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華人社團存續 新銳接棒成關鍵

華人社團存續 新銳接棒成關鍵
& ?# \& X; }; ?" L5 G, w6 C4 Z- ]: mtvb now,tvbnow,bttvb
3 B% v) U* y4 Y/ c海外傳統華人社團的持續發展問題晚近引起關注。儘管歐、美、加拿大、澳洲華人移入歷史各異,傳統華人社團的存續去向亦有不同軌跡,但其間卻不無共通點,就是各地傳統華人社團都面對老化和接班問題。
* T; i( \/ r" Y% dtvb now,tvbnow,bttvb5.39.217.76' R) x* m  H8 a% I2 z7 m
倫敦華埠以至全英國首座中式牌樓將屆落成三十周年之慶,而一座新牌樓亦刻正在興建擬議之中,可說有承先啓後的延續之誼,然而這些牌樓所像徵的華人社區,其社團世界卻有出現斷層之虞,實在前景堪憂。
6 ^" z% c4 b% U*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 R' h( s; U( q. a% l, U& P5.39.217.76
華人社團在英國已有超過一百年歷史,期間大多傳統社團的活動和運作容或有起有落,但從未間斷。隨著好些傳統社團日漸「人口老化」,儘管部分已意識到準備安排接班的必要,然而不少至今仍原地踏步,後繼無人的危機已迫近眉睫。
6 m( c. r: C5 X2 C8 N6 @2 E) X; N*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 u# e! V+ p& d9 G" L5.39.217.76
隨著近百年華人移民的不斷流入,英國華人社團的數目亦有增無已,而其中傳統華人社團若說在戰前特別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寥寥無幾,五十年代之後卻如雨後春筍湧現。這無他,這期間香港尤其是新界人士大量到英工作定居,先後在各地形成大小不一的華人社區,傾向不同的華人團體因而亦相繼出現。當年組織運營這些社團的多為青壯之士,而此前已存在的少數老社團亦有賴這批生力軍接班承繼。
3 p6 I0 k5 N5 J5.39.217.76
" j# D3 G+ o( j1 F: i5.39.217.76
英國傳統華人社團經過近半世紀的蓬勃發展,至今戛然面對接班危機,究其原因,首先是好些社團早年缺乏遠見,作出老中青結合的架構安排,以致到頭來臨渴掘井,未必有水為繼。事實上一直以來英國傳統華人社團的組織運營大多出於香港以至廣東移民之手,此前它們既未作接班過渡準備,又未能吸納非香港廣東籍的新血,如今陷入窘境幾乎是勢所必然的。
2 i* w1 ?$ w, E3 O#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39.217.768 e1 q* `; }- r' u3 x
有謂傳統華人社團大可而且應該在新一代居英華人中培養接班人。然而在英國出生或成長的新世代華人,基本上大多已習慣英國或西方生活及思維方式,與本地華人社區縱非全無親和感,對傳統華人社團活動亦未必熱衷,加上社團每每鑑於這種疏離感而鮮予栽培,新世代的華人大軍因而迄未能在傳統華人社團的接班問題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h# ?9 Q, i! X4 y/ f  g- F! H
1 L' g8 F, F! c.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當然,新世代華人對傳統華人對社團的缺乏熱衷,不能完全歸咎於中西文化的差異。包括傳統華人社團在內的大多華人團體往往只屬聯誼性質而欠缺較宏觀的目標,也每成未能吸引新世代華人參與的原因。tvb now,tvbnow,bttvb6 m4 x: V+ n& D

" K( }0 C; i1 x3 ^, K
無獨有偶,有關方面數年前已開始關注海外華人社團的接班問題,並提出要求社團年輕化的政策,部分社團順應這種要求之下確曾嘗試交棒,但礙於種種原因,畢竟未能完全年輕化,而這亦恰好顯示好些傳統華人社團故步自封的根深柢固問題所在。
; M# W# Z6 m3 g+ Y2 b, m  S
6 N& j* [) O6 z3 y/ ]: n
隨著近二十年中國新移民的大量湧入英國,由新移民組織的多種不同形式的社團亦相繼出現,其數目即使不超過傳統華人社團,也不遑多讓。不少傳統社團面臨接班危機之際,新移民的社團將可甚或應可取而代之之說甚囂塵上。儘管這種推理並非全屬無根之譚,但新社團大多尚未成氣候,且每每鄉土氣息極濃,而英國的華人社會目前仍是香港以至廣東華僑為主體,新社團實暫難發揮主導性的作用。
3 t5 w# }* e7 }; O( z" G/ F0 h- g公仔箱論壇6 J& E8 z% w6 g% r2 U% f! `
不少人於此轉而寄望於近年由新生代華人組成的一些爭取參政團體。然而這些團體的成員,儘管其中不乏才智之士,但大多不單不諳中文,對華人以至華人社會亦認識有限,遑論中國文化。他們與華社基本上近在咫尺,實質上幾乎遠在天邊,因此這些團體更無可能取代傳統華人社團的角色。
. ?5 {" @2 ~7 P2 T% J' X7 ~1 L% e& {5.39.217.76, c3 c( u1 Y7 \; B( t% o* T3 [
相對於英國,美國不少傳統華人社團已銳意革新,吸收中青年專業新血加入為骨幹,並加強與各方面的聯繫,增強服務工作,因此每見「老樹重蘇新枝發」的氣象。! @% x7 Y- N% h9 M  @; w
公仔箱論壇1 W! }; M: J. S2 o, ]
然則作為英國華人社團主體的傳統社團接班問題既亮紅燈,若不設法救亡,則不單難保無漸次湮沒之虞,在別無取代之下,英國華社亦難免出現結構性的危機,屆時華社的地位亦勢受威脅,更不要說在主流社會中還能發出多大聲音。何去何從,值得大家深思,而美國傳統華人社團無疑是頗堪借鏡的榜樣。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