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體育運動難成港人代表

一篇文章指出,中國足球愈來愈差,但依然擁有大批不離不棄的球迷支持。作者解釋,中國足球提供了心理滿足,原因之一是「對比別人的失敗,可以反襯自己的成功」,其二是「從批評別人中得到一種心理享受」。從罵人中,球迷獲得心理滿足。為什麼中國球迷有這個需要,作者解釋﹕中國男人可形容為「內向、窩囊的中年男人,無法呼風喚雨,卻也幹不了什麼壞事。」由於這種無奈與無能的心理特質,罵中國隊就得到了心理滿足。; O" I! O) L; d9 m7 p* O

  y; a  G8 U( g4 L6 P  N; l2 |( s% i球迷對港足欠歸屬感tvb now,tvbnow,bttvb- j  e+ T9 I( z" ]$ M0 T3 f7 I
$ E7 D. _' K$ ^0 ~& W6 r

' u2 Z, [; V6 H; B: y! B& f4 V香港球迷也是中國人,但早早離開了支持香港足球。是否香港人,特別是香港男人,就有比中國大陸強的心理特質,每每能夠呼風喚雨,所以不用痛罵香港隊以得到心理補償?回答這問題前,先要釐清一下。中國隊在中國球迷心目中,應該會覺得是「自己人」、「自己的球隊」。在比較自己與自己的球隊中,覺得自己比人強,是可能得到心理補償的方法。但港人還有多少覺得香港隊是自己的球隊,關心這球隊的表現呢?其實,香港人離棄了香港足球,要找比較的對手,也不會以香港隊來比較自己。
, @8 o8 {1 n. @: F  \6 S5.39.217.76
* V" l0 l; J5 @7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O. r  Y  _7 H7 {
香港的體育運動很難成為香港人的「代表」,不一定是運動員的水準,而是在整個推動中,代表香港人的官方代表都沒有將港人與運動推在一起。就以挑選奧運火炬手為例,報章報道選擇由官方決定,且名單因保安理由而不先公開。但在中國大陸,奧運火炬手在民間選拔,報名條件只是「熱愛祖國、熱愛奧林匹克運動;熱心志願服務、公益慈善事業;自身經歷對於他人有教育和激勵意義、影響較大」等。選拔是全民公開,奧運屬於人民,人民參與運動。香港足球沒有得到這種意識教育,又怎會觸動港人的支持。4 I2 Q7 k  j' Z/ E

; |" p: ^/ b9 R- u' t5.39.217.76
1

評分次數

  • puma8811

認同作者所說3 |# @0 L! N- M1 Q) U4 H' i( y% P3 p
球迷對港足欠歸屬感
1 ^+ b* |' N. Q# C% ctvb now,tvbnow,bttvb每每列大球場捧主隊場的時候
: C9 U/ r+ s$ ~$ \6 N( x+ U: ]公仔箱論壇總覺得自己是作客球迷5.39.217.764 r, @) M# U" m, I
, ]  t/ E! Q- X7 y
政府從不以運動作為團結港人公仔箱論壇# v& O+ o- p' a7 Y+ i
只是著重在搞運動能有多少經濟效益
  @8 H$ t7 D. Y4 E團隊運動有助凝聚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w  ~+ d0 m) P) A9 L6 `, {6 r
在外國是政治範疇tvb now,tvbnow,bttvb9 H  H8 x8 ?  A
在香港
/ Z5 S8 M- {0 t& d: ftvb now,tvbnow,bttvb政府理得你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