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文化為體 儒文化為用公仔箱論壇6 N1 n; ]- v7 C( l }
5.39.217.76' b M/ ^; d# W* ^6 y, P" i ?
習近平在孔子誕辰紀念會上的講話引發不同猜想,有指中共將在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立黨之本的同時,更多取道以儒家文化為主體的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化解當下日趨嚴峻的信仰、道德和精神危機。
; f5 ^/ i8 |( _& C0 W1 T8 Z. c公仔箱論壇
# N; q' T4 g7 C- G" [% C% b3 z相對前幾代領導人,習近平對傳統文化確實情有獨鍾。他去年在山東調研期間考察孔子研究院,今年「五四」北大之行拜訪剛去世的國學大師湯一介,教師節走訪北師大時表示不贊成將古詩詞從語文課本中拿走,都給外界發出一種訊號,第五代的治國方略將會取道傳統文化。
- ~1 H; z1 ^& k0 w0 L"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r9 ~* Q* Y9 W; `0 E0 W
在孔誕講話中,習近平闡述了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價值及其在當代的發展與意義,拋棄了過去中共領導人講話中一貫見到的乾癟、八股風格,有種文化味。他特別談到「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並提出了對待傳統文化的「方法論」,即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鑑今,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新的涵義。5.39.217.76( x8 e" i" g3 U* I; ]5 e
/ d" ?3 i# B5 z) }% F. ]
文化自信 圓中國夢
# d3 V1 u3 g3 u4 W; b- I% v4 e e5.39.217.764 z: C9 B' u9 w* c6 ?/ p1 a# v
可見,習近平有志於復興傳統文化和儒家文明,並將之與黨國文化結合,打造「紅色儒家」,重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_" C/ X- ~" T6 w: v4 h/ N: O
1 h$ C& [, ]2 B7 C+ @9 m7 }1 F5.39.217.76當然,借重傳統文化並不僅僅是個人偏好,目的還是服務於政治需要,簡單地說,就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文化認同,並借此表明中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當然繼承者,為執政提供合法性。
) B& s) X# c j1 s
7 R5 h" ?! c! {& T5 Dtvb now,tvbnow,bttvb第五代上台後就提出了「中國夢」的政治構想,中共要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國夢」,缺乏文化認同無從談起。然而,以馬克思主義為底色的中共黨文化肯定擔負不了這一角色,需借助於傳統文化。正因為如此,習近平在講話中才強調,共產黨人雖然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學說,但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都注意吸取其中積極的養分。很明顯,中共以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自居,目的就是將中國人民團結在自己周圍,再造執政的合法性根基。7 m. R/ _9 X Z1 B
tvb now,tvbnow,bttvb/ l6 a2 R, j H
換言之,中共取道傳統文化,並不是要賦予傳統文化以「體」之地位,用它來代替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是從一個非常實用的目的出發,以傳統文化來補馬克思主義之不足,借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提法,可稱之「黨文化為體,儒文化為用」。人們在讚賞第五代重歸儒家思想和傳統文化時,需要注意這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