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門神」當道 兩岸蒙羞( O* I* l$ B" W* f
5.39.217.766 W' h/ x f8 v; ?* G; \$ @
台灣教育部長蔣偉寧捲入論文造假事件,並遭質疑利用權力變身學界「門神」,圖利他人以科研名義爭取政府資源,在外界壓力下辭職,從較高層面暴露出兩岸共有的學界「門神」當道現象。顯然,「門神」不除,造假難絕,兩岸亦難營造公平、求真的科研環境。0 Z. K% |, K. W& J# b
公仔箱論壇0 ^! L0 j4 q2 g7 `+ j( a
蔣偉寧仕途突然翻波,係受屏東教育大學原副教授陳震遠論文審查造假一事影響。陳震遠任教屏大期間,涉嫌以虛構同儕審查的方式,向英國SAGE出版的學術期刊投稿。事件曝光後,有六十篇論文被撤銷,其中五篇論文的作者欄,出現蔣偉寧的掛名。. D* [: N' Z/ Z' x9 n
5 b- V, y- V' |& n w p* C! q; i
蔣偉寧請辭前,再三澄清自己未參與造假,對掛名論文一事知之不詳,但遭媒體一再質疑。如今他甫一掛冠,旋獲涉此事的出版社回函為之解畫,貌似還以「清白」,但「門神」謎團依然待解。' N. Y4 y$ N, N% l& b
tvb now,tvbnow,bttvb$ j* D* s5 M' I/ u
事實上,類似今次造假事件不獨台灣學界有之,中國大陸早已氾濫成災,諸如原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楊傑,被指偽造論文發表紀錄;原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劉輝,身陷偽造論文發表紀錄及履歷醜聞;原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被揭「漢芯」晶片研發造假;原浙江大學副校長吳平亦被舉報學位造假等等,無不令人瞠目。
8 B5 Q) t4 d8 J3 F( |/ \: g3 H- r }' P- p8 M# J9 O
面對層出不窮的造假醜聞,公眾早已不屑問「為甚麼」,因為即便是學界黃口小兒,也多半對造假行為背後的名利驅動,了然於胸。
% K2 }/ g+ R: x! c5 d* H公仔箱論壇5.39.217.76" c7 H" G7 ^/ }7 \. V, Q1 r& C3 c3 ^
在如今兩岸皆然的官學通路的狀況下,政壇人物要利用學術成就更上層樓,學界人物也欲藉學術成就獲取仕途功名,因而這邊廂「學而優則仕」,那邊廂「官而優則學」,在政學兩界絡繹於途的官場折桂路上,以學術專業性為幌,藉制度漏洞與權力之便謀求一己之私的現象不勝枚舉;官學一體,最終形成「學官」把持學界,「門神」林立的怪現狀,也為兩岸公眾共同側目。
! L: O6 k4 o1 u" h* ttvb now,tvbnow,bttvb
6 C. B- ?( j7 N4 }/ }4 X6 C通過今次事件,公眾也得以檢視,兩岸學界各自長期存在的灰色利益鏈,所具有的高度共性:一方面,手握學術項目、科研經費的「學官」們把持資源,以論文掛名等方式,坐享學生或低資歷科研人員、高校教師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許多學生、科研人員、教師,為求早日混出名頭,又不得不將找「學官」充當自己的「門神」,既可獲得「學官」分派科研經費,分享其豐厚的人脈資源,也可在論文發表時爭取更多「印象分」。公仔箱論壇8 g% X$ P2 d( G6 F7 Y
0 B+ X: v0 x5 w) O/ D4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些兩岸學術圈無人不曉的「潛規則」,雖然長期存在,但在各方出於自己利益考量的情況下,一直未被大面積揭露。流弊至今,邪反壓正,「潛規則」倒成了學界見慣不怪,甚而甘之如飴的牟取名利的手法,實在是咄咄怪事。tvb now,tvbnow,bttvb/ {% f, t5 j* R( s( }
公仔箱論壇, G5 G: r, j+ C# N# T- [5 q! O
台灣近年因捲入學術造假而斷送仕途的重要政治人物,唯楊念祖可數。今次事件若非引發國際負面迴響,蔣偉寧也難以在外界壓力下被迫請辭。而在大陸,偽造自身學位、履歷或發表論文紀錄的學者,被揭穿後確有多人去職,但「門神」級的人物,卻鮮少下台。因「門神」多在幕後提供支援,即便出事,也有「門生」充當替罪羊,自己大可以「不知情」為託詞,穩坐釣魚台,閒看風起雲湧。% `- i2 n. G! s- `0 L
1 b/ ^, U% l/ q: q6 p% z) ?& @這樣的怪像還要持續多久,公眾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如若不予改革,「門神」將越來越多,而胸懷抱負的年輕科研人員勢難憑藉實力出頭,兩岸華人翹盼的諾貝爾獎式的科技大突破,也仍將遙遙無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