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賓.夏瑪在他的《和尚賣了法拉利》(Robin Sharma, The Monk Who Sold His Ferrari)中說,凡人每天平均在心裡面產生六萬個意念,但是其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意念,跟之前一天相同。5.39.217.76& ?; X5 }/ b+ A$ a4 I# Q- F) `
我是凡人,所以,這一刻,我亦正在重覆思考昨日,以及昨日之日的百分之九十五舊意念:今晚食乜餸、更年期時情緒會否失控、老來會住在大坑道還是大坑東、死前能不能圓所有的夢……。
1 l3 f# Y7 l2 e0 ~ y f( y關於圓夢,很多人總是要等到被醫生宣判了死刑,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時才有勇氣去做。就像之前一位英國諧星,被醫生誤診為末期肝硬化,才決心花掉所有財富去圓他的人生七個夢(不過在八星期後,是幸是不幸,醫生證實他只是患遺傳性血色病,病情可以透過藥物控制),就是了,為什麼總要等到那一天?) v/ y6 o& K1 w- i" A# B( S
撇除因為現實生活有很多考慮,也許正如Daniel Gilbert在他Stumbling on Happiness所提出,期望本身,比實現夢想,更能令我們感到歡愉。原因是當我們為將來做連串白日夢的時候,我們傾向只想美好的、成功的部分,而不會幻想願望如何落空。因此,在夢想實現之前,我們已一次又一次在腦裡經歷「夢想成真」,而感到滿足。
: y% a9 X# ~# V! O' N: I9 M- g9 p5.39.217.76在一項實驗中,受試者可以選擇即時、當晚、明晚、或者一星期後去一間高級法國餐廳吃免費晚餐,大部分人都挑選一星期後才去,因為他們覺得多了一星期的幻想和盼望,感覺會更好。
. f, k2 ]1 Y% u" ^0 Y1 b$ ^( ntvb now,tvbnow,bttvb另外也有研究指出,當我們幻想著一件美好事情,我們評估它將會發生的機率也隨之提高,所以我們才會讓夢想延續,因為深信它「必然」會降臨。
. ?, D1 d( D4 H7 p( I# B' E, H無論我們相不相信科學家的話,那位英國諧星的死前圓夢奇遇,卻令我想起陳光在《窮人永不得翻身》一書中引用這樣的話:「人生最可悲的事有二件,第一是:到死的那天,發現錢還沒有用完;第二就是:還沒到死那天,錢就用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