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電/一連兩天的歐盟峰會昨揭幕,焦點是今日投票決定下屆歐盟委員會主席,隨著意大利、瑞典和荷蘭等潛在盟友臨陣倒戈,極力阻止歐元集團前主席容克接任的英國首相卡梅倫面臨外交慘敗。拉響英國退出歐盟的警號,分析雖然指成事機會極低,但卡梅倫或以此要求歐盟在其他範疇讓步。
2 u* V2 ?" ~ L7 Ptvb now,tvbnow,bttvb. K; i- S( O, H8 q6 ~
歐執委主席一位,目前最被外界看好的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獲得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波蘭總理圖斯克(Donald Tusk),以及歐洲議會主要黨團領袖的支持,一般預料出線機率相當大。 tvb now,tvbnow,bttvb( W! m/ I& i5 N
0 V. y& X7 Q( Y& @公仔箱論壇 卡梅倫(David Cameron)指摘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是聯邦主義者,質疑若由他出掌份屬歐盟行政部門的歐盟委員會,將進一步蠶食英國的自主。
: E7 A$ z7 V2 M% m; u公仔箱論壇! L/ Z# N; p0 Q5 i) G, y1 u
卡梅倫公開推動阻止容克當選的行動,但原與他同一陣線的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Fredrik Reinfeldt)和荷蘭首相呂特(Mark Rutte)周三先後”轉軚”,前者稱只要歐盟主席範龍佩證明容克得到足夠成員國支持,瑞典便會跟隨;後者則證實,倘今日就歐盟委員會主席一職投票,荷蘭將支持容克。
! r8 i$ j& C4 L- [& i, J5.39.217.76
% Z* e1 X$ |; G; M. `; [ 英國還失去歐盟大國意大利的支持。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周三宣布支持放寬歐盟條約中有關政府預算規則的解讀。外界相信,此舉將促使意大利總理倫齊(Matteo Renzi)站在撐容克一方。 5.39.217.76& J. L8 I: n+ G2 X4 s' Y
1 j. X0 P. x7 ytvb now,tvbnow,bttvb默克爾已向德國國會表明,容克的任命得到“足夠多數”歐洲領袖支持。事實上,卡梅倫的反容克戰線中只餘下影響力有限的匈牙利。不過,卡梅倫仍欲堅持到底,甚至表明會不惜打破歐盟峰會以共識決議的傳統,要求以投票作出決定。
4 W. C/ A' |. e K5.39.217.76tvb now,tvbnow,bttvb3 J* ?0 c2 y$ v! c% d" k
儘管呼聲甚高,但由於英國首相卡梅倫大力反對,揚言在討論中提出投票表決,這使得本屆的歐盟執委會主席可能首度需透過投票產生。
, A8 h1 Y, G$ ]5 k2 L3 B6 y9 N
; D8 R# Q' I" B1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根據歐盟慣例,執委會主席人選是由各國領導人在高峰會上協商後提名,並送交歐洲議會表決產生。新規定則要求各國領袖必須將歐洲議會的選舉結果納入考量。
& y) Y3 [4 r8 O5 \6 d
1 X" k( c' _6 }7 Y( ^$ h. E. W 這也是為何儘管梅克爾和榮科過去在政策、立場上有所不同,但由於榮科所屬中間偏右歐洲人民黨團(EPP)日前在歐洲議會選舉中拿下最多席次,梅克爾仍選擇為榮科背書。 5.39.217.76. }) R# Y7 h) V& i
5.39.217.76+ p2 v; W% C- x3 g' M7 k$ Y F) q
但卡梅倫卻擔心具有聯邦主義思想的容克一旦出任執委會主席,將無法勝任歐盟與英國針對兩者關係的廣泛談判,他甚至警告,如果容克當選,可能會逼使英國脫離歐盟。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 b/ ^. c# ^1 r
6 |4 U- @% i/ r2 u4 R$ Rtvb now,tvbnow,bttvb 英國《衛報》認同卡梅倫對容克的任命上作強硬表態,但質疑其固執的拉攏反對方式,將令自己變得孤立。卡梅倫在狙擊容克失敗後的打算仍是謎團,但他已向各國首腦暗示會進一步推動英國離開歐盟,包括落實在2017年舉行“脫歐”公投。
; d A) A) M- s公仔箱論壇$ V+ \0 }' Q: U3 G7 I
《金融時報》分析指,由於商界和金融界反對,英國“脫歐”幾乎不可能成事,但卡梅倫或以此要脅歐盟在其他方面作出更大讓步,例如加強限制外勞的福利等。部分歐洲政治高層則認為卡梅倫應為此受到懲罰,例如剝奪英國獲分配歐盟高官職位的機會。
" |4 |$ N5 o+ ]% O0 D+ ~6 O9 s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 j5 ~5 u% o/ k
歐盟領袖就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作出決定後,將交由歐洲議會投票通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