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新一代科考船科學號17日在西太平洋沖繩海槽進行綜合科考時,利用其搭載的水下攬控潛器(ROV)發現了海底黑煙囪的線索,在一些海底火山口發現了阿爾文蝦和毛瓷蟹等聚集的群落。5.39.217.76+ k% A$ l6 V, K, `
: J0 z4 y. S- |8 r1 m0 f' O% B! F 黑煙囪是一種獨特的海底熱液系統,周邊存在著不依賴光合作用的生物群落。科學號科考船第一航段的科考任務即是尋找海底黑煙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WPOS專項首席科學家孫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海底黑煙囪也叫海底熱泉,和冷泉相對應,它們是地殼活動在海底反映出來的現象,多分佈在地殼張裂或薄弱的地方,如大洋中脊的裂谷、海底斷裂帶和海底火山附近。按照萬物生長靠太陽的常識,在海底深部,沒有陽光並且是高溫區域,還能存在生物群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 b+ p2 a+ X: H* H!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8 i$ R4 {6 q 據介紹,海底黑煙囪附近通常溫度在300℃左右,在大西洋的大洋中脊裂谷底,其熱泉水溫度最高可達400℃。因其在海底看上去蒸汽騰騰,煙霧繚繞,煙囪林立,好像重工業基地一樣而被稱作黑煙囪。在“煙囪”中有大量生物圍繞著煙囪生存。煙囪裏冒出的煙的顏色大不相同。有的煙呈黑色,有的煙是白色的,還有清淡如暮靄的輕煙。5.39.217.767 l& Z) _+ V7 [ J1 w+ j
- H" V( I0 d: O# k, T5 D+ G- w; G9 R 本次科學號第一航段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李超倫在起航前曾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本次科考的重點是海底熱液系統相關研究,科學家根據之前相關文獻的報道,對沖繩海槽熱液區進行精確定位,科考船將開到已經標記可能存在熱液系統的區域進行現場觀測和取樣分析。同時探索那裏的環境特點,以及究竟生活著什麼樣的生物。
4 u) K4 k2 i2 A& W& {+ |4 H8 g4 _4 R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8 [4 e7 N7 a. u5 O* p
“這一次尋找海底黑煙囪,也是對生命起源的探索。在高溫高壓無光無氧的海底熱液區,存在著一些依靠硫化物、甲烷生存的物種,這打破了人類固有的思維方式。根據達爾文進化論和之前的科學研究,都認為人類起源於海洋,那麼如果我們的研究人員依靠本次取得的樣本分析,也許能夠解開這個謎底。”孫松介紹説,不同熱液口形成的生物群落也是不同的,這對科學家探索新化合物有了幫助。微生物在特殊的環境中會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微生物所攜帶的基因也將與其他物種不同,這對豐富基因庫和醫學方面的研究有新的啟發。5.39.217.76, ]$ G2 O C2 q4 g+ A0 O, P
% [( o" d |2 f# G6 e0 y+ h s5 K5.39.217.76 “目前被人類認識的海洋還不到5%,剩下95%的未知世界主要都在深海和大洋。”孫松表示,西太平洋海域是地球海洋系統組成的重要一部分,研究它對氣候變化、地質運動的影響,將對我國防災減災、海洋資源開發等起到一定幫助。
( ?0 s1 j% |$ J% ?( ?' M8 Ltvb now,tvbnow,bttvb * x9 i; p/ E/ Y0 n' U
據了解,科學號考察船抵達目標海域,在15日成功下沉水下攬空潛器,觀測到海底生物群落。科學號還將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一週的科考工作,預計5月2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務,到深圳進行短暫休息調整,再開始第二航段任務科學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