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4月15日是中共已故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5周年的敏感日子,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及妻子劉永清,上周五(11日)在湖南省委書記和省長的陪同下到其故居參觀,向胡耀邦銅像三鞠躬及敬獻花籃,官方對胡錦濤此行十分低調,有關其行程的網上留言全被刪除。胡耀邦兒子胡德華說,不認為官方對胡耀邦的評論會有什麼變化,家人也不在乎。
4 F. ?6 h t4 S+ q' ]2 r公仔箱論壇
" |- g4 H3 C. Wtvb now,tvbnow,bttvb胡耀邦故居紀念館工作人員昨日向本報證實,這幾天來紀念館的人特別多,其中包括胡錦濤。他表示,胡錦濤是第一次來紀念館,紀念館10日晚才知道有「大人物」要來。11日上午10時許,胡錦濤夫婦在省委書記徐守盛、省長杜家毫等陪同下來到紀念館,先到陳列館參觀,再步行到約30米外的故居。同日來的,還有瀏陽市的領導。
6 ^% I- U# B* _7 ^: t* y7 Z7 Mtvb now,tvbnow,bttvb
1 g0 E7 q: z5 d, U+ T! B' I5.39.217.76官方封網 圖文皆刪「(胡錦濤一行)前後待了一個小時左右,在故居參觀的時間長一些。」該名工作人員表示,胡錦濤進入紀念館大堂,先向胡耀邦銅像敬獻花籃,並向銅像三鞠躬,花籃上寫有「胡錦濤 敬獻」字樣,不過並未發表談話。參觀後,胡與同行者在故居門口合影,同日還到文家市鎮參觀了「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隨後一行人乘車返回100多公里外的省城長沙。「秋收起義」為毛澤東於1927年秋天領導的反國民黨暴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b6 I$ t1 g3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J5 n. p, @1 W" O
胡錦濤上周三(9日)先到訪位於長沙的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岳麓書院。官方對他前往胡耀邦故居參觀做足保密措施,有關胡錦濤在當地的所有網文和照片一律刪除,僅瀏陽新聞網昨發出一篇《瀏陽市委領導赴胡耀邦故居參觀》的報道,文內隻字未提胡錦濤夫婦,甚至連陪同的省委書記和省長都未見報道。5.39.217.76/ v2 f# m: `& Q4 O7 C%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g8 o0 f/ Q$ C8 T7 M' [ P
胡耀邦子:不在乎官方評價9 c, e+ b/ C& e+ O: m& p
@2 c2 @6 M6 [" H; F( l5.39.217.76胡耀邦之子胡德華對本報表示,胡錦濤既已「一退到底」,「他就是平民一個,不代表官方」,所以也不認為當局會對胡耀邦有新的評價,「(我們)也不在乎官方有什麼評價,也用不着他們評價,想當年岳飛被官方逼死,但老百姓還不是一直認為他是英雄,非要官方評價幹什麼?」。1 `7 N: m2 g( N) r6 v
公仔箱論壇3 N* L* @; u% v3 }: y' N
胡德華透露,胡錦濤平時與他家也少往來,只是逢年過節來探望一下胡耀邦遺孀李昭。胡德華等人昨日已到江西九江,明天會去共青城胡耀邦陵園,共40多人,「是自己的活動,跟往年一樣」。
7 x( l- p% d2 R" L# n0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6 ]* z8 J; }* a胡耀邦故居位於湖南省瀏陽市中和鎮蒼坊村的敏溪河畔,始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已有130多年歷史。故居佔地約450平方米,為典型的瀏陽民居建築風格。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在此出生並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胡德華說,他常回父親故居,現時故居那邊還有一些親戚。
3 j2 [5 j" H! F公仔箱論壇tvb now,tvbnow,bttvb& O8 [. f3 J5 n+ Q9 O, ^
明報記者公仔箱論壇. @# S! h& z* G/ R% y( {3 p
5 G! b$ K U* ^4 Ztvb now,tvbnow,bttvb前總書記胡錦濤(圖中)早前到湖南瀏陽的胡耀邦故居(圖2)探訪。(網上圖片)
/ I0 p) ^* _. w8 M& i4 a5.39.217.76
3 q/ w$ Q% S$ C# Ntvb now,tvbnow,bttvb. q& R4 u% R, S* z; q
(圖2)* r* B% i0 \& F# T! O3 E
5.39.217.76- _: Z, N; e. I9 p; G' n# a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C1 l% L6 D+ F' k
1984年4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中灰衣者)偕同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左一),到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視察。(網上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