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felicity2010 於 2014-7-13 11:57 PM 編輯
; B7 v+ J d/ a5.39.217.76
5 @- _8 K4 n/ n' M" k; q1 O《論語別裁》別裁了什麼?(節錄)/ V: m1 K2 [( S5 g# J+ @+ J
! j" r4 P9 a/ o. h9 c1 |8 xtvb now,tvbnow,bttvb作者 薛健
/ F/ F- S8 B* h* \; E' U( e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2 k4 {: q, _
3 j D: q$ n8 D) b, C' @: M8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p/ A! l- s y1 i# Y
《論語別裁》這本書的定位,是本《論語》的講錄,不是學者書齋筆耕的學術專著,而且是15年歷程中三四次講課錄音整理的合成。重申這一點很重要。從我的教學工作經歷知道,演講和講課時說的是口語,故而表達很隨性、很率真,即使被錄音整理成文,其風格不變。毋庸諱言,與在書齋經過充分構思醞釀的筆耕之作相比,該書文辭略欠秩序和嚴謹,其中細節上的謬誤,字詞上的差池在所難免,這是事實。就像某位學友所言:「南師的《論語別裁》,整書講述信手拈來,關乎大意,不求細節,舉例繁多,古今中外,想到說到,尤如聊天。但缺乏嚴謹的學術秩序……」我認為,這是就書的風格結構、體例形式和個別細節而言的,無關乎語義內涵。而且,我發現同樣的文字南懷瑾有時會有不同的講法,甚至拋開漢字標准注解,其目的是能讓聽的人懂他的「別裁」之意。當然,這也是引來非議的原因。根據我多年的授課體會,正是因為很投入地講課,以及課堂講述時的隨性、率性,才使得很多經過理性構思後會泯滅的東西得以真實地表達出來。關於這一點,沒有親歷的人生體驗,是不太了解的。
0 ~8 S$ X& ]' L9 C" [2 _" B0 V. ^
- o+ @& Q" s3 t& d$ t" N5.39.217.76關於南懷瑾和他的書,歷史學家李偉國有如下感悟:「南懷瑾在講解中調動其平生讀書、實踐、閱世、思考、教人所得之深厚學養和獨到觀點,游乎經史子集之中,博征佛、道乃至西方宗教學術觀點,不論出世入世,評比精義,正說反說,更提示出入禪道的旨意,且以通俗話語,深入淺出,為讀者開啟智慧之門戶。」1 L! X6 y i7 h/ X' s
5 L3 o6 _! B* Q( C& M$ Z5.39.217.76千古注解《論語》重訓詁而忽義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C0 b1 ^$ B! N& }
) R3 V% V7 H6 g" a2 b$ c+ j5.39.217.76自漢以來,對《論語》的注解,不計其數。比較著名的有漢代諸儒注釋的《集解》、《義疏》,唐代的《論語筆解》(韓愈、李翱)和宋儒《集注》,以及近現代的《論語正義》(劉寶楠)、《論語譯注》(楊伯峻)和《論語今讀》(李澤厚)等等。以上諸注雖有褒貶和爭議,不過就是圍繞征引、考據和訓詁之類。從沒有像《論語別裁》這樣,一改千古慣例通則、甩開辭章訓詁而著重把聖賢經典的義理還原出來。以往各種《論語》箋注,專主章句字詞、糾纏枝節末微而忽於義理,將孔子要說的根本大義丟掉了,這叫舍本逐末。此其一。
6 N) Z4 V2 z' u7 _( f公仔箱論壇 E) ^+ U2 m. e. Z! \; z7 a
其二,古今眾多的《論語》章疏,均工於章句的訓詁譯注,嚴謹刻板而只重考據。南懷瑾不重走辯詞釋義的訓詁路子,因為各種《論語》章疏都反復注解過了,他著重於糾正、別裁語義內涵的謬誤。南懷瑾的講解風格是不離文字,但又不拘泥於就字說字、就文解文,而是從義理的角度,再現其精髓實質。因此,有時不去計較章句字詞原釋如何,而是將整個章句的語義直接結合事例引申了,他是活講活用,所以不死摘死譯。不僅如此,南懷瑾的闡釋有別於任何一位注解《論語》學者的是,他既不困於原文章句,又能根據該章句的內容需要,有針對性地為讀者(聽者)插入原文中直接或間接涉及到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增加了讀者對全面准確理解該章句所必須知道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俚俗。這些是南懷瑾不同於一般學者注解《論語》的一個特別之處。
( i! i1 v: n+ Q3 N公仔箱論壇, B. q/ V* x' \: }1 Q- J3 u6 O3 {
更要命的是,論語的要旨、孔子學說的核心和精髓是在義理上,不在章句文辭上,只是借助文字表述和示意而已。譬如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如果在文字上死盯死解這個「一」,就不可能有結果,甚至越解越遠。所以,解經須尊「不離文字,不執文字,而為道用」的古訓,對於經典義理的把握是要這樣入手的。不能用訓詁一般古文古籍的方法來注解《論語》、《大學》和《中庸》這樣的經典。正因為如此,南懷瑾講述《論語》時,才把重心放在對義理的闡釋上,以還原《論語》真正的內涵和孔子的原意。這是南懷瑾注解《論語》於一般學者不同的根本之處。此外,他還善於結合當前社會實際,引以為用。加之其蘊意深邃而妙趣橫生的講解,就使得《論語別裁》「在眾多的《論語》章疏中是尤為新穎,別具一格的。」這樣風靡兩岸、膾炙人口的好書,卻也引來爭議最大、質疑之聲不斷。而且「向來強調專業主義、執著於細節真偽對錯的兩岸學者均不以為貴;不僅長期忽視之,甚至還一直蔑視之。」1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和痛惜。tvb now,tvbnow,bttvb4 m. h: I. T% E! j. R$ r
公仔箱論壇5 n, c* [ v- Y* O
2 m$ S* F) ~+ S! r! `5 Y
漢唐以來,注解論語幾乎都偏重訓詁詞章、訓注章句,而把孔子學說最根本的東西丟掉了。從漢代鄭玄所作的《論語注》,到曹魏時何晏基於鄭玄注解多重訓詁、集《論語》諸家訓注而作《論語集解》,再到朱熹的《論語集注》,直至近代各種《論語》章疏,無不沿襲辭章訓詁之路。即便如此,其中也不泛謬誤,所以南懷瑾先生才直言「從唐宋以後,乃至遠從漢唐以來,許多要點,就一直講解錯了。」這些在《論語別裁》中基本得到了糾正,這是該書最為寶貴之處,所以很重要。在上述的各種注疏中,即使其中有釋解義理的,要麼依然「依文解義」;要麼依譯注者的主觀臆測。如唐代韓愈、李翱等,其所謂「衝破『疏不破注』的解經戒律,大膽指斥前儒在《論語》字詞訓詁、文意解讀方面的失察之處。主張越漢儒而直承孔孟,舍漢魏舊注而直究經文本義。」於是,竟然把《論語》的精髓、孔子學說的核心「仁」,直究為「博愛之謂仁」,韓愈如此的「直承孔孟」,卻成為千古以來,詮釋孔子義理且影響最大最久的謬解之一。所以,南懷瑾稱「這是韓愈的思想,不是孔子的思想。」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 ~" t) F) s
. z, |, }6 J) h& a* H6 G& J( l% Y到宋儒時,問題就更大了,因為孔孟真正的思想「幾千年來,有些是後人的解釋錯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學家為然」(南懷瑾先生語)。因此,朱熹的《論語集注》雖也雜揉漢、唐眾說,保存大量漢人的舊注,但亦有很多朱熹本人的「己意」,已經不是章句原意了。所以南先生說「這一解釋錯,整個光輝的孔孟思想被蒙上一層非常厚重的陰影,因此後人要推倒孔孟思想。」比如,本文開始講的〈學而〉篇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時」,是見習的「習」。這句話的本意是學習以後要去不斷的實踐它,學以致用不是件很開心的事嗎?看孔子多開放,他不提倡死讀書,啃書本。可朱熹卻將他解釋成學了要去溫習它,完全變了意思。還有,將「賢賢易色」的「色」解作「好色」「女色」。僅從以上數例,可見從漢唐到宋明理學,其篡改有多深,因此國人長期讀這樣的譯注不能知曉真正的儒家學說,都學了宋儒的假儒學假道學了。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9 X! Q: `- \1 d* Y+ N- O7 R( c
2 }* d3 W; P6 q. M! {+ C公仔箱論壇明末清初,所謂的訓詁考據之學「樸學」,在與宋明理學的對立中發展起來,雖「世薄程、朱」,但「家道許(慎)、鄭(玄)」。以漢儒經說為宗,亦從訓詁入手,專主審訂文獻,詳細考論經、史、子、集的辨別、校勘、注疏和文字詮釋。這些樸學家不但專意以考據治經,甚至發展到「窮研文字聲義相應之奧」。這個傳承一直到民國的幾位國學泰鬥,如章太炎、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等諸先生。其中,章太炎先生又被稱為近現代著名樸學大師,主張學問重史實依據,解經由文字入手,以音韻通訓詁,以訓詁通義理。這幾位國學大師,在考據治經、文史哲研究和考古方面,頗有造詣、成就斐然,有目共睹。只是這樣沿襲舊制老路,以訓詁入手治學,用考據之法來詮釋儒家經典,何以解得真義理?故而,沒能像南懷瑾先生那樣直涉經論核心和孔子學說的根本。公仔箱論壇 U: ?. j9 @* }) M, z
# `) {+ U Q/ j4 Y0 I9 [' Y' |- I" u x9 Z
當代海峽兩岸雖然有幾位從事傳統文化研究的著名學者,聲稱自己是從義理角度研究發揮孔子的,但遺憾的是,諸君亦未明了真實的內涵。僅舉一例,譬如某作《論語心得》上總結說:「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是『仁』字。」此君所說的「儒家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居然有二個(一個是「恕」;一個是「仁」),姑且不論她這「二」的問題。把「仁」作為最最精髓的東西沒有錯,但接下來對「仁」是如何解的呢?這位學者舉了〈顏淵〉篇12.22章句的樊遲問仁,她說:「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畢恭畢敬地去問老師什麼叫仁?老師只告訴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其實,此君忽略了「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後面還有一句「樊遲未達」。可見,孔子的答復是針對樊遲的程度而言的,是聖賢依對像自身程度而采取的對治教育法,是因材施教的話,而非徹底語。此君如此認定愛別人就叫「仁」,把孔子應機施教的方便之語當成「儒家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當代其他幾位學者亦依文解義,謬解誤讀。令人堪憂的是,諸君如此解經,豈能不謬?以此見解說於百家講壇,四處演講,豈不誤人子弟?tvb now,tvbnow,bttvb6 M4 `' f3 o2 L' i
tvb now,tvbnow,bttvb' n5 b) v: w+ i' D4 H- s
〈顏淵〉篇總共有四處問仁的對話,四處不同的人問的,孔子作了四個不同的答復。令人感嘆的是,這位學者所說的「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其實就在〈顏淵〉篇開頭「第一段講內在的修養,形而上的『克己復禮』,教誨的對像,是得孔門道統真傳的顏淵」(南懷瑾先生語)。孔子答復的原文是「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其他三個答復都是「講到外用的對像」,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話。所以,南先生說「我們讀書,要透過語意,要透過語文內涵的意義,找出思想、道理的真諦,這才叫學問。」由此可見,千古以來用訓詁之法依文解義,或用主觀臆測推斷,怎麼能夠了解《論語》的精髓,如何知曉孔子學說的真諦呢?tvb now,tvbnow,bttvb2 g ~/ C/ j9 _# F
. b) W. |4 O7 F2 j5.39.217.76為孔子平反洗冤
7 }. H. c O9 ]+ D0 n, [.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U4 m$ d& c: p* A# g
由上述可知,南懷瑾別裁《論語》、為孔子正名的意義之大了。正像上節所說:由於漢唐以來,特別是宋儒的理學家把《論語》解釋錯了,不僅使孔孟思想被人曲解,也使得孔孟的形像被人扭曲了。因此,後人要推倒孔孟思想。進而造成許多人對四書五經特別是《論語》和孔子的誤解、反感。所以「討厭四書五經的情形,是無以復加了,而問題出在四書五經的孔孟思想被講解錯了」(南懷瑾先生語)。
4 d2 i* s% l S2 h5.39.217.76
; _/ s; Y; \ ^4 {tvb now,tvbnow,bttvb時至今日,孔孟思想雖然沒有被推倒,但卻對孔子學說的精髓義理,注釋家們大多曲解錯解,或斷章取義。經過歷代儒者左釋右解,特別是宋明理學家們這樣一搞,使得千年以來,人們對孔子的印像是冰冷刻板、不拘言笑、不近人情,甚至是迂腐—因為聖賢之人是不能隨意說笑、玩鬧的,也不能生氣、發脾氣,甚至不能有作為正常人應有的情感和欲望。一句話,不能有喜怒哀樂。所以已經失去了孔子原本真正的面目。我無意為南懷瑾辯護,因為他一生所做所行,自有公論;也不是刻意美化孔子,因為既然是至聖,當然是知行完備、至善之人,一個才德全盡的聖人何須我來美化?我只想辨明真相,還其本來面目而已。
$ m4 K4 t" d! f! F7 Q9 w# l; d5.39.217.76
. L8 i L) l! M) S) E- ~: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其實,孔子很開明、很通人性,活潑幽默而多有言笑;比我們一般人更親切隨和,更懂人情、善解人意,而且情懷博大。我們來看看〈公冶長〉篇的5.8章句:「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這裡的語句辭章近乎白話,無需箋注。所以,南懷瑾更不去逐文逐句地翻譯,而是直奔本句對話雙方所談的內容「仁」。「首先他問子路的學問有沒有達到仁的境界,也就是說是否達到以仁道入世的程度?孔子說:『不知也。』」
4 F1 ~1 S! T/ w7 {: b9 v
( W- r% O# X' K% M6 _1 D1 n! p5.39.217.76然後,南先生根據孔子和孟武伯說話的語境和當時的對話場景,給我們提示了孔子對孟武伯的問話,不好正面作答的隱衷:「孔子說的是一句幽默的答辭,不肯定的話」,對於孔子不肯定的答話,孔子為什麼有不好正面作答的隱衷,錢穆先生也有釋解:「不知也:仁道至大,仁德至高,孔子不以輕許人,故說不知。」公仔箱論壇/ V7 k, @: z4 o0 |6 G* X
公仔箱論壇. n- U8 v' Z1 n$ D
由此可見,錢穆先生也看到了這一點,絕不是南懷瑾的個人隨意發揮。接著,南先生用現實中的人情事理舉例說:「等於有人來問我們說,你認為你的學生某某的能力,能不能當省主席?我們也許答復他,這個我不曉得。」無論是當時課堂的聽眾還是讀者,聽(讀)到這裡,一下就進入了對話者的語境和場景,這對准確明了孔子話語的內涵至關重要。南先生又深入一步,把一個有很高修養的人,面對別人來征詢自己學生如何時的心態描述了出來:「也許我們的心裡認為這個學生的本事,還超過了這個地位,但口頭上不能這樣吹;也許我們認為這個學生當科員的本事都不夠,也不能說得他太難堪了,否則害他沒有前途、沒有飯吃,我只有說不知道。」
/ I. y% F. y! H/ Y公仔箱論壇
3 X1 b+ ]; z v. r g; h0 d: e1 h! z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每當我讀到這裡,真的贊嘆孔子的虛懷若谷和善解人意的情懷,也感佩南懷瑾深懂孔子此句的仁善心境!—自己的學生再好、再超群,「口頭上也不能這樣吹」,這是謙虛;自己的學生差很多,比別人認為的低很多,「也不能說得他太難堪了……」,是慈悲啊!所以,孔子才說「不知也」。但孔子只是就「仁」的修養境界而言,才說「不知也」,他還是准確告訴了孟武伯子路具體的才智與能力,那就是「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南先生接著說:「所以孔子說『不知道』這句話時,是帶著笑容說的,就是不作肯定答復,當然語意中隱含了子路還沒有達到仁的境界的意思。」並謙虛地說:「這是我對這個『不知也』含義的看法。」這顯然是南先生一再想表明的,只是他個人的看法,沒有說孔子的話就是這個意思,不強迫別人接受,更沒有否認別人而以為自己的正確,這也是「別裁」的另一個含義。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 E- E4 f% @: N
: V2 ^6 h! p) I/ e3 z9 B5.39.217.76其實,孔子也有和我們一樣的地方,偶爾也率性而為地玩笑一下,〈陽貨〉篇17.4章句就是一個典型實例。他有個學生叫言偃,字子游。子游去武城做官了,孔子就到那兒去了。我們先來看原文:「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南先生融情融景地講解到:「一次孔子到了那裡,聽到弦歌之聲……孔子嘴巴一咧,這麼一笑說,子游真滑稽,在這樣一個小地方,用這種高級教育來教育老百姓……過於小題大作了!」子游質詢孔子說,先生呀,以前您不是常這樣教導我們的嘛,「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這個話,是你教育我們的!但人家實踐了,你不能笑人家呀,我應該教育他們啊!孔子看子游當真了,於是就說,是是是,馬上收回了剛才的話,並告訴其他弟子:「子游的話是對的,我剛才是開玩笑說笑話的。」這就是真實的孔子,他率性地說、率性地笑,也沒有固執己見,更沒有一副道學的面孔。這和人們受舊說誤導而想像的孔子完全不一樣。所以,南先生接著告訴我們:「我們不必像古人一樣,把孔子塑造得那麼好,孔子也是人,有時候也會說個笑話。或者不經過大腦說話的時候也是有的。」我們越是看到孔子真實的地方,便越覺得孔子可愛。
8 }3 P% ~ @8 G2 m公仔箱論壇
+ g: H' n! A `6 Q# t- R公仔箱論壇此外,還要說說論語和其他古籍裡的「子曰」「詩云」了。就《論語》而言,這種全篇一律的記述,可能是由於當時的書面文風和行文規範,它只能這樣記述為「子曰」「詩云」。至於在什麼環境、什麼語境下曰的,當時曰者的心情、語氣,以及具體「雲」的什麼,都要由讀者結合上下文自己去品讀。除《論語別裁》能夠依據具體情形和曰者語境而靈活地講述外,從古至今,幾乎所有《論語》箋注對「子曰」「詩云」釋義,要麼是「孔子說」、要麼是「先生說」。我很理解先人們對聖賢話語注解的謹慎,不敢越雷池半步。問題是,聖人也是人呀,他不可能、也不應該是不管什麼場合什麼情形,都像機器人一樣,用一個語氣、一個腔調說話吧。更不可能是永遠一絲不苟板著臉的。
, v/ B; `) q( W9 S( j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h7 q. ~: `6 l6 k* d. H
除了開玩笑,孔子時常也會感慨一下。譬如〈公冶長〉篇5.11章句:「子曰:吾未見剛者……」南先生就這樣譯述:「孔子有一天在感嘆,他說我始終沒有看見過一個夠得上剛強的人。」細讀原文,明顯看出孔子確實是在有感而發,南先生沒有死扣字句為:「孔子說……」,《論語別裁》在這些細微方面,相較其他箋注也算上是又「別」了一點。正因為南懷瑾能夠結合孔子在每一章句講話的環境、語氣,才使得該書讀起來活潑潑、有生氣,裡面人物也都感覺像「活」了一樣,這也是該書大受讀者歡迎的原因之一。也終於明白南先生說的,如果把《論語》的對話場景還原出來,每一章句都是一部精彩的話劇和影視劇,只可惜難能找到有如此高修養的人來演呀。由此可以看出,南懷瑾先生在研讀和講述《論語》時,不會死扣文字語句,停留在文的層面;他一定會結合該章句說話者的身份、語境,事件的背景和所針對的特定的人和事,立體的、完整地展現出來。這一點是其他學者型的知識分子所不能及的,當然,這也是他們不能接受的,所以才指責為「隨口亂說」而大加誅伐的。
4 V# \6 h0 Z5 Q4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K C" y5 }8 |8 j( }4 w5 v, }$ c
南懷瑾的別裁和講述,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儒家和孔子刻板的印像,再現了一個活潑、通達,還會開玩笑的真實孔子。其意義不僅使孔子得到了正名和平反,而且對於重新激起民眾研習中國文化、重新認識儒家和孔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像學者余世存說的:「他打通了廟堂和江湖,讓普通大眾對傳統文化有了親切感,為大眾提供了一種入門的可能性。」也正因為如此,「南懷瑾做了中國傳統讀書人、學院讀書人不願意做、不屑於做,今天看來也沒有能力去做的事情。」因而,「他把傳統文化用一種深入淺出的語言和比較通俗的方法傳遞給現代的讀者。」從而改變了長期以來把傳統經典學問只放在講壇上、學院裡面,沒有推向大眾的狀況,使束之高閣的傳統學說以平實的、常人的語言表述出來,完成了儒釋道教義和傳統學說的趣味化、大眾化和世俗化。余先生進而總結道:「我們大陸知識分子沒有完成文化現代化、知識現代化的任務,大眾對世俗化的知識、學問是有需求的,所以南先生的著作填補了這個空白。」
0 T6 z9 A6 b! [- F公仔箱論壇
$ \0 x& s' P. {南懷瑾不僅博學,注重實修實證,更主要的一點是,他是開悟之人,對儒釋道三家學說的核心—「心性」透徹明了。深明儒釋道經論言說差異下的根本核心是一樣的、相通的,都是講心性的問題。因此,南先生才能把《論語》解釋得那麼生動和通達,這也是南懷瑾不同於一般學者的最根本的地方。從古自今,除了南懷瑾沒有人這樣解讀過《論語》,所以是《論語》「別裁」。難怪海峽兩岸的一些學者們「一看就大吃一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