z% w2 S' j( X3 B
; _7 N: t: H8 Y0 v8 c' Z4 f1 r7 z公仔箱論壇猶記得去年十一月超級強烈颱風「海燕」在菲律賓肆虐,造成六千三百人罹難,上百萬人無家可歸,消息傳到全球氣候會議的華沙會場,菲律賓代表含淚希望各國拿出具體辦法,阻止地球氣溫繼續升高,與會代表均為之動容,但在減碳的根本問題,各國仍未有軟化的跡象。這也顯示,如果放任情況惡化,不能加快減碳計劃的腳步,全球排碳量恐將持續升高、極端氣候也會更加嚴重、連帶擴大了自然災難的危險性。因此,在未來的一年裏,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的歧見是否能縮窄,並盡快建立起碼的互信,採取進一步的具體行動,就更加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