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切口愈近軀幹 神經復元愈慢 一月僅長一吋

切口愈近軀幹 神經復元愈慢

一月僅長一吋

tvb now,tvbnow,bttvb7 u& W5 u) Z' Z+ H9 |

本月中,一名地盤工人被起重機扯斷手掌,需重新接駁肌肉、骨頭和神經線。(資料圖片)

tvb now,tvbnow,bttvb4 R3 h4 l) q, h; @' z3 a

5.39.217.76+ d/ b# f( _8 B! r

編按﹕


3 F3 H) r) Z  a' R8 s  m公仔箱論壇

本月中,西營盤一酒店地盤發生工業意外,男工人走上俗稱「天秤」的塔式起重機頂部檢查時,被纜索扯斷手掌……

5.39.217.769 i. q" z2 j8 {( {

上月底,32歲運輸司機在粉嶺用電鋸鋸樹時,失平衡跌倒,意外鋸斷自己左臂……

5.39.217.76+ W& m1 z( N8 W0 b3 P" ^% C; E

肌肉、骨頭斷裂,傷口一般集中在受傷位置,只需透過外科手術接駁傷口,就可以癒合;但神經線斷裂,「傷口」會沿神經線一直「蔓延」至肢體末端,沿途的神經纖維全數萎縮,原則上,受傷位置愈接近軀幹,即距離肢體末端愈遠,復元速度愈慢。


5 W. k( J) P  M: s"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早一陣子,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在街頭遇襲,事件震驚全城,可幸的是劉先生經過醫療團隊專業及悉心的護理下,傷勢日漸穩定。劉先生向傳媒朋友講述自己傷勢時,曾經提過大腿神經被切斷,康復期可能長達兩至三年。不少朋友都會發出一個疑問,為何神經線的復元會如此漫長?筆者希望透過此文章,令讀者對神經線受創後復元的過程有進一步了解。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0 W* Z1 h( ?( q

神經線從脊椎延伸


. W4 z# ~0 `8 c& J, a公仔箱論壇

首先由神經線的結構說起。神經線的細胞核原是位於脊椎神經之內,周邊神經就是從細胞核延伸出來,當神經線被切斷後,遠端的神經纖維會全數萎縮,只剩下由連繫組織構成的外殼,在神經線接駁兩至三天後,切口的近端就會長出新的神經纖維,經駁口延伸到遠端那個空殼之內,而這個重生的過程是非常緩慢,以一個健康成年人來說,重生的神經纖維約會以每月1英寸的速度向遠端生長。按照劉先生的身高,估計從他大腿神經受損的位置到腳趾尖約有30英寸的距離,聰明的讀者相信已經算出這條神經線最基本的復元時間為兩年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K' l  H& H$ _. p$ D8 v0 H+ U2 b

物理治療刺激肌肉 免萎縮


; b2 d2 T/ B" h: W

再者,我們不能忽略終端器官(即肌肉及皮膚感覺受體)的變化。一般來說,肌肉在神經線受損後兩至三個月就會出現萎縮及纖維化現象,按此推算到當神經線重新接上肌肉時,肌肉的功能也不可能立時恢復,所以在康復過程中需要透過不同種類的物理治療去刺激受影響的肌肉組群,避免肌肉過分萎縮。同時病人也需佩戴適當的護具來輔助日常活動。

tvb now,tvbnow,bttvb) Z! f7 y6 y- w* K) S9 o4 Z

相對於肌肉,感覺受體的衰退比較緩慢。如受損神經線能在一、兩年接上受體,皮膚的觸覺也可能有較理想的恢復。但在觸覺恢復前,病人需對受影響的肢體作額外的保護,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3 d! l* k8 e% h7 {& H公仔箱論壇

之前談到重生的神經纖維會從近端生長至遠端的空殼內,但不是所有的纖維都能到達終端器官,病人的年紀、身體狀、生活嗜好(特別是吸煙)及受創部位疤痕組織增生的程度,都會對復元的進度構成影響。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6 u5 v5 n

疤痕增生影響復元


0 }5 A5 O- |7 _/ Z/ `公仔箱論壇

醫生在跟進病人康復過程時,如發現神經線復元的進度不理想,便需要考慮手術探查已接駁的神經線,確定它沒有因為疤痕增生而受到擠壓,若發現此情醫生便要在手術過程中分離及移除疤痕組織,令神經線可暢順地生長。

tvb now,tvbnow,bttvb4 q' Q' }  s* b$ _( j7 s+ g

最後,經過漫長的復元過程,受創肢體的功能可能仍然有一定程度的障礙,這時醫生便需考慮一些重建手術,例如筋腱轉移或關節固定來改善肢體的功能,所以說主要神經線修補後的復元期需時兩至三年時間是可以理解的。


5 F5 R5 J# P; ~9 M

圖﹕Eraxion@iStockphoto、資料圖片

文﹕骨科專科醫生歐健明

編輯 王翠麗

美術 Money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