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文章可能有點長,但這是老范我對香港現狀最真摯的心聲,希望各位讀者看完之後,可以盡快廣傳給你身邊的朋友,以免他們再受欺騙。」
1 u1 G* Z/ B5 K7 o2 R5.39.217.76以上對白,各位讀者近日是否好像很耳熟能詳?近日在Whatsapp、Facebook以及微信等社交網絡上,突然廣泛流傳大量針對泛民、佔中,當中部分更冒充了沙田圍呂明才小學黃潔蓮、中大校長沈祖堯,以及專欄作家李純恩等名人的名字,疑似希望透過「訴諸權威」,讓讀者相信及廣傳一些較偏激的論點。你或者你身邊的親友,恐怕亦有收過類似的短訊吧。
9 ^- j0 a% v" i9 O" H 圖1
' G% B# T4 A1 B有時,一些無傷大雅的謠言,老范認為可以笑笑便算。譬如,這一兩天巴西在世界盃慘負於德國腳下。中國便有網民「發現」(見圖1),在李白一篇名為《遊巴蜀》的詩,原來是藏頭詩,隱含了「二零一四巴西慘敗」這個密碼。當然,老范我只在搜尋器找一找,就立即發現「查無此詩」,所謂密碼,純粹是網民子虛烏有的惡作劇。
2 Q, i6 ]8 s/ v5 p( i" j: o5.39.217.76然而,我們其實早已了解,網絡謠言對社會安寧的潛在影響。2003年沙士期間,香港曾有一個中學生在網上謠傳香港已經成為疫埠,觸發有港人一度搶購糧食。而部分香港及中國市民由於誤信鹽能提供輻射,在福島核事故後「盲搶鹽」的事件,更令兩地市民成為國際笑話。
$ W, i Y% N! C% n- Z公仔箱論壇因此,當近日正值七一前後、政改及佔中如箭在弦的政治敏感時期,突然有大量同類的言論在網絡及智能電話之時,難免令人懷疑部分言論的真確性,以及部分謠言是否涉及親共陣營的政治操作。因此,老范決定要追本朔源,看看部分網絡言論是否真確,以及部分謠言的出處。
3 ]6 V3 t0 q2 Ftvb now,tvbnow,bttvb當中,一篇部分網民廣傳的文章,是據稱由移居美國的陳耀華教授夫人陳淑安女士(香港教育學院名譽博士)所撰寫的文章。這篇指責「泛民是破壞香港的始作俑者,應該受到社會的唾罵和指責,犯的錯比拉登更重!」的文章(同時指責了《明報》不刊登她的文章),不但被親共報章《香港商報》於7月2日全文照錄「以啟思索」,更成為了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的「市民來函」,在議事堂內成為了她攻擊泛民議員「拉布」的「彈藥」。3 q h' Z/ s+ B: \# a
老范先翻查陳淑安女士的背景。首先,陳淑安女士確實是已故中大教授陳耀華的妻子。然而,她並不如文章所言,是香港教育學院名譽博士。香港教育學院在2012年,基於陳女士在香港幼兒教育40多年的貢獻,向她頒發了「名譽院士」。倘若這篇文章真的是出自陳女士之手,難以想像她會搞亂自己的名銜。
/ f y3 r# S2 |' A" w, T7 O公仔箱論壇另一個疑點,陳淑安女士被譽為香港幼兒教育活動教育法的鼻祖,在幼兒教育工作了四十多年,可以想像,她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慈祥長者,而不是一個會「冷血、涼薄、刻毒」地批評香港人「反智,狂妄,活像個瘋人。」公仔箱論壇0 i5 f5 i; p' K- U
圖2公仔箱論壇6 R' h- x* ?% @: b
! C j8 ?+ A4 G1 E8 U
+ K- [. X5 I$ `/ V5 }4 m; i3 Y7 F: y0 O! ~tvb now,tvbnow,bttvb最後,亦是最有力的證據,就是老范發現,這篇文章第一次出現,是2013年2月7日,一個名為陳賢敏的網民(見圖2),在「反社民連大聯盟」群組刊登文章,聲稱「曾嘗試投稿到明報試圖把它post 出來,怎料明報以搞擠為理由拒絕出稿。請各位瘋瘋瘋傳!!!我要愈來愈多人聽到我的聲音!!!」,其文章內容與「陳淑安女士文章」接近完全一樣。愛港力的網誌,翌日便刊登了她的文章(link 3)。而這篇文章,在2013年9月,就突變成由陳淑安女士所撰寫。
& n9 B& Q5 g9 I$ E" a" r
$ A1 G! o. Y% b5 b$ Y公仔箱論壇
/ R$ c$ k- z3 v+ e+ I而李純恩早前被冒名發表的文章,老范追查文章的出處,相信是2012年3月30日,在「香港討論區」有網民呼籲市民不要出席泛民舉辦的4月1日及7月1日遊行所撰寫的。當中,該網民以「76仁」來形容在行政長官選舉得76票的何俊仁,明顯對泛民有看法。李純恩被冒名為該文章的現象,則在2013年起開始湧現。6 K; O. ~% F* R1 W
0 w( C/ Y, {% f! Z/ k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y9 Q* w* I; D
老范必須指出,這種造謠的行為,不但令當事人蒙受不白之冤。而這些文章在今年71前後突然瘋傳,更似是部分「有心人」有心組織瞞騙香港市民的集體行動。因此。老范呼籲各位讀者,遇到「可疑文章」時,善用搜尋器查找一下,很容易便會知道文章的真偽。另一方面,若有親友把這些網絡謠言傳給你,讀者們亦不應因為懶惰而不加以澄清,否則,倘若這些流言多聽幾次,恐怕便會成為不少人心中的「真理」,有害於香港的民主進程。最少,梁美芬議員及《香港商報》,這次便「不慎中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