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華裔言論 折射激化選情
+ f4 `1 E$ Z& { Z0 b4 y: h* l7 g- _- n+ p5 G) y% p) A
美國期中選舉趨近白熱化,今年選舉焦點落在共和黨籍的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麥康諾的身上。最近肯州民主黨策略人士葛盧波出現涉嫌種族歧視的言論,指稱麥康諾的妻子、前勞工部長趙小蘭不是肯塔基州人,而是亞洲人;又指麥康諾的婚姻是「跟中國的自由貿易」,娶的是「中國妻子」,此論一出,不僅全美跟肯州民主黨部均予譴責,葛盧波本人也因為「用字不當」道歉,並刪除推文及帳戶。tvb now,tvbnow,bttvb% X2 \. Y1 ]8 Z3 H) A" ?( Y4 c
tvb now,tvbnow,bttvb) G) l0 F5 `' l5 j% t
或許有人難以想像在二○一四年的選舉中,還會有人以膚色及出身評斷忠誠,因為這種負面選舉方法通常有效,可以打擊支持者的投票意願,而且幾乎不用付出代價,尤其是在選情告急之時常會發生,也就難怪有所謂策士者流起而效尤。
5 b: w- C+ p( Q) \7 Q4 b5 L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u9 S b& H/ }. ]
八歲時自台灣移民來美的趙小蘭己經不是第一次受到攻擊,事實上麥康諾的連任競選兩年來,趙小蘭多次飽受歧視攻擊。這種只論出身不論政見及立場的選戰手法,引發議論。或許生活在美國東西兩岸亞裔社區的華人,不易體察被指為亞洲人有甚麼不妥?但在競選時貼上亞洲人的標籤,隱含的意涵是將亞裔視為外國人、對美國不忠誠,懷有二心不可信賴,藉此來分化選民。如果辯稱這種言論無妨,試問在選舉期間點名稱對方是猶太人、黑人、拉丁裔,會有人覺得舒服嗎?這種排外的種族優越感,撕裂了族群。
. {( ~9 r3 x" z7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 O" e# d6 c H
值得一提的是,幾年前有少部分人士質疑奧巴馬的出身地點不在美國,受到親近民主黨媒體的圍剿,但美國主流媒體這次卻默不作聲,這種雙重標準授人話柄。由此可見美國儘管表面上致力種族平等,種族偏見的刻版印象仍如幽靈一般陰魂不散,而且每到關鍵時刻就會顯現出來。公仔箱論壇* L! C6 [7 S5 k" [& G4 L3 L! V2 F+ a
8 \/ X2 M/ H: @) atvb now,tvbnow,bttvb年齡、學位甚至官位的大小並不能減少歧視的存在或感受。美國的司法部長霍爾德上個月受訪時坦率指出,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種族主義因素,他甚至反諷「是否可能既反對奧巴馬,但又不是種族主義者?」直白來說,他的意思是只要反對奧巴馬就可能是種族主義,這番言論一出,敏感人士就認為,白宮是否要在選舉期間祭出種族牌。然而族裔牌一直是如刀之兩刃,傷人又易傷己,容易激化對立。tvb now,tvbnow,bttvb" x5 s C2 C- Q5 j+ Q/ f$ p# m: [
公仔箱論壇* H4 V( x ^4 F' g) O! V! v
其實不儘美國如此,在涉及廣大的移民問題時,各國也不時出現此一問題。美國是不完美,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是完美的。但正如美國獨立宣言前言的第一句話就載明:「我們人民深信人人生而平等。」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非裔不能,拉丁裔不能,猶太裔也不能。但是在融入當地後都會盼望共生共榮的信念,這也是推動社會前進的正面力量。
* m" l, w7 @* E8 X0 R& C5.39.217.76
, ~+ z; C6 c' d& S7 B+ j% R o這件爭議或許暫時被壓下來,但是引發的爭議仍值得省思。比方美國未來出現族裔爭議時,還會有雙重標準嗎?華裔對於政治是否該默不作聲?還是以投書或電郵等方式發聲?當其它族裔明顯遭到不公對待時,華裔是否想過挺身而出,捍衛人人平等的價值和觀念?5.39.217.76$ C0 F% B2 v2 j8 a0 s
* M/ _- ?, ^+ o$ s, x* w+ G華裔分散各地,影響華裔權益最關鍵的,並非某個黨派或陣營的人士當選,也不是華裔候選人或其親屬的當選,甚至候選人政見是否直接有利於華裔都不是首要議題,或許更應是華裔願意聆聽當地議題並作出適度的反應。如果華裔對一切冷漠,最終權益受到傷害的,可能還是生活在社區內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