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麟﹕英國撤殖的思前想後tvb now,tvbnow,bttvb) V- j! k2 J8 Y
5.39.217.76% |7 z& m, [+ }( H: X
2 c) ~: W+ a3 u- ltvb now,tvbnow,bttvb蒙沈旭暉教授提攜,今年任教一科有關非洲政治經濟學之殖民主義之部分,讓我重讀一大堆書本及資料。多年沒有再接觸殖民史,現在回看新舊資料,已有另一種體會。
( E: X5 T8 [! d% |8 W j1 ^1 f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f, s7 ]& l9 d
英國為何要殖民?理由多不勝數。主流的看法包括帝國主義剝奪資源尋找新市場論、政治好大喜功論、文化優越論(所謂「白人的負擔」)及宗教傳播論等等。二次大戰後的研究,以帝國主義、剝奪資源、尋找新市場論比較流行。其背後的一大假設,是一班商業巨賈,運用其在英國社會的影響力,包括其家族淵源、名校舊生 網絡以至政治連繫等等因素,主導甚至騎劫英國政府之殖民政策,為其商業利益服務。
* ^0 w4 A5 f; a7 L! Z0 W* c(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1 g/ d$ ` H# i) X! x& D0 \此等論者,以PJ Cain及A G Hopkins一書British Imperialism為一集大成之作。此理論之魅力,在於承先啟後。「承先」的意思,是假如經濟掠奪論成立,大家就能夠將英國殖民史好簡單地套入一個經濟拓殖論之框架,毋須要再花時間,微觀地仔細分析各殖民地的各項不同因素,以剖析英國如何管治殖民地之異同。在這理論框架下,只要英國成立一個新殖民地 (或保護地),就等於把該殖民地拉入當時以英國為首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也必然有國際貿易往來。在比較優勢的經濟發展下,再加上英國政府素來要求殖民地政府財政收入及支出需要自給自足,這就形成足夠誘因,讓殖民地透過推動一套適合自己、益自己友的經濟秩序來「營運」殖民地。因此,最好、最快及最可靠的,就 是找英人開天闢地搞農業、原材料甚至做買賣搞生意。只要資本主義秩序進入殖民地,不就是國際資本大財團剝削原居民的開始嗎?這個框架,放在印度,放在贊比亞,放在羅德西亞以至牙買加,一樣說得通。
, Y6 ^( E- E* J _' J5.39.217.76
5 ~( |! e" Q* R# V& htvb now,tvbnow,bttvb. o! N* f1 Z- e& ]
承先啟後理論現仍盛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M4 s! \$ Y I# ~0 `1 q
公仔箱論壇; f8 C X5 h$ C+ V! i
「啟後」的意思,在於以重商為主的殖民政策,即使英國在心不甘情不願下,放棄殖民地讓其獨立,仍然以另一種方法支配新獨立國家,這就是依賴理論之基礎。換言之,在英國政府「保護」下,原本之英國或西方跨國資本集團仍然壟斷覑新獨立國家的經濟命脈。縱使殖民地主子走了之後,資本家仍然留下,經濟命脈仍操在 前宗主國手上,令新獨立國家無法走上工業化之路。與這套依賴理論成雙生兒的就是政治炸彈論,即是說,宗主國在離開殖民地之後,埋下不少政治炸彈(包括人事佈局、政策缺陷、體制失效等),在獨立之後這些炸彈逐一爆發,令新獨立國家疲於奔命,不得不繼續聽命舊宗主國等。5.39.217.76, I. D; r5 ~6 o% m( x+ l& h/ t
( \" \1 n) ~4 D; a.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些理論直至現在仍然盛行。不過,這理論有一個基本問題未解決:既然掠奪資源發展新市場是主要原因,有些地方完全是荒蕪之地,不見得有好高商業價值, 英國為何會在「山旮旯」建立殖民地?看官可以爭辯說,因為那些地方如塞舌爾是南印度洋的中途站,可作商船補給云云,但福克蘭群島又如何解釋呢?加勒比海的特克斯和凱克斯群島(Turks and Caicos Islands)又為何要「爭餐飽」呢?5 N: G2 b- {6 W$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7 A0 e" t2 w
誠然,建構一個大理論作為英國殖民主義發展的模式,本身已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不過,經濟決定論排除了政客個人之喜惡因素、大國之間外交較量的因素以及地緣政治的因素。所以,劍橋學者Ronald Hyam就提出了地緣政治的因素,作為解釋。tvb now,tvbnow,bttvb, H! L# a; {' j
( o* y* r1 _& r8 m9 e5.39.217.76
* |. ]: ]8 t8 I, W* O2 mtvb now,tvbnow,bttvb不同地緣政治之考量
, A {- U1 L; J* u/ A I9 q0 M: L
: N: A1 F! c1 X& ^4 }7 Ntvb now,tvbnow,bttvb當然,Hyam並沒有說,經濟及貿易因素不重要,但他更重視各殖民地之不同地緣政治之考量。他認為,英國政府官員雖然口裏說要推動貿易,但實際上,以英國官員的牛津劍橋之教育背景,以及政府內部素來之精英主義作風,基本上對商人之言當作耳邊風,有關經濟決定論的研究,誇張了商人與政客之關係,倒轉了角 色。與其說白人商人挾英國政府官員自重,倒不如說,英國倫敦的長官意志,在主導殖民發展的大政策上,才是關鍵。他看到一些例子,如肯尼亞獨立之前,為遏止歐洲商人在肯尼亞之氣燄,堅持把政權交回肯尼亞獨立領袖肯雅塔,當中的考量,包括遏止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向其他非洲殖民地散播的問題。
1 ~- C6 A9 S+ N8 G6 ]4 [
8 u+ x0 ?: u. g0 A7 v. C5.39.217.76Hyam又認為,殖民地官僚的喜惡,以至殖民地大臣的個人理念,同樣是令英國在戰後,由慢慢地撤殖到迅速撤殖的關鍵。一反經濟決定論者的看法,Hyam指出,殖民地部在戰後考慮撤出殖民地之時,並非純粹從經濟因素決定,而是內部一直存在一種「使命感」,即是假如有足夠管治能力的話,應由殖民地人民自己管治,而不需要英國人在背後操控及指點。英國的責任不是將殖民政權千秋萬世,而是在適當的時候釋出政權而離開。這個潛規則是源自殖民地部官僚,由間接管治 (Indirect Rule)佔主導的思路,慢慢轉向託管(trusteeship)過程有關。8 z x& n9 x O, {4 L$ A
公仔箱論壇+ z: k2 a& ]1 v3 z/ ^. L# R
這個說法,與一直以來的主流教科書說法,有所不同。按主流之見,在二戰之前,由於牙買加以非洲殖民地或保護地出現動亂,連帶揭發其他殖民地人民之非人生活,經濟及社會發展落後。究其原因,是因為在間接管治之大原則下,英國殖民政權盡量不去管理非洲當地之原住民及其地方權力架構,導致殖民地之經濟及社會發 展停滯不前,所以在禧利爵士(Lord Hailey)的主催下,英國在二次大戰之前後,推動殖民地之經濟及社會發展,大搞基建農業,提高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1 E9 s+ E) |9 j
tvb now,tvbnow,bttvb+ ^! r- `8 p2 u; c. u6 B7 T
tvb now,tvbnow,bttvb3 S, N+ I9 D" V% a8 k
英國有心埋下地雷 還是港人治港自己不濟事?tvb now,tvbnow,bttvb' H) f9 }9 p3 O$ Z% K* k& [! U9 s
5.39.217.76$ v' l% W( l; T9 a0 [
至於Hyam的說法,則強調政治上的思維轉變,雖然與主流論述之立足點不同,但都是殊途同歸:即是說,英人把管治重心,轉向經濟及社會發展之同時,但其政治發展思路之重心,也一同轉移。因為既然英國國力日衰,交出殖民地是遲早之事,而在交出政權之時,英國官僚是想把一個爛到透及落後到底的政權釋出,還是 把一個比較像樣的社會交給新政權呢?答案顯而易見。這本身也切合Hyam另一個說法,即是殖民地官員及大臣在考慮撤殖的時候,榮譽(prestige)是 重要的,用比較平民的說法,即是要光榮撤退。tvb now,tvbnow,bttvb6 O& h% Q2 k, _( l6 ?9 i
$ v! |, R! L5 f% f0 X+ P' o
在Hyam眼中,在英帝國晚期,基本上已有一套撤殖方程式,包括移交權力的談判、文官體系的移交,以及扶植溫和政治力量等等,而日後欲維持影響力的話,就只能透過英聯邦(commonwealth)來維繫。同時,英國國力江河日下,戰後外交已視美帝馬首是瞻,維持世界秩序的任務變成由美帝主導、英帝扶助之格局。至於二次大戰之前,甚至一戰之前由歐洲列國瓜分世界的政治形態,已一去不復返,英國亦沒有誘因與其他國家爭做世界一哥。公仔箱論壇6 i" ]9 Y! a" x. n) }3 [5 S
$ j. x' q, u- J# F3 P- Mtvb now,tvbnow,bttvbHyam有關殖民及撤殖其實是回歸傳統上之殖民研究方式,即是嘗試以政治博弈、政客抉擇以至國家榮耀等來建構一個大理論,以理解英國拓殖及撤殖過程之中的背後原因。但他的新意,在於不完全排斥經濟理由,以及利用政府檔案,揭出殖民地部的內部決策走向及思路之轉變,以支持他的理論。放眼香港,按Hyam的論 述,究竟是英國有心埋下地雷還是港人治港自己不濟事呢?答案不言而喻。: r4 C$ |7 R" N' h4 R
* F/ e/ l# V3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7 Y7 g+ a* R. y, E4 `* E3 k
◆延伸閱讀4 @& N3 Z1 {; w3 h( C
5 m3 i. }, l8 A9 e2 E4 j
Ronald Hyam (2010), Understanding the British Empi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 w9 `5 k" s0 X5 k( [7 ~& j5.39.217.76公仔箱論壇' ?. G1 Q7 o: C7 S9 D1 y- O/ d3 K
Lord Hailey (1938, 1956 revised), An African Surve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