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接受中評社專訪時指出:我們承認,台灣在民主方面曾經取得一定進步。但經歷過“倒扁運動”、“陳水扁貪腐”以及此次的亂局,這種群眾運動式的非理性方式也會讓大陸民眾和學生對台灣民主產生一種“負”的看法。對這次台灣學潮,大陸民眾或學生更多是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但這並不意味他們心中沒有看法。台灣社會正面臨一個如何很好地去處理民主與法制的問題,民主並不是說不要法制,民主也是有規範的,並且現代民主是建立在法制基礎上的。
, J4 U- v9 f; O$ n
, R$ @6 k- \$ W+ P$ \3 a; c 李義虎又指出:另外,民主的界限是絕對不應搞“大民主”,即使“廣場效應”和“街頭鬥爭”也並不多是民主的常態,民主應該是有法制的、有規範的、有制度的民主,也應該是有精神和素養的民主。如果那種“占領立法院,攻進行政院”的態勢再往下延續,就可能“進入總統府”了,而這很可能變成了無政府主義,這樣,就容易使社會進入“霍布斯困境”,也就是非常混亂的、社會完全脫序的局面,相信多數人會認為這對於社會發展來講是一種非常不良好的現象。
2 Q6 S0 G: \0 q# C3 L( d3 H( p公仔箱論壇5.39.217.76" j5 G* ^1 ?, ]
我們認為,大陸民眾、專家學者對於這次學潮確實是採取隔岸觀火的態度。對於台灣的政治生態,大陸方面已經有一定的理解,見怪不怪,從官方到民間,都不願意過多的評論。
# s3 l# r4 k9 {$ V4 m: f/ jtvb now,tvbnow,bttvb4 a/ M% |0 W, {# M0 S* M5 |+ I
但是,擔憂台灣的運動過於激烈,且不能收場,導致擴大至正面衝擊兩岸關係,影響兩岸民間來往,這樣的情緒,在大陸方面是有的。 9 f( D/ }0 R7 d- g- o; `: ^7 ~
& f3 u( O( _, B3 N. E
至於期待台灣通過服貿協議之後,到台灣投資,大撈一筆,這樣人在大陸幾乎沒有。中評社記者採訪一位大企業的主管是否願意到台灣投資,他答沒有這個考慮,原因何在?一,台灣市場太小,觀念保守。二,台灣政治動蕩,藍綠博弈不知道誰會贏。第三,台灣的金融稅收政策保守,投資玻璃板太多。6 x) ~0 Z! C2 J5 d& S( \) Q
tvb now,tvbnow,bttvb7 T* {& u S# @) j+ c5 f
台灣處在外來資金萎縮、外來投資意願低迷的邊緣化而不自知,徒呼奈何! |