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10年 愈依賴愈生厭
1 S6 P8 D. l. ]0 s. @- X5.39.217.76
5 K0 Q6 }) e6 |" I,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6 \5 b1 n, \0 N) W
tvb now,tvbnow,bttvb" R) W: S3 Q1 N4 \* E
+ T6 n/ Y9 [" d- X* e. n" v8 ]
公仔箱論壇( k7 [' T. Y2 f2 a& U
香港走過SARS低潮,短短10年間卻見樓市破頂、零售暢旺,有人將功勞歸於內地自由行,有人不滿金舖藥房佔領大街小巷。本報委託港大民研調查中港關係10年變化,發現逾六成港人雖認同香港對內地依賴程度高,但七成人則指對內地人好感減少,即「愈依賴、愈討厭」。根據統計,去年「自由行」人數較10年前增加逾5倍,零售業界和學者皆認為,零售和旅遊業對內地客的依賴「絕對過大」,對港人日常生活造成衝擊,樓市影響住屋亦使中港矛盾升溫。公仔箱論壇' H1 \3 T; i( k; c
5.39.217.764 j( W* W8 f- g5 l
港大民研計劃接受本報委託,在今年8月底以電話隨機訪問了1015名操粵語的香港居民,發現有61%港人認同「比起10年前,香港與內地關係密切好多」,同時有62%港人認為「目前香港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高」。1 t& e/ b( D: n, x" b
* ~. E, I$ G$ Z8 U: k公仔箱論壇六成人感港依賴中國 七成「好感減少」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t0 Q8 f, k t, |! C
! W0 @7 }& a" S8 C即使中港兩地關係愈趨緊密,但未能拉近兩地人民鴻溝。調查同時顯示,71%人承認「香港人對內地人的好感減少」,只有約12%市民有增加好感。就「香港對內地貢獻」評分,以促進內地金融發展、與世界接軌、人才發展等3項,都有6.1至6.8分成績(最高10分),但對促進民主卻只有4.7的「不及格」分數。
6 c" R& A' H- H統計處的多項數據證明香港在旅遊、零售、貿易和金融等行業愈來愈依賴內地,內地來港投資移民亦大增,並帶來逾400萬資金投資房地產,推高樓價。資料顯示,過去10年訪港內地旅客由1225萬大增至4070萬,佔總訪港旅客75%;其中個人遊消費更佔總零售銷貨額的22.2%,比例較10年前大增17.7百分點(見圖)。
( d, ?9 M# S# K0 Z
0 C$ b- `; Z$ r5 R* u9 g公仔箱論壇「中港矛盾」緊張令兩地關係不易再談合作,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劉兆佳認為,「中港矛盾」屬全球情的其中一項事例,近年中國崛起太快,與其他國家及城市的人民尚有莫大文明差異,但其他人又無法再以傲視態度面對內地人,形成「心理不平衡」,自然引發衝突。他形容,上述差異亦變相令港人增加對「香港人」身分的認同,加上年輕一代民族情感較低、較接受西方價值觀,隔膜更甚。劉認為,現時的政治爭議非永久問題,重要是如何調整政策,令更多人能受惠於中港合作的成果,令人人得益。" E2 O* |; L" }- K& `. q! {% }, F
5.39.217.76" H; |2 r( ?6 T7 G
內地客10年暴增 關焯照:須先改善一簽多行5.39.217.766 r4 u; @" N' Z' a/ g9 D- ]; v
5.39.217.764 s4 B5 H! C# o& ]
經濟學者關焯照分析,內地企業在港總市值達14萬億、佔整體57%。他相信矛盾困境暫成定局,難以一時回落,但相信政府須先改善「一簽多行」等旅客政策,至少在生活層面上減低港人怨氣。但中港矛盾激化,不等同內地市場流走,認為內地經濟市場尚在發展、人民幣市場不能霎時開放,相信本港「十年八載仍好安全」,但必須發展多元化產業,維持本港競爭力。
6 G; N v1 X v. R% p.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 Y& v9 {% _! N& E# `
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直言,內地客來港購物開支,高峰期佔零售總額達三四成,連同其他如飲食、交通等消費,確實對本港過去10年的經濟有莫大影響,業界對內地客的需求「絕對過大」。但每個年代都有一種旅客主導市場,以往表現較「低調、斯文」,不似現時的「拖篋」旅客,認同政府要有政策調整,改善現行矛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