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 不解法治不通情 滬港通京港不通
1 T8 x& y) T9 W. z6 M |, M)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公仔箱論壇5 A# n0 Q- [: ~" i0 M% ~6 ^- H
' d1 y$ c6 U" D' |7 [! X4 D3 `5 @$ i) V一、負責香港政改的京港官員,要是能夠像推動「滬港通」的工作團隊般執中扼要、掌握訣竅,京港就政制改革而衍生的分歧與矛盾,肯定不會像當前那樣一團糟!
2 e- S6 z" Z q- n( W
. M) V$ n, {( T# \5 N, S公仔箱論壇李克強總理今年四月十日在「博鰲論壇」上透露,國家將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為上海和香港股票交易的互聯互通,創造條件,以使兩地資本市場能夠雙向開放和發展。那是「滬港通」成事在望、推出在即的先聲。
% s( s! v8 [9 x; S: P5 ?& j5 x
; d& W: i6 ]0 V* k: A7 Y Z3 z4 m滬港股票互通交易機制(簡稱「滬港通」〔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包涵「滬股通」和「港股通」兩部分,前者讓投資者委託香港證券經紀,透過港交所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買賣規定範圍內的 上海股票;而後者則是反過來讓投資者委託內地證券商,經由上海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買賣香港聯交所規定範圍內的香港上市公司股票。此一安排如今正處於市場測試階段,可望於今年十月間正式啟動。9 P/ h9 E8 `# D. F
) x/ i0 y# ^* g, G) H6 M4 M$ \
「滬港通」尚在整裝待發,已經備受國際金融界關注,為上海及香港股市帶來憧憬和刺激,甚且流入傳之甚盛 的「熱錢」,影響了近月兩地的資金流向和交投量。科大商學院顏至宏教授昨天(十九日)在本報「專家之言」版「解牛集」欄的大作,對此新機制所隱含的制度疑點及操作風險,作了言簡意賅的剖析,是投資者認識相關問題的好參考。- d, H8 e" s+ w3 k$ F% x5 d* `' Q
tvb now,tvbnow,bttvb D! Y: ^! ^* K$ w5 z
筆者現在無意深入跟進「滬港通」的問題,缺乏相關專業知識之外,還在於目前更揪心的政改問題爭拗日趨緊 張,分不了神;不過,對此問題的論述,真是珠玉在前,讀者不會因為筆者難下筆而有損失。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開展「滬港通」籌備工作時寫過一些「心法」,筆者有所「感悟」,以為那正是當前香港政改諮詢砌(拼)圖中找不着的缺失板塊(missing puzzle pieces)。5.39.217.76& ~( T& K2 Z; L% s& Y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5 J2 w6 R: h8 J# f5 K3 o% ]
國內與香港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日趨全面,那是業界公認的必然發展。可是,滬港市場的結構大異其趣,靜候兩地市場自然接軌,十年八年亦未必能「無縫接合」。李小加說他是在盡量避免改動兩地現行市場結構和規則的大前提下,設法提早實現上海與香港之間的市場互聯互通。$ Z1 Q6 T5 k p: {
6 t$ J# Y) y! A ?& W公仔箱論壇! e3 p4 v# g" C+ N7 o# U' M0 T
二、李氏以水管設譬,說香港的國際化市場好比方形管道,而內地市場 管道卻是圓形;加上雙方的閥門(valves)結構及水壓不盡相同,「滬港通」的設計便當發揮「連接轉換器」的作用。至於設計的最大考驗是「要在兩邊『水 管』不改形狀的前提下,把兩邊市場有效有機地連接起來,既要保持水流暢順,還要保證系統能夠充分承壓,做到水不淹、不漏,閥門開關靈活自如。」
" o, Q/ c1 {& v, H: Y7 C* `5.39.217.76李小加的「水管說」,援引到金融市場,等於說香港與上海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滬港通」成 為強化兩地合作關係的新起點,前景亮麗。可是,政治方面,香港與北京的關係卻因新一輪政改的「商議」而變得疏離黯淡,港人在回歸十七年後發覺,北京可以事前不聲不響,單方面由國務院屬下的新聞辦於六月七日以「白皮書」形式向全世界發布《「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難道那是皇上「宣告中外,咸使 周知」的詔書敕諭嗎!?
6 \9 y+ v1 D5 ^! m h5 Z7 F9 u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2 X, _4 ]5 m
「白皮書」的內容,出現了含糊的意識,使港人對香港司法制度能否保持獨立,深感憂慮甚至恐懼,不但因此 有一千七、八百多名律師(事務的和訴訟的)穿着黑衣上街,莊嚴肅穆的抗議;代表事務律師的香港律師會會長因發言維護「白皮書」中一些不清不楚的概念,而被會員投以不信任票(導致他昨天正式辭去上任僅二、三個月的主席之職)。終審法院前首席大法官李國能為此親自撰文,就「白皮書」的「誤入禁區」(或故意闖進 禁區?),指出香港的法律傳統,法官並不是「治港班子」的一部分,「法官沒有任何主人,只對法律本身忠誠。」那是香港法律專業的根本立場,是須加澄清的「不明不白」處。李大法官的看法得到現任首席大法官馬道立毫無保留的支持與附和!5.39.217.76; H9 I# c* W: L% i6 Y E
5.39.217.760 O3 {- k' ] {) X. }/ Z
由於國內司法的最終權力不在法院而在政法委,而政法委是代表中國共產黨領導法院的最高權力機構,所以國 內司法根本是為政黨(治)服務,跟香港三權分立的法治精神南轅北轍。基於此種「歧異」,內地法律專家很難意識香港司法獨立對各方面尤其是作為金融中心的重要性,更不明白何以這部「一切為香港好」的「白皮書」會引起港方各界如此強力反彈。tvb now,tvbnow,bttvb2 `7 {4 h: j- f6 k8 l
! Z/ a$ v3 \, ~3 x5 _+ i! j; D! w
「白皮書」不僅在法律上令港人感到自己是在「聽牛彈琴」,其突然出現,更讓人感到北京行事的獨斷獨行獨 來獨往,看來像是把港人港事放進另一幅我們未能見識的新「圖畫」!我們並非身處於「跪地接旨」的環境與年代(相信北京的最高決策層亦沒有這種要求),不聲不響給港人擲下一份國務院文件,還要我們付鈔五港元(「白皮書」賣錢,相信是世界奇聞),那才可以閉門展「書」讀,從中「揣摩」中央要如何對我們貫徹「全 面管治權」!2 C& w; \6 [& W
% t2 l- v6 |9 t2 e2 T$ P5.39.217.76「高度自治權限度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把《中英聯合聲 明》和《基本法》的承諾擱置一旁,是要收窄已賦予特區政府「高度自治」的權力和港人已獲應允的權利?「白皮書」是畫蛇添足還是悔諾食言的設計?港人怎能不忐忑不安?怎能沒有反彈?
/ i- [5 Q# j! o* Q8 r8 _5.39.217.76
: {6 Z7 h" R9 j P% p3 k公仔箱論壇為什麼北京對香港事務的考慮,不像港交所總裁設計「滬港通」時作兩面兼顧的考慮,盡量避免改動、改變兩地原有的運作情況和基礎?把握兩制互聯互通而互不干犯且又各牟其利的有效機制?
% ~" d: ?* h# T0 [3 Z# E% B+ V* ttvb now,tvbnow,bttvb
5 @) P1 I( m5 w4 o3 q1 ~' z7 o* |5.39.217.76& ?0 R5 D$ d/ X3 K8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